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魔芋

 文库asd 2023-07-22 发布于黑龙江

名称由来

魔芋的现代名称,“芋”说明其基本属性是根大而可食用的植物,相当于各种可食的“芋”。称“魔芋”或“鬼芋”等则提示其根有毒,非经过特殊加工不可随意食用。[11]

典籍记载

在中国,对魔芋的最早记载见于汉末古籍《名医别录》,其中首次记载了“由跋”,以及其用作药物的功效,根据梁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的撰注可以肯定“由跋”即魔芋[5]。孙二虎先生考证魔芋最早出于先秦时期,认为《尔雅·释草》中记载的“葋艼荧”就是魔芋,对于“葋艼荧”的名实,历代均未有明确考证。直至清代郝懿行的注本《尔雅义疏》引证《神农本草》和《酉阳杂姐》等,认为“葋”即“蒟蒻”,“艼荧”即“鬼艼”。《蜀都赋》中不仅描述了魔芋的形态特色,食用方法,而且提供了产地的信息,后世将魔芋称为“蒟蒻”,可能来源于此,实为误传,“蒟”与“蒻”是两种不同的植物。钦明天皇年代魔芋从中国经朝鲜随佛教传人日本,当时作为一种珍贵物品,只在寺院使用,后逐渐普及成为通常食品。[11]

形态特征

多数肉质根及纤维状须根生于块茎颈部周围[3]

块茎扁球形,暗红褐色,顶部中央下凹[3]
魔芋的块茎

叶柄黄绿色,光滑,有绿褐色或白色斑块,基部围有披针形膜质鳞叶,长45-150厘米,基部粗3-5厘米。叶片绿色,3裂,裂片2-3次羽状深裂;小裂片长圆状椭圆形,互生,基部宽楔形,外侧下延成翅状。侧脉平行,近边缘联结为集合脉。[3]

花序柄黄绿色,圆柱形,长50-70厘米,粗1.5-2厘米。佛焰苞漏斗形,苍绿色,杂以暗绿色斑块,边缘紫红色;檐部心状圆形,边缘折波状,外面绿色,内面深紫色。肉穗花序长于佛焰苞,直立;雌花序圆柱形,紫色;雄花序紧接(有时杂以少数两性花);附属器伸长的圆锥形,中空,明显具小薄片或具棱状长圆形的不育花遗垫,深紫色。子房苍绿色或紫红色,2室,胚珠极短,无柄,花柱与子房近等长,柱头边缘3裂。[3]
魔芋的花序

果实

浆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时黄绿色[3]
魔芋的花序

物种分布

原产于中国中南部,引种栽培在中国、韩国、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家,在中国自陕西、甘肃、宁夏至江南各省区都有。[3][4]

生长习性

魔芋为半阴性植物,喜散射光、弱光、温暖湿润,忌强光、高温及干旱,适宜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的轻质沙壤土中生长;25℃为其最适温度,80%-90%为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不适宜大风环境,易折断倒伏;在疏林下、林缘或溪谷两旁湿润地,或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处等均可生长,也可与玉米、高粱等间作。花期4-6月,果8-9月成熟。[3][5][12]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魔芋属异花授粉,虫媒花,雌雄同花序而异花,同株不育,为单子叶植物,其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与双受精均正常,但合子发育不久后,即转为单极发育,分化发育为球茎原始体,并在珠孔端形成生长点,后发育为成熟小球茎,小球茎在鸟类啄食果实时自然传播。[5][11]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魔芋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健康、叶绿、枝干粗壮的种芋。播种前浸泡消毒处理,晒种,提高发芽力;选择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疏松湿润又不积水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适当深翻土地,开浅沟点播;播后施肥,加盖秸秆,同时适时洒水;完全出苗后,根据不同时期苗情长势,定期喷施叶面肥料。[13][12]

组织培养

外植体消毒后,需在无菌条件下将其切块转移至预先配好的培养基中培养组培苗。组培苗在器官发生后进行炼苗,先在室内将瓶盖打开,以保证阳光的照射,同时降低温度,之后再进行移栽,移栽前要杀菌消毒。出瓶时要用镊子轻夹取出,取出后清洗掉残余的培养基,及时移栽。用于移栽试管苗的基质要求透气且松软,一般用沙壤土、腐殖土和晒干腐熟后敲碎过筛的细猪粪混合均匀。[12]

其他无性繁殖方法

种子播种的种植周期对于田间种植而言过长,加之组培育苗远不能满足生产,生产上繁殖种芋仍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主要方法有切块、公芋、根状茎等。切块繁殖一般指球茎切块繁殖技术,即将大的块茎切小块,每块上留芽,消毒后播种。魔芋的公芋一般带有花芽,且芽一般比母芋长。公芋由于不能产生球茎,无法繁殖,但可以掰掉其顶芽即花芽,以繁殖种芋。根状茎繁殖法是指从块茎上取强壮、无病虫害的根状茎切段,每段上留小节,晾晒,切口消毒后栽培繁殖种芋。[12][14]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魔芋喜肥,底肥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搭配无机肥,尽量一次性施足底肥。在底肥不足时可进行追肥,酌情喷施叶面肥。杂草要勤除早除,选择晴天进行人工除草,尽量避免伤及魔芋幼苗叶片和根系。出现干旱情况时在畦面盖上枯叶杂草,再在畦面浇水。[15][16]

病虫害防治

病害

生长期主要病害是白绢病、软腐病、根腐病、叶枯病,如发现病害,可用农用链霉素、代森铵、甲基托布津、叶枯宁交替喷药[15]

虫害

虫害主要有甘薯天蛾、魔芋线虫、豆天蛾等。在冬春季清除杂草和枯叶,对防治虫害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也可使用杀虫剂防治,使用农家肥时需注意选用腐熟的[16]

物种危害

魔芋富含生物碱,全株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块茎毒性最高[6]。生魔芋不能直接食用,如直接食用后,舌头喉咙会有灼热感,严重的会有痒痛感和肿大[16]。加碱和长时间熬煮可以消除生物碱毒性,中国民间用醋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含嗽,可以缓解[3][16]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魔芋可作为花卉观赏,其叶形、叶色,花果等独特观赏性受到不少园艺业者、科研机构的偏爱和重视[17][7]

药用价值

魔芋块茎可入药,味辛,苦,性寒,有毒;可化痰消积,解毒散结,行瘀止痛;主治痰嗽、积滞、疟疾、瘰疬、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烫火伤、蛇咬伤[8]

食用价值

魔芋主要成份是葡甘聚糖和纤维素[13],魔芋葡甘聚糖是一种低热量、难消化的膳食纤维,具有减肥、润肠通便等特殊作用,在食品工业及生物医学材料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8]

其他价值

魔芋在食品添加剂、食品保鲜、凝胶食品、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也是制作面膜的优质材料。[9][10]

相关研究

魔芋葡甘聚糖

魔芋葡甘聚糖是一种较为丰富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近年来,研究热点主要为魔芋葡甘聚糖与其他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共混(复合)体系结构、流变性和凝胶性等的研究;魔芋葡甘聚糖的降解方法及降解产物的物理化学特性、流变行为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魔芋葡甘聚糖用于功能性材料,如共混膜、水凝胶、吸附材料、脂肪模拟物和递送系统等的研究[19]

食品开发

20世纪80年代,魔芋作为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重要经济作物,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注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魔芋食品的开发和研究。魔芋作为主料可加工为凝胶食品,如魔芋豆腐、魔芋丝、魔芋仿生食品(如魔芋鱿鱼、素肚片)、魔芋果冻;魔芋还可加工成魔芋低聚糖、减肥食品等,在食品工业中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粮食制品、肉制品、饮料等食品中。[5]

保健作用

魔芋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可溶性半纤维素,具有降低血浆脂质、调节糖代谢、改善大肠功能、减肥等保健作用[5]

混淆种辨识

“魔芋”常为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的总称,经过长期的自然变异和栽培驯化,种类繁多,栽培品种混乱,出现很多同名异物和异名同种的现象。中国主要栽培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白魔芋Amorphophallus albus、珠芽魔芋类型以及一些地方品种,如:田阳魔芋Amorphophallus corrugatus;西盟魔芋Amorphophallus krausei;攸乐魔芋Amorphophallus yuloensis;勐海魔芋Amorphophallus kachiensis[13][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