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规划由巡航导弹、轰炸机低空突防和战区弹道导弹组成的三维一体空中打击组合。苏联国土防空作战面临的威胁,从敌机高空超音速突防,逐渐向低空、超低空超音速突防与巡航导弹攻击转变。 1963至1964年,面对美国巡航导弹和战区弹道导弹的双重威胁,苏联原有的“伏尔加”S-75防空导弹系统(北约代号SA-2)和“维加”S-200防空导弹系统(北约代号SA-5)已经无法满足国土防空的需要,苏联军方决定研制一种性能更加先进的新型防空系统以取代它们。苏联陆军火箭炮兵总部下属的第三研究就首次完成了陆军防空体系的系统总体论证报告。报告认为,地空导弹是对付弹道导弹的有效手段,但必须研制反战术弹道导弹与反巡航导弹通用、反导弹与反飞机通用的野战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并要求这套地对空导弹系统具有全空域作战能力、更好的机动性以提高生存能力与隐蔽性、更强的电子对抗能力,这也是对过去反飞机专用型地空导弹传统概念的重大挑战。 1967年开始,苏联政府正式批准开始新一代地对空导弹研制,苏联部长会议直接负责新地空导弹系统的研制工作。1968年,当时金刚石设计局与苏联国土防空司令部关系良好,经当时技术论证,难以实现拦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防空系统,故希望该系统仅为三军通用的反飞机多通道新型防空导弹系统,称为S-500S,只用于反飞机,其立场有一定道理,兼顾反导在六十年代确实挑战了技术极限。国土防空司令部的“S-500S”提案得到苏联国家军事工业综合系统领导的支持。但陆军火箭炮兵总部表示反对,坚持新型系统必须同时也具备战区反导能力。苏联国家军事工业综合系统领导做出了一个折衷方案,以通用化原则为前提来研制三军通用的防空导弹系统,并命名为S-300系统。北约代号:SA-10。 萨姆-10防空导弹: 1965年,苏联科技委员会与陆军火箭炮兵总部的第三研究所一共制定了“反战术弹道导弹与反巡航导弹通用、反导弹与反飞机通用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战术技术研制任务书。1967至1970年,S-300原型由金刚石中央设计局研制开始研制,1977年装备,1981年装备国土防空军,该系列共有原型S-300P(C-300П,SA-10A)、1982年装备的S-300PM(SA-10B)、1985年装备的S-300PMU(SA-10C)、1993年装备的S-300PMU1(SA-10D)、1998年公开的S-300PMU2“骄子”(SA-10E)等多种型号,北约统称代号为SA-10,绰号“Grumble-A”,译文“雷声-A”,S-300P的原型是半机动型。 S-300PM及之后的型号全为机动型,S-300PMU1和PMU2具有反导作战能力。1992年服役的S-300PMU2,于1998年公开亮相,俄军方称其性能优于美国的“爱国者”地空导弹系统。 S-300防空导弹P型以拦截低空喷气式进攻性空袭兵器为主,S-300V型主要拦截战术弹道导弹,但在后续型号中S-300这两大系列都已发展成为反巡航导弹、反战术弹道导弹、反飞机并举的多用途防空与反导系统。因为是不同设计局、研究所研制,三军通用化目的未能真正实现,只有指控站的搜索雷达等设备达到了约50%的通用性。 S-300防空导弹V型突破了一种防空导弹系统只配置一型导弹的传统模式,创造性地将2种不同射程及射高的防空导弹集成到一个武器系统中。两种导弹配用不同的发射车,但在作战时作为一个整体来指挥控制。 S-300PMU2型由指挥中心、目标搜索雷达、制导站、48N6E2型导弹及4联装发射车等部分组成,能同时拦截6个目标,具有全天侯全空域作战能力。48N6E2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和主动雷达末端制导,弹长7.5米,弹径0.5米,起飞重量1800千克,最大射程20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6马赫,采用破片杀伤战斗部,发射方式为垂直发射,可拦截速度3千米/秒、射程2500千米来袭的战术弹道导弹,最大拦截距离120千米,最大拦截高度30千米。该弹既能在某一距离引爆来袭导弹的弹头,也能引爆导弹燃料箱内的剩余燃料。因此,即使该弹本身的爆炸碎片没有直接击中目标,也能摧毁目标。 S-300V通常以旅为作战单元,每个旅下辖4个火力单元(营级编制);这4个营通过旅一级的指挥控制中心,即1套“巴良纳”自动化指挥系统,形成一个地面防空作战整体;各营下辖1个指挥连、4个发射连,指挥连对4个发射连进行目标指示和分配,并实施指挥控制,其主要装备有1辆指挥车以及2部搜索雷达(环形搜索雷达和扇形搜索雷达各1部)。 S-300P系统使用的防空导弹包括5V55K,5V55R,5V55RUD,48N6E,48N6E2,9M96E,9M96E2,各型别除了一些分系统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和改善外,最大的不同是所配备的导弹性能的不同。前三种导弹不具备拦截战术弹道导弹(TBM)的能力,经过重大改进的48N6E/48N6E2两种导弹对TBM具备了40千米的拦截能力,48N6E2比48N6E拦截距离和范围更远更大,可将TBM在空中有效摧毁。用于S-300PMU3/4系统的9M96E/9M96E2的发射质量、弹径、战斗部重量都比之前的型号大大减小,射程为40/120千米,前者以反TBM为主,后者以打击飞机目标为主。 S-300V型是低到高空战术地空导弹系统,能同时拦截24个目标,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和半主动雷达末端制导,发射方式为垂直发射,可拦截速度3千米/秒、射程1100千米来袭的战术弹道导弹,最大拦截距离40千米,最小杀伤距离为13千米(9M82导弹)和6-8千米(9M83导弹),最大作战高度25千米,最小作战高度0.2千米。 对飞机等空气动力目标的最大杀伤距离为100千米(9M82导弹)和75千米(9M83导弹),最小杀伤距离为13千米(9M82导弹)和6-8千米(9M83导弹),最大作战高度30千米(9M82导弹)和 25千米(9M83导弹),最小作战高度25米。导弹采用初段惯导+中段指令修正+末段半主动寻的制导方式,制导精度6-20米。单发杀伤概率为高空60%,中低空80%-90%。一个S-300V旅最多可同时射击24个目标,最多可同时制导48枚导弹,导弹发射间隔1.5秒, 导弹发射准备时间15秒,导弹总数96-192枚。 S-300V导弹采用可形成2种破片的定向杀伤战斗部和双波束无线电引信,使一种导弹可同时对付弹道式和空气动力式目标。导弹脱靶方向的识别由导引头通过测量视线角速度来进行,使战斗部威力提高了15倍,这在防空导弹发展史上可谓首创。 S-300F在1984年服役,是S-300P的海军型,是世界上最早的舰载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用于替换原有的舰载防空M-11风暴(高脚杯SA-N-3)系统,其出口型称为“里夫Rif”(俄文:Риф,译文:暗礁,英文:reef),一种改进型S-300FM(北约代号SA-N-20),出口型号里夫-M。该系统研制中个别方案不成功导致其控制和发射装置尺寸及重量较大,结果该系统只能安装在标准排水量超过6500吨的战舰上。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武装力量的主要部分,S-300中远程防空导弹主要承担防空和反导(包括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双重任务。因为苏联解体后军工体系混乱等原因,俄罗斯军队中服役的S-300主要分成两个小系列,金刚石设计局的S-300P系列(北约代号SA-10),由俄罗斯国土防空军使用;安泰设计局的S-300V系列(北约代号SA/萨姆-12,“斗士/巨人”),由陆军使用;海军使用的S-300F系列则是S-300P的舰载防空版本,每个系列下又衍生出不同子型号,覆盖了防空、反导和舰载不同用途。 1991年,中国订购了第一批S-300防空导弹PMU型,并成立了最初的地空导弹部队,1993年交付完毕,共计2个营8个发射单元,32套发射系统,256-384枚5V55U导弹合计2.2亿美元。1994年,中国订购了第二批S-300防空导弹PMU1,20世纪90年代末交付完毕,共计2个营8个发射单元,32套发射系统,196枚48N6E导弹合计4亿美元。 1994年,为俄罗斯军队生产了最后一个S-300地空导弹系统,之后该导弹系统仅用于出口。21世纪以来,S-300防空导弹系统依然经是俄罗斯国土防空系统中坚力量,承担着保卫莫斯科市、莫斯科周边工业区及俄罗斯其他关键地区空防的任务。安泰设计局推出的最新改进型,S-300PMU2“骄子”(北约代号SA-20)在各种武器展上频繁亮相,已经出口中国、越南等多国。 2001年,中国订购了第三批S-300PMU1,共计2个营8个发射单元,32套发射系统,196枚48N6E导弹合计4亿美元。2003年,中国再次订购了S-300PMU2,合同在2004年8月8日签订,2008年交付完毕,共计4个营16个发射单元,64套发射系统,256枚48N6E2导弹合计9.8亿美元。 S-300防空导弹总体上看是世界上一种先进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经过多次改进,形成了一个导弹家族,性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些性能已超过了美国的爱国者地空导弹系统。但是整个系统还是比较庞大、笨重,就其计算机技术和元器件的集成化程度等方面也不那么先进,落后于美国。 S-300防空导弹的发展思路是,首先推出基本型,发现其地面机动性和杀伤空域适应不了现代战争的需要后,则进行第一次改进,研制出了车载自行式S-300PMU系统,提高了地面机动能力,射程增大到75千米。随着战术弹道导弹的发展和在实战中的使用,在S-300PMU的基础上又研制出S-300PMUI,扩大了对空气动力目标的杀伤范围,对战术弹道导弹的射程达40千米。为了对付战区弹道导弹和空中预警机及电子干扰飞机,又推出了S-300PMU2系统,对空气动力目标的射程增大到200千米,并能引爆战术弹道导弹弹头。S-300的发展和改进过程,代表了应用新技术成果改进现役兵器是提高其性能的重要途径,也充分说明空中威胁的发展变化牵引着地空导弹的发展。 弹长:7米(S-300P、S-300PM、S-300PMU);7.5米(S-300PMUl、S-300PMU2) 弹径:0.5米(S-300P、S-300PM、S-300PMU);0.515米(S-300PMUl、S-300PMU2) 导弹全重:1450千克(S-300P、S-300PM)、1500千克(S-300PMU)、1780千克(S-300PMUl)、1800千克(S-300PMU2) 战斗部重:150千克 有效射程:47千米(S-300P)、75千米(S-300PM)、90-92千米(S-300PMU)、150千米(S-300PMUl)、200千米(S-300PMU2) 有效射高:0.2—30公里 速度:1700米-2000米/秒 动力型号:弹体主航发动机+固体火箭助推器,弹头小型固体火 箭发动机 发射方式:4联装发射车 制导方式:初段惯导+中段指令修正+末段半主动寻的制导方式 杀伤概率:单发杀伤概率为高空60%,中低空80%-90%。 总产量: 北约代号:SA-10“雷声-A”( S-300P)、SA-12A“斗士”SA-12B“巨人”( S-300V)、SA-N-20“暗礁”(S-300F) 前苏联编号:S-300PMU2“骄子”、 S-300V、 S-300F“里夫Rif” ![]() 萨姆-10防空导弹 ![]() S-300P ![]() S-300V ![]() S-300V ![]() S-300F“里夫Rif” 萨姆-11防空导弹: 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曾用萨姆-6重创以色列飞机,发挥了很大的威力。但在第五次中东战争的贝卡谷地战斗中,由于以色列采用了新的对抗措施,仅以6分钟的时间就摧毁了十几个以萨姆-6为主体的导弹防空网。70年代后期,前苏联决定研制一种更新、更先进的防空系统以满足防空的需要,这种新的系统就是萨姆-11。其舰载型就是北约命名的SA-N-7。 萨姆-11为每个发射单元准备了搜索和照射雷达,防止“赎罪日战争”中的悲剧重演。9K37M是萨姆-11最先服役的型号。系统采用9M38M1导弹,由多尔戈普鲁德内科研生厂联合体(DNPP)研制。萨姆-11采用MT-S履带式底盘,一个萨姆-11防空导弹连一般拥有一辆9S470M1指挥车,一辆9S18M1目标截获雷达,六辆9A310M1发射车(4枚待发导弹),每个连还配备3辆导弹运输车(每辆有八枚导弹)。每4个导弹连组成一个导弹团,为加强远程探测能力,每团配备一个远程搜索雷达,例如1L13-3.9K37M1-2即萨姆-17,在2002年亚洲航空展上曾展出。它配备了DNPP新设计的9M317导弹,并组装了新设计的火控系统,为该型防空系统装备的新型火力指导车为9S470M1-2,拥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处理能力,能够拦截战术导弹和哈姆反辐射导弹。 9K37使用9S18 'Tube Arm'/9S18M1 '雪堆 Snow Drift' (Russian: СОЦ 9C18 'Купол')搜索雷达,以及9S35/9S35M1 '毁灭之火 Fire Dome' H/I波段跟踪制导雷达安装在每部运输-起竖-发射-雷达车。“雪堆”搜索雷达最大探测距离85千米,能够探测35千米处100米高度的飞机,10-20千米处更低高度的目标,10千米处30米高悬停的直升机。“雪堆”雷达可以从'匙架Spoon Rest'旅级预警雷达获得早期预警信息。“雪堆”雷达安装在与导弹车同样的底盘上。Fire Dome 雷达是单脉冲体制,可以跟踪射程3-32千米射高15-22000米处的导弹,可同时制导三枚导弹攻击一个目标。9K37比3M9 Kub (SA-6)更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可选配光学制导系统。9K37系统还可使用3M9 Kub (SA-6)的1S91 同花顺 Straight Flush 25千瓦G/H波段连续波雷达。 海军型的SA-N-7系统使用MR-750 顶舵,Top Steer D/E波段搜索雷达,最大探测距离300千米;3R90 前罩 Front Dome H/I波段跟踪与制导雷达,最大工作距离30千米。 格鲁吉亚在南奥战争中使用从乌克兰购得的9K37型导弹击落俄军包括Su-25、Tu-22M在内的数架战机,证实俄军无法有效的干扰此款导弹系统。据悉,曾经以色列6架战斗机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和霍姆斯省连续发射了24枚空对地导弹,但是叙利亚防空部队使用俄制“山毛榉”M2防空导弹和“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成功拦截了其中22枚导弹。2021年7月,在另一次以军对叙利亚的空袭中,以军战斗机向叙利亚发射了8枚空对地导弹,其中7枚叙利亚防空部队使用俄制防空导弹有效拦截摧毁。 2014年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在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的途中坠毁,事故发生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多列士附近,距俄罗斯边境40公里,机上283名乘客和15名机组成员遇难。调查表明,马航MH17航班被俄罗斯制造的SA-11山毛榉防空导弹击落。 弹长:5.5米 弹径:0.4米 导弹全重:690千克 战斗部重:70千克 有效射程:2—30公里 有效射高:0.025—15公里 速度:3马赫 动力型号: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发射方式:4联装发射车 制导方式:中段为惯性与指令制导,末端半主动雷达制导 杀伤概率: 总产量: 北约代号:SA-11牛虻,舰载型北约命名SA-N-7 前苏联编号:9K37 ![]() SA-N-7 ![]() SA-N-7 ![]() 萨姆11防空导弹 ![]() 萨姆11防空导弹 萨姆-12防空导弹: S-300V系列也就是SA-12A“斗士” 萨姆-13防空导弹: 萨姆-13是前苏联1975年装备部队的秘密武器,1982年才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亮相,苏联正式名称为9k35“箭-10”,该导弹系统于70年代初在“箭-1”(萨姆-9)基础上研制而成。改进后的萨姆-13防空导弹作战空域更大,越野性能更好,抗红外干扰能力更强了。 萨姆-13“金花鼠”属于全天候近程防空导弹,主要用于打击中低空飞行的轰炸机、战斗机、直升机及巡航导弹等目标。该系统全部装在一辆MTLB装甲车上,具有优越的机动性能和越野性能。发射车上有4枚待发弹和8枚储备弹,乘员仅3人。萨姆-13导弹采用全程红外制导,导引头灵敏度高,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只需一个人操纵,其作战反应时间仅12秒(改进型减少为 7 ~ 10 秒)。 萨姆-13防空导弹其发展型号有:“箭-10M”(1979年服役),“箭-10M2”(1981年装备部队),“箭-10M3”(1989年服役),“箭-10M4”。 它们全部使用轻装甲防护的履带牵引车,可通过水障,弹药基数为8枚导弹(4枚直接装配到发射装置上,4枚备用),全部用于为战斗中或行进中的摩托化步兵、坦克兵部队和其它部队提供掩护,同时防护各种设施免遭敌方空袭兵器的打击。 “箭-10M”射程500-5000米,射高25-3500米,主要攻击战斗机和直升机,透过操纵员前镜搜索目标,由无线电和电话通信指令瞄准,系统抗无线电干扰能力较强,无辐射信号,行动中隐蔽能力较强,主要缺点是只能白天使用,杀伤概率不高,特别是在现代化高强度干扰条件下,命中率很低。 “箭-10M2”1981年装备部队,射高25-3500米,主要攻击战斗机和直升机,在目标搜索设备上增加了光学照准镜,提高了搜索能力,同时改用根据目标来袭方向自动调整的瞄准方式,被动自导,实现了发射后不管的战斗使用方式,可在原地或移动中进行反击,发射间隔较短,抗无线电干扰能力较强,无辐射信号,整体技术战术性能较“箭-10M”有了很大的提高。 “箭-10M3”1989年服役,射程50-5000米,射高10-3500米,攻击范围明显扩大,可攻击战斗机、直升机、无人飞行器、巡航导弹,命中目标时最大速度420米/秒,采用变倍光学照准镜和操纵员前镜搜索目标,可根据目标来袭方向自动瞄准,被动自导,发射后不管,抗各种干扰的能力更强,是俄罗斯和一些阿拉伯国家主要的近程防空导弹系统。 “箭-10M4”改进型的试验工作已基本结束,射程500-5000米,射高10-3500米,攻击目标范围同“箭-10M3”,采用被动搜索仪、变倍光学照准镜、操纵员前镜、夜视搜索瞄准仪4种方式搜索目标,自动瞄准,可全天候24小时战斗使用,装备最新改进型地空导弹,基本技术战术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1994年11月车臣战争,俄罗斯部署萨姆-13防空导弹对付车臣飞机,由于天气恶劣造成大量的设计失误存在。11月22日,苏军用萨姆-13防空导弹击毁偏离方向的FAB-500激光制导导弹。 1994年11月底,俄军出兵镇压车臣叛乱分子。由于车臣武装组织了一种“航空敢死队”,打算用破旧飞机去撞击俄军地面目标,为防止意外发生,俄军特意在战地指挥部周边布置了大量萨姆-13“金花鼠”导弹。从12月起,车臣全境天气情况恶劣,不是下雪就是阴天,这使得俄空军所用的空对地制导弹药难以寻找目标,容易造成误击。 12月22日,俄军发现众多武装分子试图向格罗兹尼东北郊进发,于是4架苏-24M攻击机紧急出动,使用FAB-500激光制导炸弹对武装分子实施攻击,谁想到导弹竟鬼使神差地偏离方向,朝附近的俄军营地飞去。在万分危急时刻,负责战区空中警戒的萨姆-13导弹群迅速锁定目标,来了个多发齐射,竟在炸弹落地前将其击毁,避免了灾难的发生。事后,俄空军总司令杰伊涅金特意嘉奖了萨姆-13导弹部队的有功人员。如今,萨姆-13导弹依然是俄军基层部队的主要防空屏障,俄罗斯军方也正在试图进一步挖掘“金花鼠”防空系统的潜力,让其在新世纪继续发挥“低空杀手”的威力。 弹长:2.2米 弹径:0.12米 导弹全重:39.5千克(箭10);42千克(箭-10M3) 战斗部重:5千克 有效射程:0.8-5 千米(箭10);0.2-8千米(箭-10M3) 有效射高:25米-3.5千米(箭10);10米-3.5千米(箭-10M3) 速度:680米/秒 动力型号: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发射方式:4联装发射车 制导方式:被动红外寻的制导 杀伤概率: 总产量: 北约代号:SA-13“金花鼠” 前苏联编号:9k35“箭-10” ![]() 萨姆-13防空导弹 ![]() 萨姆-13防空导弹 ![]() 萨姆-13防空导弹 ![]() 萨姆-13防空导弹 |
|
来自: 兰州家长 > 《俄罗斯联邦战略导弹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