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原武术历史,内家拳渊源与发展探析

 Budiye 2023-07-20 发布于山东

还原武术历史,内家拳渊源与发展探析

播报文章

阿七聊功夫

2023-01-30 11:00四川教练员,优质体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注:本文原标题《内家拳浅议》,作者郭福厚先生,原载于八十年代末的《武林》杂志,该文章对内家拳、特别是太极拳爱好者的研究与指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以飨读者。

(一)

内家拳法的历史资料不多,现据《宁波府志·张松溪传》、清黄宗羲《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及黄百家著《内家拳法》,对其源流和内容作浅显的探讨。

《宁波府志·张松溪传》记载:"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松溪之徒三、四人,叶近泉为之最。得近泉之传者为吴昆崑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授受。崑山传李天目、徐岱岳。天目传余时仲、陈茂宏、吴七郎。云泉传卢绍歧。贞石传夏枝溪,董扶舆。继槎传柴元明、姚石门、僧耳、僧尾。而思南之传,则有王征南。"

又云:"盖拳勇之术有二,一为外家,一为内家。外家则少林为盛……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

《王征南墓志铭》叙说:"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创动,犯者应手即停,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武当丹士……三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以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

"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叶继美近泉为之魁,由是流传于四明。"

"四明得近泉之传者为吴崑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传授;昆山传李天目、徐岱岳。天目传余时仲、吴七郎、陈茂宏。云泉传卢绍歧。贞石传董扶舆、夏枝溪。继槎传柴元明、姚石门、僧耳、僧尾。

而思南之传则为王征南。

"征南名来咸,姓王氏,征南其字也。自奉化来鄞……世居城东之车桥,至征南而徙同墺"

又云;"予尝与之入天童,僧山焰有臂力,四、五人不能掣其手。稍近征南,则蹶然负痛。征南曰: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以外家掺入之,此学行当衰矣!因许叙其源流。

黄宗羲季子百家,于康熙十五年撰写的《内家拳法》中称:"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王征南先去从学于单思南,而独得其全。"

"余少时,不习科举业,闻先生名,至宝幢学焉。先生亦绝怜其技,授受甚难其人,亦乐得余而传之……居室奇窄,习余于其旁之铁佛寺。"

最后叙至作者半途而废时说:"余时注意举吐,虽勉强听受,非复昔日之兴会……先生之术所受者惟余。余既失先生之知,则此术已成广陵散矣。"

内家拳法的源流支派既如上述,从时间来看,内家拳由明嘉靖(1522-1566)时期的陈州同,孙十三老开始兴盛起来,至明末(1643)清初的黄百家等人而衰落,前后约百余年。

宋张三丰创内家拳之说,以上述文义分析,也只是属于传说,或是一种信仰,并无确切依据。如张松溪虽"自言"起于宋徽宗时(1101)的张三丰。然而,由三丰至张松溪(嘉靖时人),其间四百几十年,究内家拳创始于何人,也是不可思议的。黄梨洲《王征南墓志铭》中的有关文句,与《张松溪传》所言,基本相同。惟不用"自言"二字,而代之以""字。

这个""字就更加含蓄,更富有推测或传说性。又硬说:"三丰之术,百年以后",传于陕西王宗。王传陈州同。州同也是嘉靖时人,那么王宗的出生年代,再早也超不过州同几十年。前面说过,这个过程是四百数十年。三丰百年之后,又如何能传至王宗呢?可见张三丰创内家拳,只是一种传说,查无实据。

在我们民族历史上,有信奉祖师的习俗,各行各业莫不如此。人们把祖师当作行业的精神领袖,冥中的庇护者,武术当然也不能例外。祖师是历史社会迷信思想的反映,人们为了树立祖师的威信和尊严,往往把他打扮成一个人与神的混合体,所以,祖师往往又是某些神说的主人公。在研究武术历史时,一定要把历史真实与"神话"传说区别开来。

黄百家在《内家拳法》中说:"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这里除张三丰其人而外,还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即内家拳是在少林的基础上,改革成一种与之相反的技击方式方法。就拳术说,先有少林体系,后有内家拳;相对而言,称少林体系为"外家"

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以旧事物为基础,没有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事物也总是由简到繁,由粗到精……这些都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说内家拳是由少林翻之而成是可信的。但必须明确的是,百家所谓的少林,不是专指少林寺的少林拳,而是泛指当时除内家拳以外的武术体系,包括少林寺拳术在内的社会上的所有拳术。也就是说,他把当时的全部武术,划分为内家、外家两大类,常听人这样说:"天下武术是一家","天下武术出少林。"这里的"一家","少林",也应当同上解。不然就等于说:少林寺以为没有武术。显然这不是历史的真实。

(二)

内家拳法的具体内容,就黄百家所撰《内家拳法》来看,尽管作者自称其师王征南,受单思南之传,"独得其全"。可是作者受征南之传,仅"六路""十段锦"两项,现摘录其歌诀于下:

六路】

"佑神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锤冲掳两翅摇。"

【十段锦】

"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架起双刀敛步,滚进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纽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入步蹈随连进,滚斫归初飞步,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

每句歌诀,简括着招术和动作两项内容,如"通臂""斗门""仙人朝天势""抱月""扬鞭""煞锤""冲掳""坐山虎势""急步三追""分身十字""纽拳"""皆为招术名称,百家一一为之作了诠注。内家拳总的手法概括为三十五字:"斫、删、科、磕、靠、掳、逼、抹、芟、敲、摇、摆、撒、镰、攥、兜、搭、剪、分、挑、绾、冲、钩、勒、耀,兑、换、括、起、倒、压、发、插、削、钓。"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皆如铜人法。"这和今天的所谓内家,手法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总的步法概括为十八:"㼭步、后㼭步、碾步、冲步、撒步、曲步、塌步、敛步、坐马步、钓马步、连枝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追步、逼步、斜步、绞花步。"

步法和现在无甚区别,只是所用词汇已多为新词汇所代替。禁忌病例十四项:"懒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软腿、脱肘、戳拳、扭臀、曲腰、开门捉影、双手齐出。

这些和我们今天的太极拳、形意、八卦等拳种的要求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看出,近代所谓"内家""外家",和内家拳问世时的所谓内家、外家、其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是不同的。

王征南在教诲黄百家时说:"拳不在多,惟在熟。练之纯熟,即"六路"亦用之不穷。其中分阴阳,止十八法,而变出有四十九。拳亦由博而归约,由七十二跌(即长拳、滚斫、分心十字等打法名色)、二十五拿(即斫、删、科、磕、靠等)以止十八,即"六路"中十八法。由十八而十二——倒、换、搓、挪、滚、脱、牵、绾、跪、坐、挝、拿——由十二总归之存心五字:敬、紧、径、劲、切。"这里不只是告诉了我们内家拳"由博归约"的原因和情况,也间接说明了内家拳发展的过程。如王征南一支至黄百家"已成广陵散矣"!其它支脉,征南不是也说:"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以外家掺入之,此学行当衰矣!"内家拳由盛而衰,难学难用是一重要因素。"凡搏人,必以其穴"。仅此一点,足见其难。后人"以外家掺入之",也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若黄百家,从王征南苦学数载,虽已知其理法,然遇乡里盗起,也只是"望尘起而无遁所",所习技艺,显然自知不足为用,此又可证此拳之难以掌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