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交媒体时代的“瘾君子”

 夏瑾瑜 2023-07-20 发布于天津

xia-瑾瑜


我们又见面了~

世界如此之大,能在茫茫人海中见到你,

是一种机遇,

是一种缘分,

生活如此糟糕,不能放弃美好~

我是瑾瑜,

很荣幸能在阅读与思考的世界与你相遇,

虽然不认识你,但比谁都了解你。

情绪真是个可怕的东西。

当你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你就会发现情绪来自很多方面,

但这么多事件与时间杂糅起来,影响情绪的很少是因为我们本身。

当各类APP充斥着人的手机界面;

各种新闻报道,节日、活动占据人的手机推送栏;

各种社交圈信息爆炸,在社交媒体的筒仓打造下,也是开始派送我们情绪的时候。

我们的情绪被社交软件无意之中带动,跟随事件中角色们的情绪开始喜乐参半起来。

01

每个人都是“情绪控”的典型

想起前不久朋友这样跟我谈论:

“你有没有感觉疫情过后自己都被动带入怪圈?”

我说:

“人之所以觉得自己进入怪圈,是因为自己状态不够好。”

朋友,请原谅我把这段话公开在这篇文章中。

我觉得情绪的消耗是一个轮回,

最先是从“我”开始,再到“我”结束。

想来第一轮疫情已经过去很久了,

被疫情占据的三年收到很多正负面的消息。

随后,二阳又开始了,可是大家都不以为然了。

事实上,连专家张文宏也说:“我们没必要过度关注二阳。”

疫情这三年,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养成了一种这样的习惯,在各种APP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让我们过于关注一些手机带来的讯息,过于关注就意味着过度消耗。

相信我,一个人不会被情绪打垮,但是一个人的精神头儿很容易被打垮。

大概也是因为疫情三年的 变化,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化。

再加上互联网各类产品的推出,这些充斥在我们周边的免费软件,或许需要我们拿情绪来交费。

造成内耗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本身。

一直试图在这种情况下找一种平衡,

一种关注和情绪只属于自己,只属于自己的生活,

不去过多关注自己的周边,并且不被周边的一切影响。

老话说得好,

“别人再好也是别人,自己再不好也是自己。”

一个连精神状态都难调节的人,

很难正常去应对现如今浮躁的生活。

02

远离社交媒体越来越难了

 
 
 
 

《见字如面》一书中说道:

“我们之所以过多地关注对方,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过得不太好。”

这句曾经被我赞同的话,今天却有必要驳斥一下。

我们关注对方,很有可能也是因为被动在关注。

社交类APP利用自己的优势,将各类人群打造到属于一个同质化的筒仓中,

我们造成的“多巴胺”回路正在摧毁我们社会的运行方式,

在这里我们关注点更加偏离个人看法,而是所谓的热度和人气

手机上大小软件是让人情绪分散的目的地。

情绪新闻的发布:

《xxx一家五口死亡……》

《俄乌事件又有新进展……》

《国泰航空出事了……》

《厦门主播直播被砍……》

……

真假新闻的背后,活在后真相时代的我们,该如何支配情绪是个问题。

情绪营销的推广:

淘宝“红包福利……”

饿了么“有人邀请你吃午餐”

唯品会“您的购物津贴已到账”

……

营销背景下,如何应对自然也是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上个视频还在为当事人叹气,下个视频更精彩,又开始笑起来。

算法的周密计算将人拉到一个同质化的怪圈,

大数据的背后其实需要我们自控。

同质化的内容让人越来越难以平静地用自己的视觉看待一切问题。

如今的网暴、假新闻、水军侵袭,最开始就是这样起来的。

人的情绪会影响更多的人,可一些需要泄愤的喷子能发出来什么健康的话?

人对于一些看得见的影响,总是选择视而不见,

依旧让自己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即使事后知道这一定是不对的。

如何了解一件事?

在我看来,我们只需要多看它的更多面。

当事人,知情人,网友,公众人物……

不得不承认,人有八卦体质,有的人在这方面表现得很出色。

在了解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八卦起来,

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状态,而是习惯性加入,寻找认同。

必要时请让子弹飞一会儿,因为看到一面,想看的面就会更多,就会越来越想了解它的更多面。

03

后真相时代学会自卫

这些年能明显感觉到,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学生,普遍焦躁。

但在社会磁场下,你很难再将快乐归咎于自己。

“我本来是个温顺的小绵羊,

可我不知道,

为什么自己会变成大发脾气的狮子。”

这是我朋友最近跟我吐槽的一件事。

原本在生男朋友的气,可是她为了释放情绪,刷了半天视频,社交软件又开始把她带入悲伤的情绪中。

其实冷静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当下的火气,没那么大,都是小事,小到不足以我们生大气。

人不快乐的最大原因不是因为不知道知足,而是想要更多。

当人拥有一粒芝麻的时候,一定会想着什么时候就可以拥有一颗大西瓜。

当人看着身边那些人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大相径庭,会不自然形成落差。

如果我们没有能让自己冷静下来的能力,就不会在后真相时代合理自卫。

后真相时代的我们,每个人都像个瘾君子,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真得离不开了。

制度完善前,需要干预层次的是网络,

我们对社交APP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自卫,

减少依赖症,谨慎对待社交媒体上看到结果,

提高对社交APP的免疫力和辨识度。

在周围APP提高情绪价值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合理怀疑它是否别有用心。

正确仅仅是硬币的一面,当别人说这件事是正确的时候,就有必要怀疑它的双面性。

一位合格的成年人最大的自觉不是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不做什么。

互联网充斥着不同的声音,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交圈有不对等的人生。

鼓励我们每个人只当看客,但不鼓励每个人去融入。

适当把自己脱离,就是对自己情绪的拯救。

这不会再来一次的人生,需要你我好好对待。

后真相时代的社交悲剧,背后获利的不只是物质,更是精神,莫让它得逞。

写在最后

我们需要在这些模糊中找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影响而已。

人不可能全然不顾外人的看法,但也不必沦落到活给别人看。

当你开始选择性的让自己接受一些看法与建议,快乐似乎也回到了正当的地步。


—完—

我是瑾瑜,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关注,

新的一篇将会更精彩,期待您再次阅读~

我的新书

《这些年来》

番茄小说搜索可查看原文

愿你所遇之人皆是良人,

奔波一生,

只为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