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联村中屯——一个印记大新稻作文化的地方。”

 小香饼 2023-07-22 发布于广西

“儿时故乡的记忆”

朋友们。夜深了。风起了。人们入睡了。世界沉寂了。每当一个人时,你是不是总想起远方的亲人,想起那年的朋友们,想着那些发生和未发生的事情呢?

本期节目,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儿时故乡的记忆》,一起在回忆时光中,让我们的心偶尔散步,使浮躁的心得到片刻的涤荡和净化吧。

今天我看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这么一段话:“人生就像一片树叶,春天在哪棵树上长芽,深秋凋落,也一定要回归到曾经依托它的树下。”我想,或许,叶落归根,故乡就是那棵树下的土吧。

离开故乡工作多年的我,总是不停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和熟悉的故乡间来回奔波着。而每一次回到熟悉又陌生的故乡,总让我有这样的感慨:我小时候记忆中的故乡已不复当年模样,现代的农村发展态势将原来的古老村庄慢慢覆盖,代之而来的是林立的高楼和宽阔的马路。

或许,在我记忆深处,我的故乡依旧是原来那条宁静的乡村,有着清澈的小河,弯曲的流水,有层次的稻田,绿油油的菜地,以及村边的簕竹篼,河边的水翁树,村边的水井,树木、野草、庄稼以湿润的土地……

我经常回家探望亲人,走在城市的柏油路上,风从树梢刮过,哗啦啦的响声依然悦耳,我分辨不出这是现在时还是过去式,不过,我感觉本质上有所不同,以前是清风扑面,现在则带有少量尘烟。虽说往事无痕,但那时的故乡还是在我脑海根深蒂固,所以,时至今日,我依然可以在脑海中拼凑出故乡的图像,并未因时间远去而有半点模糊。

小时候,我以故乡没有名山大川为憾;长大后,才明白故乡有这些和没这些,根本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故乡一词,已深深楔入脑海里去了。别的姑且不论,自己祖祖辈辈栖居于此,在此生息繁衍,播下了种子,留下了根脉,那是怎么也洗不掉的。可惜人心不古,有些人,故乡的概念真的不算什么,早在紧张的生活中消磨贻尽。以前,我很难理解那些远离故乡的人,以朝圣的心情奔向故乡,一旦踏上故乡的土地,就抖落满身风尘,浑身舒坦,温暖如春。现在,我懂了,人的一生能舍下许多东西,然而乡情却难以泯灭。

是的。岁月是条亘古的河流,时光也淘洗许多往事。随着年岁渐长,我对故乡那份感情也与日俱增。当心中一旦存念,这记忆便不依不饶,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头。尽管我饱尝生活的咸咸淡淡,也看惯人生百态的形形色色。在心情阴郁的心坎上有块风吹不开的阴霾时,我就会想起故乡,故乡俨然成了我的感情避风港,我就会从繁杂而琐碎的俗务中脱身出来,到郊外看看成熟的稻子,当我手摸饱满的、沉甸甸的稻穗时,心就痴痴的,仿佛我的手上还触摸到故乡的余温。于是,每一次梦中,当我走进儿时的梦境,心就总是不由自主地抽蓄一下。

如今,我在城市生活了也有好多年了,为自己的日子奔波忙活,为进退得失思忖,生活得也越来越浮躁,使我没太多的时间顾及故乡,多少个寒来暑往春夏秋冬,差不多对故乡都淡忘了。

前一阵,我竟难得地清闲,开始想起了故乡,这时,我才惊觉,竟和故乡暌违已久。以前熟悉的一切却又变得如此陌生。以为自己还生活在儿时的生活里,空气清新,没有谁随随便便往水里倾倒污物。那时候,留存着最单纯、最纯真的乡情。尽管以前的故乡沧桑剥蚀得不成样子,但它毕竟是自己生长的地方。而不管什么样的地方,一旦和童年搭了界,想要忘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近年来,故乡的变化真大,原来的小乡村已家家户户盖起了高楼。我感慰于故乡的变化同时,却又感到了某种缺失。故乡这个词分量变轻了,在一些人眼里已尽失颜色,早已不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些人以见惯不怪的方式进行切割,即便仍以故乡视作精神家园,也俨然可以挤出的水分来;也有些人心怀高远,远走他乡,在他们眼里,只有那狗的吠声才勉强算是乡村的鼾声……

朋友们,不知道此时,你是否和我一样是一个远离家乡的外出游子呢?是否总在一个人的时候,发现:一个人无论你走多远,也不论你有多大成就,亘古不变的原来就只有乡情与亲情呢?

是的。故乡不一定要山青水秀,绿水环绕,但一定会是自己的精神所系。

而此时,不知道,对于儿时故乡的记忆,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即使岁月不停消逝,但对于故乡的记忆却是日渐明晰、总有无法抹去的情怀呢?

“三联村中屯,稻作文化的印记

在广西大新县龙门乡有这么一个小小村落叫三联村。这里四面环山,风景秀丽。特别三联村里有一个屯叫中屯。距离大新县城不远,但却是留存着比较完好的稻作文化。是作家、画家、音乐节、摄影师等各类文艺界人才采风的好去处。春天,那里有绿油油的稻田;秋天,那里便是金灿灿的稻田。春天和秋天是去游玩、拍照、采风的好去处。

这是三联村中屯全貌。如今已经是楼房林立。

但是,在这个村里还是偶尔可以看到这么留存全貌较好的土墙砖瓦房。三联村中屯,不仅风景优美,至今还培养出这么一群特殊的人才叫高腔山歌手。他们服饰具有浓浓的壮族气息,歌声更是了不得。一起走进本期呗侬FM节目,一起领略那里的村景和风土人情吧。

中间这名中年妇女就是大新高腔山歌传承人许秀珍,她正是大新县龙门乡三联村中屯人,在她带领下,大新的高腔山歌已经逐步走出区外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舞台。

春天,中屯的稻田绿油油。稻田中更是时常可以看到勤劳的阿哥阿妹劳作归来身影。

每当劳作累了之后,他们喜欢对高腔山歌,以此放松心情。

高山上,田间地头。都有他们的身影。

四季轮回,稻田从绿色变成金黄。

但他们的稻作文化印记没有改变。

年轻的。

年少的。

他们都想把,这里的稻作文化传承下去,把这里的高腔山歌传承下去。

他们,与动物相伴。

他们,与老房相伴。

他们,与老人相伴。在此,祝愿这个小小村落的稻作文化能发扬光大,他们的高腔山歌唱得更远。祝愿三联村中屯明天更加美丽!那里的人们生活更加美好!

感谢许海飞提供金色稻田背景图片、感谢爱心呗侬网友提供山歌手唱歌和春天景色图片。呗侬千里,感谢有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