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文化】文人骂起人来,一个脏字都不带有,读了这首诗,方知何为语言艺术

 老沔城人 2023-07-21 发布于湖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诗词文化】

文人骂起人来,一个脏字都不带有,
读了这首诗,方知何为语言艺术

文/槐序姑娘


    读诗解史,感悟人生。


    01/起

    今天我们来读一组宋诗,极美,也极现实。

    他叫王禹偁(chēng),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为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

    王禹偁出身贫寒,其家以磨面为生,9岁能诗,10岁可文,可见穷人家孩子的确成熟更早。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王禹偁登进士第,授成武县,迁大理评事,两年后改任长洲知县,后入朝擢右拾遗并直史馆,再拜左司谏、知制诰。

    升官速度还是很快的,前后仅用了5年时间。

    然而公元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学家徐铉,王禹偁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因此触怒了宋太宗,贬商州团练副使。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组诗,就是作于此间,此时王禹偁38岁,人生还剩最后10年。

    并且,他的宦海沉浮才刚刚开始,后面几度召回,几度遭人诬陷,又几度遭贬。

    从他的生平可以看出,王禹偁是个心直口快之人,由于学问很大,骂人不带脏字,惹怒了不少权贵。

    甚至,任右拾遗期间,他还写了《端拱箴》,批评宋太宗的奢侈生活。

    宋太宗曾这样评价过王禹偁:卿聪明文章,在有唐不下韩、柳之列。但刚不容物,人多沮卿,使朕难庇。

    少年时,郡从事毕文简闻王禹偁家以磨面为生,令作磨诗,王禹偁不假思索,便写下了:

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
若人轻著力,便是转身时。

    诸多迹象都表明,王禹偁刚直不阿,正骨千秋。


    02/诗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出自王禹偁的《春居杂兴二首》

    诗咏桃杏,笔触优美,实则暗讽,言语犀利。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王禹偁贬商州,多为奸佞小人诽谤,妒其才华,所以王禹偁以诗“实名回击”,这就是传说中的骂人不带脏字。


    诗文大意可解为:

    篱笆外,有一株桃树和一株杏树,自成一景,点缀着我的家;

    但是不知为何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吹断了花枝,还惊走了黄莺。

    春天的云朵,一会变成可爱的家禽,一会变成凶猛的野兽,在春风日照下一会浅、一会又深;

    是谁说云无心,就能自由自在,我看这风更像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明明吹得桃杏开,最后又将它们折断。

    这组诗真是短小精悍,明明写春光,却处处带刺,话语犀利,锋芒内藏。

    下面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的真正在含义。


    03/品

    诗人遭人诬陷,贬商州团练副使,是一个很小的官,相当于民团副团长,所以家境贫寒,只能居住茅草屋。

    幸好,屋前有一棵桃树,和一棵杏树,到春天开花时,让草屋显得不那么寒酸。

    然而夜里春风来袭,竟然把桃花枝、杏花枝都折断了,连黄莺鸟也不再来了。明明这灿烂的花是春风吹开的,为何它还如此残忍,将其折断呢?

    猜想,是春风也嫉妒桃、杏之花的美丽,所以这里暗讽春风和那些诬陷他的人一般,阴奉阳违,内心奸诈。

    故第二首诗中,诗人又借云的形状,言如禽如兽,有春风吹来,一会隐藏起来,一会又显现。世人皆说,人只要如云朵一般无心,便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可是这一切完全取决于春风,它吹到哪,云就飘到哪。


    花枝和云,都受春风支配,所以那些小人也和吹风一样反复无常,心里藏着的都是些苟且的勾当。

    世人皆咏春、伤春、叹春,唯独王禹偁骂春,他也算是用这种方式写春景的第一人了。

    杜甫在《可叹》中写过: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王诗中的云和杜诗中的云,虽然写的不是一件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暗讽其人。

    只不过王禹偁表达得更为直接,骂得也更狠。

    全诗没有一句脏话,甚至颇具美感,所以你看,这就是语言的艺术,诗词的魅力。

    叹为观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