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语境下四明内家拳传承与发展研究(全文)

 Budiye 2023-07-23 发布于山东

非遗语境下四明内家拳传承与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2

摘 要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视角,对搜集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归纳、类比和分析,在初步查明四明内家拳起源与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四名内家拳的传承价值,为四明内家拳的未来发展道路提供有益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明遗产 四明内家拳

时间跨度至今,内家拳已经成为拳术类别,民间人流行将近似的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归为“内家拳”,并与以少林拳为代表的外家拳相区分。宁波古称四明,16世纪中叶后内家拳盛行于浙东四明一带,流传在四明的原始内家拳则被称为“四明内家拳”。

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将以浙江民间重要拳种之一的四明内家拳为研究对象,把研究的焦点指向四明内家拳的继承及生存状态,对四明内家拳的保护进行思考与展望。通过进一步细化四明内家拳的历史渊源、文化属性、生存状态,把握其传承、保护和空间拓展规律,为宁波地方拳种的生存提供理论参考。

一、四明内家拳的文化溯源

(一)起源

关于内家拳的源流,《王征南墓志铭》载称:“起于宋之张三丰”,“夜梦天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后世关于内家拳的附会之说,多出于此。1930年,著名武术史学家唐豪在《少林武当考》一书中则认为:“言三丰为内家技击之祖者,始于此文,然不足信也”,“梦中授拳……其说荒诞”。从内家拳所用的六字拳法通臂、仙人朝天、抱月、扬鞭等拳术名词来看,内家拳仍是古时劳动人民在对武术的创造发展过程中演化而来的。

宁波古称四明,内家拳这一名称被正式提出来最早也是出自宁波人黄宗羲之口,目前对内家拳的拳法纲要记载最为全面的文献同样是来自宁波人黄百家。作为黄氏父子(黄百家乃黄宗羲之子)文章中谈到的内家拳的重要人物张松溪和王征南,都是古时宁波人。不仅黄宗羲说,内家拳在“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叶继美近泉为之魁,由是流传於四明。”

(二)四明内家拳的文化特色和技术特点

国际文化交流教授乔然先生在首届内家拳学术研讨会上认为:四明内家拳以柔克刚、以静待动、后发先制等特点,最具有中国文化本质特征;除了内家拳没有任何一种拳术有那么多的哲学道理。

四明内家拳既是一种具体的拳术,又是一门精湛巧妙的综合艺术,是历古以来众多得内家拳先辈们在长期生活当中,继续了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广采博学百家之长,使之融会贯通,又经过反复实践锤炼总结中逐步创造和发展而来的。

四明内家拳传人、宁波武术协会四明内家拳分会会长夏宝峰:“四明内家拳传至民国时期,经过剡源夏明土老先生去伪存真地保留了原始内家拳最核心的:七十二加一的变法、三十九打法、二十四加一的正侧,以及最精华的小九天(阴阳十八法)和十二归一(即十三丹功),其中又有贯气诀、文十段、武十段、十二段锦以及强硬拳术的四明长剑技和伤科易算等。拳谱名目:落路架、顺风锤、推扳手、南兵拳、内家醉八仙拳势、七十二行拳、雷公飞心腿、三十六计拳、小九天(阴阳十八法)、玄功绝技(分:贯气诀、文十段、武十段、十二段锦等)、十二成一、龙形圣手(分:靠打、缠打、脱打)、四明兵谱(分:短棍、四明刀谱、四明剑谱、四明暗器类)等。”

二、四明内家拳的文化传承价值分析

(一)四明内家拳体育健身的价值

四明内家拳的各种基本动作、基本组合、徒手与器械的各种套路运动,通过它的自身特有的运动特点和方法,使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等多种素质得以锻炼。传统武术还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息、改善人体机能十分有益,真正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二)四明内家拳民族认同感的教育价值

民族认同感心理是客观存在的,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在国外,提及中华武术,华人会感到无比的自豪。传统武术项目成了人们交流和学习中华武术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的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三)四明内家拳审美与艺术教育的价值

四明内家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蕴含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集体育和艺术于一体。像四明内家拳这一武术项目既注重外在美,又注重内在美,内外兼修,凝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美感

(四)四明内家拳历时教育价值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民族传统体育就植根于丰厚的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上,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每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记载着当时的历史,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的映射。都折射出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文化理念。四明内家拳也不例外,它是宁波历史的缩影,更是历史发展与进步的映射。

三、四明内家拳的保护与传承设计

(一)加强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

实践证明,传承人对传承传统体育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某一种体育技术或者技艺的、且具有突出能力的代表者,传承人对民族的历史、宗教、习俗、文化等较为了解,系统的掌握着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他们一旦去世,这种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必然消失。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四明内家拳的传承人加于保护,努力营造尊重和保护传承人的氛围和环境。

(二)科学构建四明内家拳的技术理论体系

四明内家拳要发展,自身科学文化是基础,完善其技术体系是四明内家拳走向科学化的第一步。即在传统的技术体系上,按习练者的不同需求编排内容,构建新的技术体系,如针对习练者按技术难易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术的内容,针对防身为主的群体,可以安排单势和对打练习。其次理清四明内家拳的理论,建立完整的拳种理论体系,这其中要去伪存真,避免牵强附会,紧密结合四明内家拳技术,理论要对技术的修炼具有指导作用。要用现代科学诠释传统拳理,进一步揭示传统理论不能回答的问题。

(三)将四明内家拳引入院校教育

2002年,我国举办了“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会上呼吁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认为当代的教育理所应当担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使命,在学校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学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所维系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保存民间文化多样化的智慧源泉和思维途径,以及界定民间非物质文化保护范围、保护对象、保护措施等方面发挥较大的优势。

(四)顺应社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要求

政府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四明内家拳生存环境的维护者和改善者,是资金的支持者。因此,政府的重视是四明内家拳产业化发展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合理开发四明内家拳可以市场化的那部分潜力和空间,这是促进四明内家拳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自觉意识下,建立“政府调控、专家指导、市场竞争机制”,这是四明内家拳在当今社会体现其经济价值的最好方式。

四、结语

四明内家拳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不可逆性,一旦消亡,将是人类无法挽回和弥补的重大损失。它所蕴含的是我国地域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文化特色对捍卫国家文化和维护国民文化身份、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政府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和投资力度,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提供生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清·黄宗羲.南雷文案卷六·王征南墓志铭[M].

[2] 清雍正十三年(1735)·曹秉仁.宁波府志卷三十一·张松溪传[M].

[3]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S].2005.

[4] 唐智明.地域性传统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海安花鼓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