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日前,中国首部房颤诊治指南《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重磅发布。 《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组织专家制定,进一步推动了房颤管理新技术和新理念及时、充分应用于临床实践,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指南》围绕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危害、临床评估、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急诊处理、综合管理等七个方面,重点收集和引用亚洲、国内临床研究及人群队列研究的成果与数据,使《指南》更适用于中国房颤患者群体,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指南》发布对房颤规范管理有哪些意义?又提出了哪些建议?相关媒体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我国约有1200万房颤患者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五病区主任张杰介绍,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成为颤动状态,最常见的症状为心悸、活动耐力下降和胸部不适,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头晕、焦虑及尿量增加等症状。房颤会显著提升死亡、卒中、心力衰竭、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4年~2016年,我国45岁以上人群的房颤患病率为1.8%,其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9%与1.7%。房颤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在75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5.4%和4.9%。根据这项研究,结合2020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约有1200万房颤患者。 《指南》围绕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危害、临床评估、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急诊处理、综合管理等七个方面,重点收集和引用亚洲、国内临床研究及人群队列研究的成果与数据,使《指南》更适用于中国房颤患者群体,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作为我国首部房颤诊治指南,《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对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张杰讲道。 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年龄下调 《指南》制定了一般人群、已经置入心脏电子装置的人群及卒中人群的房颤筛查推荐等级。 张杰解释,因为不同人群房颤发生的风险不尽相同,所以进行房颤筛查的频率、方式会有所侧重。 1 对于一般人群 若年龄≥65岁,可以通过脉搏触诊或者心电图进行房颤机会性筛查,若年龄≥70岁,可以通过定期或者连续性心电监测进行系统性筛查; 2 对于已经置入心脏电子装置的患者 在常规程控时进行心房高频事件的评估及房颤的诊断; 3 对于卒中人群 未诊断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者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考虑1年内完成每3个月1次、每次至少7天,累计超过28天的心电监测以进行房颤筛查。 同时,《指南》还将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年龄从65岁下调为60岁。 “年龄是卒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年龄超过50岁的亚洲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出现增加趋势。年龄55岁~59岁、无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亚洲房颤患者,与合并一个危险因素患者的卒中风险相似;65岁~74岁、无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与合并两个危险因素患者的卒中风险相似。考虑到亚洲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增加的年龄阈值更低,《指南》下调了房颤患者发作卒中的危险年龄。”张杰讲道。 房颤持续时间较短,仍建议抗凝治疗 既往对于房颤复律相关抗凝治疗,房颤持续时间≥48小时遵循“前3后4”(房颤复律前至少华法林抗凝3周,复律后继续抗凝4周)的治疗准则,而《指南》增加了房颤持续时间<12小时和12小时~48小时患者的抗凝治疗建议。 张杰解释,房颤复律是指房颤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房颤时,心房丧失正常的收缩力,血液在心房内瘀滞,形成血栓,房颤持续48小时即有血栓形成的风险。当房颤复律,心房收缩力增加,附着在心房的血栓就会脱落,易造成动脉栓塞,形成“脑栓塞”,引起偏瘫、失语甚至死亡,即老百姓常说的中风。 为降低复律后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对于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或持续时间不详的患者,在复律前要使用相关抗凝治疗3周,使心房内血栓溶解吸收后才能进行复律。 另外,房颤复律后,部分患者心房内血流速度减低,易形成新的血栓及发生血栓事件,因此复律后还要继续抗凝治疗4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对于房颤复律相关抗凝治疗,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进展。因此,《指南》增加了以下内容: 房颤持续时间<12小时和12小时~48小时等房颤持续时间较短的患者,其血栓形成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是这些患者仍然有可能出现血栓脱落导致脑卒中等并发症。 因此,《指南》推荐对于这些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牢记五点,助房颤患者安全度夏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十病区副主任张申伟提醒,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近日高温天气来袭,不少人出现睡眠差、烦躁易怒、心跳加快等表现,房颤患者更要加强防备,以免中风。 及时补充水分 高温时外出,患者大量出汗,易导致体液流失,应及时补充水分。 饮食清淡 房颤患者应尽量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少吃腌制和烧烤类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奶茶、浓茶、酒类等。不能贪凉,少喝冰镇饮料。 按时服药 心血管病患者在夏季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对基础疾病进行控制。 注意休息 纠正晚睡、熬夜或过劳等不良生活习惯,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会使房颤恶化,尤其是高温环境下运动会增加心脏负担。患者可在就医时询问专业医师并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 同时,年龄达到65岁及65岁以上者应进行房颤机会性筛查;年龄超过75岁,以及患有心衰、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结构性心脏疾病等房颤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或者连续性心电监测。如发现有心慌、气短、头晕、乏力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来 源 / 大河健康报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华医网” 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 【广告】干货 实操 证书!《医美激光&注射操作技术培训》开班啦!千亿级规模的医美市场,你不想来分一杯羹吗?名额有限,招满即止!报名可咨询华医小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