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忑侠 | 塔尔寺是个奇迹

 时光捡漏 2023-07-20 发布于陕西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不得不说,塔尔寺是一个奇迹。

一进寺门,就见一字排开、紧挨相连的八座金顶白塔,被一圈金灿灿的栅栏包围。导游说,这是表彰佛祖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的如意塔,里面装着塔尔寺活佛的衣冠、袈裟与塑像。虔诚的善男信女每日清晨与黄昏都会向白塔膜拜,以求与佛结善缘,得护佑。

沐浴清晨的金光,我们纷纷拍照留影。

往里走,就进入塔尔寺的主体建筑部分。其宫、殿、塔、院、廊、柱、墙都有着与内陆寺院截然不同的形体与色调。殿顶大都如塔高举,顶部戴塔尖,檐线圆滑飞翘,檐角如鸟飞翼。主体多是砖木结构,殿内佛像全身镀金,堂上古木名几,金银雕刻。屋顶内壁多饰祥云瑞兽,彩饰绘画。纵观其外年久日深,古朴宁静;其内则精雕细刻,金碧辉煌。其间陈设的藏传手工布饰、酥油雕塑、藏传编织工艺与金银雕刻人物,皆形色繁饰,金光辉映。有一处人物雕像于阶、殿、台、墙之间,坐立骑行,言传礼遇,形神毕肖,各具情态,似乎复活走动起来。整个佛殿在酥油灯的暖光里隐隐涣散出一种静穆而遥远的神秘气息,似在诉说丝丝缕缕的象征和隐喻,想要把历史深处的沧桑与往事一一上演。

说起塔尔寺大大小小的建筑主体顶端都有一尊金顶尖塔刺向空中,这是否象征着佛传弟子从生命原点出发,终其一生矢志不渝,就会立地成佛?还是象征着天地众生献给佛祖金子般的虔诚与祈愿?这些都不得而知,毕竟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半日游。

然而,第一次到塔尔寺来的人,如果连“三圣”都不晓得,就等于没来。因为物以人贵,寺以人名。

塔尔寺第一圣当属藏传佛教圣祖——宗喀巴大师。他诞生此地,七岁入佛门学习,十六岁进藏深造,二十二岁给六年未见思念成疾的慈母用鼻血写家书,告知母亲自己还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嘱咐母亲造塔以抚慰思儿之情。最终至死未归故里,终成藏传佛教格鲁教派创始人,也成为佛教文化最有影响力的佛祖和“圣人”之一。

看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首先要勇于做一个殉道者,以牺牲世俗人的生活为代价,忍常人所不能忍,走常人所不能走,才有可能抵达“圣境”。

塔尔寺“二圣”当属菩提树,这正应了“物以人贵”的说法。据传600多年前,此地本无寺,只是一片草原。宗喀巴大师的母亲在此天天放羊。有一天,她放羊到了今日金顶佛塔所在的中心位置那儿,腹痛难忍,就生下了宗喀巴。在脐带滴血之处,不久长出菩提树。几年后菩提树枝繁叶茂,长出十万片叶子。每当清晨阳光照耀,每一片叶子上就有佛像隐现。幼小的宗喀巴果然聪慧过人,立志修身,发奋求学,离开家乡一走就是十五年。被思念煎熬的母亲按照二十二岁儿子的嘱咐,以菩提树为中心,以儿子家书上鼻血自画像为半径,用石头垒成两米多高“思儿塔”,把菩提树和儿子自画像都包裹在塔里。在塔尔寺后来的扩建、翻修中,人们竟然发现塔殿外侧、墙根路边全都长出了菩提树。这些菩提树枝叶葳蕤,树冠婆娑。这些树根,和塔殿之下的老树根盘根错节,互相缠绕,已经完全生长在一起。

老根活着,千年不死,这菩提树怎能不成为“圣树”,怎能不受天地众生朝拜?

塔尔寺第三圣当然要数“圣塔”了。就是上面提到的金顶佛塔大殿内的“圣塔”。这还是“塔以人名”的。

宗喀巴大师的阿妈用思念磊成石塔后,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有王族僧众捐资修复。他们在原来石塔之外,又用150斤白银打造包裹了一层银塔。再到后来,又在银塔之外,包裹一层纯金铸造的金塔。直到2012年,环绕金塔,修建了今日游客所见的“金顶佛塔大殿”。也就是说,这“金顶佛塔大殿”内包裹着金塔,金塔内包裹着银塔,银塔内包裹着石塔,石塔内是宗喀巴大师脐带滴血而生的菩提树根与其鼻血自画像。因此塔尔寺也叫“塔儿寺”(意即“塔下忆儿”)。这样建成的金顶大殿,且不说金银之重,单说内里五层内容层层包裹,不止包裹着一位朝圣者的执着与毅力,还包裹了多少悠悠岁月,包裹着多少母子深情,包裹了多少思念与隐忍,也包裹了一部多么漫长的建筑史,包裹着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人的惊叹与折服,感慨与追慕?它又怎能不成为塔尔寺的地标性建筑,成为藏传佛教的“圣地”奇观呢?

何况,塔内故事的主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创始人,曾经影响和培养了第一代达赖和班禅,真正成为藏传佛教的“佛祖”和“圣人”!

由此可以说,塔尔寺真正是“塔”因“人”建,“寺”因“塔”名,最终都是对藏传佛教根脉的追寻和记忆,客观上却起到了保存藏文化遗存、丰富中国文化大观的作用。

何况,塔尔寺还有它的专属佛学院、医学院和养老院,其间保存并传承了多少宗教文化艺术与独特医学成果,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民族特色和文化亮点!尤其是佛学院每日凌晨四点到七点半诵经晨读的院规学风,是不是也值得网络时代太多的低头族奉为立志求学、勤奋惜时的典范而引以为借鉴呢?原来,每一个民族都有值得借鉴的精神精髓。这也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族群根基。

毕竟,无论一个民族的延续,还是个体生命的成长,仅仅依靠整天低头玩手机,或者躺平摆烂啃老享受是不行的吧?那就让我们放下手机,放低姿态,汲取精神精华,从“摆烂”中清醒,从“躺平”中挺立,抬起双脚,学会自己走路吧!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