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月23号,导演贾玲的电影处女作《你好,李焕英》总票房已经突破40亿,而贾玲也荣升为中国电影总票房最高的女导演。贾玲曾经说过:自2001年秋天以后,我的快乐永远缺了一角,我一辈子不可能,不可能真正地多开心。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遗憾,那些一触就会窒息的疼痛,是一辈子都解不开的结。贾玲的结就是她没有让辛勤一生的母亲看到自己出人头地的一天,没有让母亲有引以为傲的一天。电影《你好,李焕英》有网友评论说是小制作,没多少电影技巧,但是一部电影能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能够治愈观众内心,思想足够向上就够了,不是吗?这部电影虽说是贾玲为了弥补自己内心遗憾,让母亲在电影中重新活了一次,让母女情缘能够完美地落幕,但是它所表达的母女赤诚的感情跟相互成全的心意,实实在在的折射进观众的内心,它让观众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滋味,才会更加珍惜身边人。从小到大,很多人都被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所暗伤过,其实啊,父母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孩子。影片中的贾晓玲是一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孩子,上学拉裤子、被老师叫家长是家常便饭。母亲的突然离世,让贾晓玲才懂得自己真的很失败,从来没有让母亲为自己的孩子骄傲过。时隔多年,贾玲有多成功,就有多遗憾。但现实不能重来,电影却可以为自己活一次。在电影中贾玲最终与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借由张小斐扮演的李焕英说出来的那句“我的女儿,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看出,贾玲已经从牛角尖里走了出来。很多人曾以为父母对自己寄予厚望是为了光宗耀祖,只看到了鞭策没有看到父母的爱意,他们曲解着父母的爱,把深沉的爱变得肤浅。一句“我的女儿,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不仅打醒了贾玲,还唤醒了多少父母与子女的内心。即使期望与被期望得太多,但是剥开层层虚浮的外表,父母对子女的爱意最终还是简单的那句“健康快乐就行”。王尔德曾在《理想的丈夫》中说:“没有人富有到可以赎回自己的过去。”所以趁时光还在,父母未老,多陪陪自己的父母,请记得人生路上他们与你重叠的路段已经不多。很多父母时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调皮捣蛋、一无是处,但有时候想想孩子又何尝不是来报恩的呢?他们陪伴了自己度过许多的时光,他们让自己内心变得柔软,他们让自己明白了许多可能一辈子不能明白的道理。带着愧疚回到过去的贾晓玲,她完成了母亲那些年没有实现的遗憾,甚至还要为母亲牵线富二代,即使牺牲自己也要试图让母亲的命运得以改变。2017年杭州的黄阿姨患了急性重型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医生告知治疗的最佳方式就是骨髓移植,但是等待合适的骨髓捐赠需要6个月的时间,黄阿姨的病情却拖延不得,这时候年仅30岁的小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捐髓救母。你养育我的心血,我都能看得到。贾晓玲的“如果有下一辈子,让我做你的妈妈”,让多少人泪目,孩子赤诚的反哺之心溢于言表。那父母养育孩子是为了什么呢?网上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为了付出与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挣脸,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看一遍,让我有机会与他们同行。道理浅显易懂,父母或许宽容对待自己的孩子,才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加茁壮。比起那些虚无的名利攀比来说,有时候孩子的陪伴显得更加珍贵。有时候我们会以为父母一直都在,就如同龙应台在《目送》里的描述的父母一样,在身后默默望着我们前行的背影,仿佛我们一转身就能看到他们张开的怀抱。我们仿佛有好多时间去奋斗,去想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但是唯独忘了把时间匀一些给望着我们背影的父母。《你好,李焕英》中贾晓玲可以时空穿越,回到过去,弥补自己的遗憾。而现实生活中,“回到过去”又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滋味又折磨了多少人。季羡林老先生在《怀念母亲》中提到,在他读学期间他的母亲去世了,他悲痛难忍,寝不安席,食不下咽。他说自此他成了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成了灵魂不全的人。萧伯纳曾说过,人生有两大痛苦:一是得不到,二是已失去。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难过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和他们道别。趁我们明白的尚未太晚,趁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陪伴是对父母最好的爱,愿时光再慢些,愿时光再温柔些,愿父母一转身就能看到我们的笑脸。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