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濮阳“百忍”堂号渊源与张姓家风建设的若干思(2)

 新用户8358dW1O 2023-07-21 发布于河南

濮阳“百忍”堂号渊源与张姓家风建设的若干思(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教授)

三、“忍”与我国传统治家理念

张公艺九代同居”而来张姓“百忍”堂号实际上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其另一个方面的意义是代表了我国的一种传统治家理念,张公艺也因此具有“礼让齐家”的典范作用。

张公艺作为一个“九代同居”的一家之主,如何让900多家人和谐相处,的确需要大智慧,也需要具备高超的管理水平。他选择“忍”作为治家理念,是他的过人之处,也是他的成功所在。据后世编修的张姓家记载,张公艺治家时还有多具体办法,主要包括立义和堂,制典则,设条教,以戒子孙。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九代同居。合家九百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风,缺一不食”。这里的犬效家风,缺一不食”虽不乏溢美成分,但族人之间遇事能互相谅解,求大同、存小异,在各个方面都秉承家风,进而使整个大家族上下一心、其乐融融,“全家人之心同一人之心,一人之心为全家人之心”,这种局面无疑是张公艺治理的结果。

事实上,早在张公艺生活的唐代初年以前,多种文献中早已有“忍”字的解释或说法,“以忍修身”也是先贤们热衷谈论的话题,其中的不少经典言论甚至流传至今。如《说文》“忍,能也”《广雅》“忍,耐也。”《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后能公《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论语·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上述都是说,“忍”不仅是一种个人涵养,也是、修身手段能够做到遇事忍让、宽容待人就会受到尊重。同样,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由多位家人组成家人之间也会发生矛盾,从而使家庭事务最难。一家之主只有做到以“忍”修身、以“忍”治家,处处忍让,树立长者风范,家人之间的矛盾才会得到调和,家庭才会和谐,家庭成员也才会自觉做到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进而由小家到大家,在社会上做到治国平天下张公艺正是深刻明白这一道理,做到了“忍”治家,并把其贯穿始终,从而也收到了九代同居”的“家齐”效果。其家族之所以自北齐以来多次受到旌表唐高宗之所以亲自登门拜访,也都是被他的这一治家理念所吸引,有意推而广之,发挥治理天下的示范作用。

张公艺“忍”字治家理念不仅使其家人和睦相处、九代同居”,而且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因此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其中如明代清虚子评价他说:“能其忍者,唯唐时张公一人而已。公自幼及老,事无论大小,人无论贤愚,莫不处之以从容,过之以乐易。在人见之为险阻者,公视之,皆坦夷也,在人见之为艰难者,公视之,若平易也。”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也认为,张公艺深知“忍之为道”的奥秘,与《尚书》中所谓“必有忍,乃克有济”的基本思想不谋而合。他说:“忍者,至刚之用,以自强而持天下者也。忍可以观物情之变,忍可以挫奸邪之机,忍可以持刑赏之公,忍可以畜德威之固。……公艺之忍而保九世之宗,唯闻言不信而制以心也,威行其中矣。不然,子孙仆妾沓背憎以激人于不可忍,目盈于耳,尺布斗,可操戈戟于天伦,而能伤九世以齐”上述评价联系到张公艺当年的治家实践及其效果,无疑都是符合实际的。

四、“忍”与当代家风建设

由上可见,“百忍”堂号和张公艺“忍”治家、“同居”等都起源或发生在濮阳、影响至今。尤其是他以“忍”为核心的治家理念,对当代家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都不乏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挖掘、传承。

张公艺及其倡导的以“忍”为核心的治家理念,也是由他开创的一种家风,借以实现族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团结友善,使家族处在一种相亲相爱状态,在今天的家风建设中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家”是联系个人国家、天下最重要的纽带,家风也是门风、族风,是一个家族的基本特征或整体面貌。同时,优良家风是最能融入血脉的东西,有助于树立当代人基础深厚内心认可、充满活力的健康价值观。传统社会里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天下”情怀,要求齐家治国必先修身,做到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在其中,“家”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联系个人国家、天下重要纽带,良好的家风和家庭品德都会对人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家风又是观测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窗口,只有家风正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转变。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到“齐家”而后“治国”,的确值得深入思考。不过,至少从某种程度上看,通过“重视亲情”“天伦之乐”达到家庭和社会和谐,都需要一定的宽容、忍让才能实现,这也是张公艺当年通过以“忍”治家而实现“同居的成功之处故而,历史上形成的张姓“百”家风至今仍有时代魅力,不仅对当代的家风建设具一定借鉴意义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因此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