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民先生聊中医|为什么要背诵经典|

 新用户12788177 2023-07-22 发布于陕西

三句话不离本行。中医,值得聊一辈子。

图片

很多人觉得,中医一把脉就是这里虚那里虚的,但是去医院又查不出来。果真是虚吗?或许,不虚?信息不对称,制造成了大量的神医和骗子。

曾记得,最初接触中医的时候,二十几年前,一位老兽医告诉我:病在上者治其下,病在下者治其上,病在中而旁达。几十年的验证,知道这几句话,是真理。

我们现在还有很多医生,通过反复的学习,反复的考试,记下了桔梗的作用是: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这个是标准答案,考试时,这个题目只有这样回答,才有分数。

那么,能考满分的学霸,是否可以解释一下升陷汤里的桔梗,是怎样起效的?当然,出题的专家教授,也可以来试试,回答一下草民这个浅薄的问题。

中医,自从有了性味归经,就被阉割了一半。因为大部分药物,它的作用,被限制在某一个范围之内,不可逾越。有了标准教材之后,再被阉割一刀,它已经被固定在某一处起效了。谁来跟草民聊聊胖大海?那不是清咽利喉的吗,有什么可聊的?

胖大海的药效,就被彻底局限于清咽利喉了!草民说,我可以用胖大海治痔疮!信吗?

这样也就罢了,如果胖大海被化验分析呢?那么它就完全支离破碎了,起效的,有可能只是胖大海里面的一个成分……

所以,我们的中医学子,寒窗苦读五年,再浪费三年光阴去读研,最后不知道感冒和癌症的治疗方法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经常有妈妈跟我说,孩子缺钙,在吃钙片补钙,她们也经常会问我,哪种钙比较好,蓝瓶的吗?

草民偶尔会反问:幼儿园老师盛饭,会给你家孩子另外盛一碗不含钙的饭菜吗?你们家里,所有的饭菜水果,里面都不含钙?如果我们不知道他缺钙的原因,是不是只要去补钙,问题就解决了?

同样的话题可以引申:当我们给咽喉炎患者用双黄连,用玄参金银花胖大海…的时候,当然理由充分,但是,他是因为什么引发的咽喉炎?清咽利喉,这就可以了吗?

那么,怎样解释用麻黄汤去治疗咽喉炎?怎样解释用五苓散去治疗咽喉炎?怎样解释用真武汤去治疗咽喉炎?

怎样解释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去治疗咽喉炎?

如果草民说,洒家用一味肉桂粉,白开水冲服,可以治疗咽喉炎的同时把痛经根治了,有人信吗?

一个人某一个脏腑盛,某一个脏腑虚,临床中太常见了。五脏六腑完全平衡的,那叫做真人,传说中才有的。

但是,他这个脏腑为什么会盛?另一个,为什么会虚?

内经的宗旨,叫做“知常达变”,我们有多少中医知道,什么是“常”?什么是“变”?

因为只有经典可以解答这些疑问。

关于背诵,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 我曾经去拜访过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中医,老人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大段大段的中医经典张口就来。他的医术是从药铺学徒开始的,据说当年师兄弟们平均都要背诵十几部书,经师父考核,才算入门。

第二 很多东西一开始背诵,肯定就会有所感悟,有所获得。但是随着背诵越来越多,各个经典相互映证,真正的中医思想也就会逐渐清晰起来。

第三 中医经典,尤其是内经难经这些,没有具体的处方,理论性的东西更多。如果没有深刻的记忆,临床去查阅可能都找不到目录。

第四 很多人缠着师父,让讲解这个,讲解那个,提出一堆疑问。但是师父的讲解是以经典为基础在讲,你没有这个底子,讲了你也听不明白。

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真的去背诵了,百分之九十的疑问自己就会解决,烟消云散了。

第五 关于记忆力。记忆力是需要锻炼的,而且这种锻炼只要坚持,绝对有效。草民经常会见到很多老人家在寺庙里诵经,几万字,十几万字的经文,他们怎么背下来的?

有很多老人,字都认不全,就靠日复一日的跟着读经机念诵。

早课,晚课。

我们的中医学子,做不到吗?这都做不到,学什么中医?

第六 永远不要考虑理解了才能记得住。同样学经典出身,你的理解,和师父的理解能一样吗?

你能和叶天士黄元御张錫纯他们理解的一样吗?他们也是学经典出身。

一边背诵,一边用各部经典相互映证来解决心中疑问,有了大致的医学思想,最后的感悟,是要去临证打磨,精雕细琢的。

李可先生一辈子翻破了七本黄帝内经,草民也经常在贴吧看到有人在非议李先生。可以确定的是:这些非议李先生的人,医术可能不及李先生万分之一!

自古以来,任何的大师,没有一位是从经典以外学有所成的。

以上,就是固执己见的草民插头,对于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经典的一些答复。

学中医,自古不是谁都能学的。

首先“生而神明,弱而能言”,就是要天资过人。

其次“幼而徇齐,长而敦敏”,这是要求性格温良,善于与人相处,敏而好学,坚韧不拔的耐性和甘于寂寞。

然后,才有可能“成而登天”。

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想要投机取巧,省省吧。

背诵,是一种浸淫,是可以让一个人的所有精力思想沉浸到经典里的捷径。

抽空看书,这只能算作蜻蜓点水,散步时背几句,地铁上背几句,随时进入经典的世界,这才是打算学成的态度。

一个人,二十岁、四十岁、六十岁、八十岁…不同的年龄段,去吟诵一首诗词,他的内心感悟是相同的吗?

不同之处在于人生阅历有了变化。

一部经典,不同的时间去吟诵,感悟不同,是因为这个医者的临床积累有了不同。

为什么古人要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眼过,只是过而已。手过,是强行烙印,增强记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典终究还是要用来指导临床的。

其实,相信大家也看得出来,草民致力于经典中医的宣传推广,不管它的理论有多么正确,说法有多么高大上,其实追根究底还是要落实到疗效上面来。

经典中医是可以做到一剂知,二剂已的,这个是中医界的共识。

图片

如果想把中医当成理想,当作可以为之付出一生的信仰大道,那么就去背四大经典,从这里入手才是正路。

如果只是想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或者发点小财,四小经典可以让你有意外的惊喜。因为很多温病大夫都混得很不错,也有大批病患累年追随。

如果只是想玩玩中医,去学点脉诊什么的,买一本偏方大全吧,其实针灸手册用起来逼格更高,一针扎下去当场可以搞定很多问题。家庭养生几乎也就够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