分享

《长安三万里》——大唐盛世的兴衰演替,讲述了文人墨客的心路历程

 文都比邻心理学 2023-07-19 发布于北京
《长安三万里》,一部以诗为核心的大唐百景图在这个夏天悄然展开,以磅礴之势突破了暑期档的重围,成为暑期必看的重磅巨作。作为追光动画十年打磨的力作,它将诗语大唐的繁盛和文人墨客的潇洒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不愧为一场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本片另辟蹊径,将李白与高适的友情作为主线,带我们经历了两个人从青年到暮年,从盛唐跌落到乱世的波澜壮阔的一生。李白与高适,虽然并不是形影不离的好友,但总是能在生命的关键节点相遇,开启一段段新的旅程。

(图源长安三万里)


虽然是古人的人生,但其一生的发展变化仍然没有脱离心理学中人内心的发展过程理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用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去剖析两位传奇人物的心路历程吧。

青年锦时,踌躇满志

李白与高适的相遇,是在实现各自抱负的路上。在那片芦苇地上,一位不善言辞的武将后人遇到了纨绔不羁的浪荡才子。此时的他们意气风发,满怀着对盛世大唐的自信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去求取一世功名。

李白虽是商人之后,却抑制不住自己满身的才气,美景尽收眼底,美句信手拈来。他笑看世间一切,他以整个大唐为舞台,以整个天下为抒发情义的对象,以万世永留为自己功名的期许。

这就是青年时期的李白,虽然初出茅庐,却已显露出不入世的超然气质,仿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然而他却是要入世一展抱负,在当时的外人看来,这不过就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傻小子。

这时的李白正是体现出了人在青年时期出现的自我中心的现象。

年轻的李太白把大唐当做舞台,把自己当做主角,不可一世,这就是典型的假想观众现象。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往往会把自己当做是被观察的对象,也就是主角,而把他人当做观众。但其实这些都只是想象而已。

同时,李白也展现出了独特自我的现象。

他不认为世间的一切困难会压在他身上,不认为生活对每个人施加的苦难会降临,他认为自己的才气可以冲破一切,自己的能力可以冠绝群雄,不会被世俗的枷锁束缚。

这是一种认为自己不会受到伤害,会不朽的思想,认为这世间的规则无法束缚自己,自己是世间唯一的例外。

高适虽没有李白的那种超然洒脱,却也是年少无知,单纯的认为自家的名号和一身绝技就能求取功名报效国家,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事实是,任何事都没有那么简单,大家都是生长于天地的凡人,没人能跳脱出世俗的规则。

然而年少时的轻狂又怎不可贵,风华正茂的身姿,踏破一切的心气,正造就了大唐之魂,却也在每一个人成长的同时,慢慢落为脚下的尘埃。

(图源长安三万里)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

青少年自我的发展:
1.自我意识:青春期自我意识高涨,进入了自我意识的第二个飞跃期。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经常内省,个性上有主观偏执性。
2.自我概念:影响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认识水平、父母的自我概念倾向和成功及失败经验的管理。
3.自我评价:青少年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更容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导致行为上的自负。
4.自我中心:出现假想观众和独特自我
假想观众:青少年往往把自己看成被人观察的对象,是别人注意的焦点。
独特自我:青少年自以为有一种不易受到伤害的自我不朽的天真想法,认为自然和社会法则只对别人有用,自己是例外。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李白踌躇满志,以为靠自己的一手好诗文就能行卷入朝,谋得官职,然而商人之子地位低下,又无人脉交情,结果只能是一次次被拒之门外;高适凭着自己高家的名号和习得的一手高家枪法,希望能够成为武将,上阵杀敌,但也并无门路。

失意的二人聚于黄鹤楼,看着这满江的烟波感慨万千。之后,李白水路而下去了扬州,而高适则北上长安,希望自己的一身武艺能够有人赏识,以求得一官半职。然而现实依旧残酷,曾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高家枪法似乎不再有机会上阵杀敌了,只能在达官显贵家的宴会中舞枪助兴。高适为人老实,那枪法的一招一式只为取人性命,博人眼球却无从下手,最终仍是未能博得赏识。

而当他下扬州去找李白赴约时,却发现曾经的好友并没有能够好好利用的自己才华,而是变成了一个花天酒地的花花公子。整日琴棋诗画诗酒花的李白挥金如土,没有安身之地,只顾在沉醉在无尽的享乐之中。高适想要劝他脱离这种生活,却在与裴十二的比试中败于下风,自觉羞愧,决定回乡苦练技艺。

如果我们用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角度来看,青年时期的李白和高适都没有能够达到同一性获得。

而此时,他们就需要在成年早期有一个“合法延缓期”来继续获得自己的同一性。

而对于同一性的再探索,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李白选择了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既对同一性没有探索,也没有投入,可以说处于同一性弥散的状态;而高适则选择了继续强化自己的能力以寻求更多的机会,虽然还没有投入,但是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

扬州一别,高适苦练技艺后北上参军,他牢记着父亲的教诲,也牢记着高家世代的荣耀,保家卫国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不辜负父亲的期许。然而一切再次事与愿违,边塞征战极为艰苦,有时为了大局,他不得不看着手下的士兵壮烈牺牲,但回到军营,却是一副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景象。高适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愤然辞去,回到家乡。

根究古尔德的成年发展理论,人的成长就是要从童年的限制中脱离出来。

此时的高适大概处于第一和第二二个阶段,他需要克服“我属于父母,并认同他们的世界”和“像父母那样行事”的假定,不能再简单地认为应该像父亲一样执长枪上阵厮杀,只要脚踏实地就能一步步积累战功。

他需要自己面对这个世界,重新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因此,他再次回到了梁园。

(图源长安三万里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

1.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自我同一性由埃里克森提出,玛西亚按照探索和投入两个维度将其分为四种发展方式:
同一性弥散:没有探索也没有投入,这种青少年没有经历危机,也没有进行生活上的尝试,不积极行动。
同一性封闭:有投入但没有探索。青少年没有进行多少探索就对人生做出了选择,选择常常由权威性的父母、教师等做出。
同一性延迟:没有投入但有探索。青少年还没有对人生做出选择,没有决定付出行动,仍在探索和积累知识,希望找到人生的目标。
同一性获得:既有探索也有投入。青少年在经历探索危机后,把已经明确形成的价值观和目标付诸行动。

2.古尔德的成年发展理论
古尔德认为成年人的发展就是将自我从童年的限制中脱离出来,建立自己的同一性,可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一,16-22岁,个体要克服“我属于父母,并且认同他们的世界”的假定。
阶段二,22-28岁,个体要克服“要像父母那样行事,坚毅忍耐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假定。
阶段三,28-34岁,个体要克服“生活是简单和可控的,我内心没有冲突和矛盾”的假定。
阶段四,34-45岁,个体要克服“邪恶和死亡是不存在的”的假定。
阶段五,45岁以后,个体要克服“个人内在的自我指导占据优势,我赢得了我自己”的假定。


人生起落,风雨无情

高适回乡之前,在蓟北又一次遇到了李白。两人合力救下郭子仪后,李白坦言自己即将成亲,虽然对方是大户人家,但却是要做赘婿。李白内心犹豫不决,问过高适,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但是最终仍然入赘。这也意味着,曾经放荡不羁的生活彻底结束,一事无成的大唐才子只能沦为赘婿,求一个安稳日子过。

然而造化弄人,高适在梁园数年人生并无起伏,却闻李白成了翰林大学士,成为长安城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明星官人。高适前去拜访,看到的却是似曾相识的场景:奢华的宫殿,美酒佳人为伴,饮酒作乐好不痛快,只不过此时在李白身边的都是家喻户晓的文人,而他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

可惜好景不长,命运的细丝轻轻拨动,李白就被他人中伤排挤,京城再无他容身之地。回首看半生如镜花水月,好不真实。失意的李白决定寻仙问道,为了得到道人的符箓吃尽苦头。求得符箓,李白召集好友把酒言欢,口吐之言却都是失落无奈,一曲将进酒,写尽了豪迈,也道尽了沧桑。高适看着这一切,感慨万千。天地不仁,命运戏弄着李白,可自己这些年,又好到哪里去呢。高适决定,投靠哥舒翰,重奔沙场。
 

李白与高适在成年期的这些人生起伏,可以看做是成年不同发展阶段的交汇。

莱文森认为,成人的发展是由一系列稳定期与转折期组成的。

李白从沦为赘婿到春风得意,再到失魂落魄,这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转折期,这些转折期会造成中年危机。当生活结构发生变化时,自我同一性再次变得重要。

当这个阶段的目标和成就较为符合,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处理好时,就可以健康地进入下一阶段,否则就会无法适应。而对于李白来说,转折期到来时,他就只好以酒浇愁了。

而对于高适来说,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才刚要开始。投奔哥舒翰后,他只能作为将军的掌书记,并无上场杀敌的机会。

高适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想要挥舞长枪刺穿敌人的胸膛,但当初作出的承诺怎能不遵守。

此时的高适处于古尔德成人发展阶段的第五阶段,他接受了生活的现状,即使不如意也学会了容忍,并试着赋予生活之意义。

不就之后,安史之乱爆发,朝廷用人心切,高适被提拔为三镇节度使镇压叛乱,后又成为剑南节度使镇守边疆,成为了德高望重的大将军。

而李白,在犯了谋逆之罪后被大赦,看淡人生疾苦,醉情山水之间。

至此,两位传奇的人生篇章也将走向末尾。

图源长安三万里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

莱文森的成年发展理论;
莱文森发现中年危机可用于指成年中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转折期。
他认为,成人发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构成的,发展的问题在于处理现实和可能之间的矛盾。
稳定期与转折期的区别在于生活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人们按照先前确立的目标来评价所取得的成就,并根据当前取得的成就和期望调整目标。
如果能较好的调整目标,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就可以良好地进入下一阶段。

人的一生虽然能够遵循发展心理学的规律,有迹可循,但一时沉浮却始终无法预料。

但即便命运如此捉弄,李白仍是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即使郁郁不得志,高适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柄钢枪镇守四方。

人生无论顺逆,都永远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都是这人间的看客,我们永远在成长。

了解了基础的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每个阶段发生的变化,以更加平和的心境面对生活。

也许我们不是挥斥方遒舞文弄墨的传奇,但传奇又何曾想过自己会是传奇,只顾书写自己生命的力量就好,至于那些艰难困苦,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