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路上一甲子 之八

 渐新堂 2023-07-20 发布于广东

语文路上一甲子  之八

渐新堂

      在忙乱和繁杂之中,匆匆写下《语文路上一甲子》。

      应该说,这就是自己一生里读书工作生活的主线。好奇的眼睛,贪婪的叩问,按部就班的工作,尽职尽责的努力,不离不弃的守望,铺就和写满了自己专业生命的一甲子。

      1 敬畏专业    一要生存二才是发展

       重点师大毕业后,对学科专业不离不弃。客观上讲,政治上无靠山从政难,经济上无本钱下海难。于是,在自修大学成人大学上了两年的《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写作》, 成人高考辅导班及野战独立师汽车团军人大专培训班上《语文基础》《阅读写作》,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课,参与编写了几本学生用的规范字典实用词典等。来深圳后,根据领导要求组织编写《新大纲文学名著赏析(初中版)(高中版)》,结合课程改革组织老师们编写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例教学等文本。应出版社之邀组织教师们编写出版高中分年级的《作文点对点教学训练》三册教材。

      敬畏专业,还在于只要有条件就坚持参与专业学会的会议。参加了全国中语会每五年一届的第五届成都会议、第六届天津、第七届武汉、第八届杭州、第九届北京大兴、第十届北京东北郊的全国中语会。从第八届开始连续三届(2008——2023)被聘任学术委员,以此保持语文专业界内的信息交换与分享,延缓自己专业张力的枯竭期的过早到来。

      百无一用是书生。自己很清楚,除了从事专业的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外,靠双手劳动,在现代社会里,还是不容易养活自己的。唯一可以获得社会认可的谋稻粱的方式,就是继续着靠自己所学习所熟悉和所习惯的专业——语言文字文学文章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延续下去。

      2 敬畏职业   工作着是幸福的

      五年半的下乡知青生活,自己最大的感悟是:工作着是幸福的。正因如此,我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     

      无论是以工农兵学员身份中等师范毕业后在小学初中的教学,还是西南师大毕业后在地区行署文化教育局里从事教育研究教学管理和语文教研工作,自己都深怀感激的敬畏之心来进行工作。秉持朴素的公平正义,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一辈子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职业工作的归宿,绝不尸位素餐,绝对不敢塞进私货,也绝不因为一己私利和一时一事而放弃这一沉甸甸的工作良知和职业准则。

      因此,对处境不利下学习的学生,对民族学校边远学校,对棚户学校民办学校,对三类甚至等外学校,对被一些人称为装载垃圾学生的职业高中,都尽其所能地去听课,去帮助老师们尽心教好,让学生多少学习点语文的东西。

      反对处境不利的百年老校被沉沦(有人要仿效其他区集中优质师生办好一所高中),反对更改百年老学校的校名(有领导认为学校名字太土)。 

      依靠各省各地方来深圳的老师一起做事,决不偏爱与袒护同乡。对待老师必须一视同仁才能够成为经得起时间空间以及实践检验。因为教研员职位的特殊性,容易在教师业务水平的认定荣誉的分配与指派上给人以诟病的口实。华东师大周教授就说,(虽然自己的爱人也是教研员)教研员一旦腐败起来,一旦与自己的名利人缘及灰色利益黏黏,其危害性远远大于教育口的厅长局长,因为教研员没有任期的限制啊。

      3  敬畏思考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  

      受旧教育“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毒害,从小就喜欢眨巴眼睛动脑而不大动手,也懒于动手。成年后深知其弊,于是,在不大动手的大片时间里,逐渐喜欢琢磨,喜欢动脑,并以此嘚瑟,来掩盖了动手能力差的劣势。

      喜欢与人分享思考交换信息,热心参与思想的盛宴。青年时代知青时期,三朋四友在一起,常常侃天侃地侃大山,通宵达旦,吹牛吹到东方即白。夏夜里仰望星空在硕大的晾晒黄谷的晒簟上争先恐后地接龙似地诵背名言诗句,背诵莎士比亚普希金,酣畅淋漓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传播大道小道消息,名人奇人异事异闻,直到凉意阵阵袭来,扛不住了,才打道回到各自房间。

      怀疑一切,成为了自己前半生的坚定信条,也促使自己凡事动动脑子过过大脑去想一想。不轻信,不盲从,就是在全国曾经的小球藻、红茶菌、童子尿,香功等等热潮掀起之时,自己也认为不太可能那么简单化,那么神奇。

      在语文学科上,自然容易将此思维习惯横移过来。尤其是八九十年代风起云涌的教学改革,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热闹,特别是来到特区之后,眼见到一些急于竖大旗立山头做宗主的人,整天琢磨改字换词,天天找人在出奇制胜上狠下功夫出课题时,只觉得这些课题没有实质内容,不可能经受得住时空检验,只不过徒增笑耳。

     一旦涉及到实践中的问题诊断,出路建议,自己就很容易亢奋起来。左右相关前引后联,滔滔不绝脱口而出。明显感受到思考的流畅,非常享受思考的快乐。

      这才有了北师大郑教授在介绍自己所说的,在我国语文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唐建新老师不跟风,并能够始终保持独立判断语文学科的发展之道。

      4  敬畏修为    德道术器德为首

      才是外显的,特别是少年青年时代的人,最直观感受到的是咄咄逼人的横溢才华。

      自己也曾经认为德才兼备提法不妥,为什么不改为才德兼备,德,看不见摸不着,毕竟太虚太虚了。   

      能够脱颖而出的是才,能够一生确保行稳致远的,的确应该是德,应该是人生前行中的方向盘,是人自身的品德修养与人性修炼,是且应该是低潮时的内心坚守,闪光时的高度警惕。

      改革开放以来,诱惑太多太多。名利色,不经意间常常纷至沓来。语文教师的论文成果评选、教师进入编制的笔试面试、高考满分作文的造假代写、报刊杂志大型活动的策划推开,以礼券、金卡、相机、现金、土特产、眼神动作等等,进行刺激甚至冲击。

      但是,自己深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人在做天在看。一旦沾染,一旦绝堤,将会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无颜再见朝夕相处的亲人朋友,只有过破帽遮颜过闹市的阴暗的人生,憋屈的余生了。事要硬嘴才硬,做人才能够一生阳光长久坦然!何况,也眼见到了一些熟知的人,德不配位,因这样那样的偶然,早早离开了大家。

      无论出谋划策修改讨论了多少,绝对不在老师们发表的文章里署上自己的名。出版了多部书籍,一律使用印刷体印制书名,不攀附名人题字写序,靠书里本身的干货说话。有的学科靠比赛赚得盆满钵满自己也绝对不做与钱沾边的比赛。在内陆在特区,多次纠正要求不得用任期内的职务来称呼只准叫老师。所实行的三不主义(不申报课题、不申报特级、不公款出书),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淡泊心境的守望。

      动脑为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自然归功于清晰透明的内心。

      5 感恩亲友  点点滴滴的浸润渐染铸就压舱石

      我是父母两边家里的老大,自然一出世就受到了特别的溺爱。 母亲在我儿童时代的冷暖饥饱以及学习上的无微不至的滋润呵护厮守,父亲在我青少年时代做人做事上的方向引领精神基因的强健,让我一生无须旁逸,认可并受用着勇者无畏智者无忧,小车不倒只管往前推的运行轨迹。非常遗憾的是父母在世的日子里,自己奔波劳累于工作,关注尽孝太一般般,显然与我从父母身上所得的相比,不及万分之一,是严重缺失,是痛心是遗憾的。舅舅们在三年困难时期给予的帮助,要求读尽学校图书室的书小学毕业要争取达到小学教师的水平,在发现植株异常进行课题研究署名排最后(前面十余位为领导)则愤而不再继续。

      入读初中时校长说从现在发奋用功完全可以成长为理想的科学家作家(人生为一大事来但是必须发奋);下乡前夕的临别赠言,同学留言说不要做生活的逃兵(再大的困苦不逃避);当知青时农村朋友说好死不如赖活(生命只有一次);读西师时组长说(什么都)查一下再说(不轻信盲从);工作时所里书记说不要争功推过得理也要让人(早日迈过年轻气盛期);所长说(经济大潮里)基本不歪(绝不走邪门歪道)。来特区后一局长说所有的建议都该有落地方案(全局观念多维思考),公司高管说,手上要出活(只有落地才有价值)。

      以上亲友的每一小点,都是刻骨铭心的,影响着我的精神发展,影响着我在语文路上的行走。

                                                           2023年7月2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