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糖尿病为什么越来越多?美国却在减少?医生告诉你实情

 奇妙本草 2023-07-23 发布于湖南

中国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截至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是全球最多的,患者高达1.16亿,约占中国成年人口的12.8%。很多朋友都认为欧美国家整天薯条汉堡地吃,为什么中国反而比他们患糖尿病的趋势更严重?

节俭基因和三年大饥荒

目前“节俭基因”的假说,比较有说服力。“节俭基因”假说认为:

人类祖先其实是狩猎为主的族群,每天不一定能捕获足够猎物,其实挨饿的时间比饱餐的日子要多得多,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生产力低下加上繁殖后代导致饥荒频发。

于是,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基因优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特点,例如最大限度地将食物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

而现代这种基因依然存在于人体中未得到进化,在富足的年代,我们就更容易囤积脂肪诱发慢性疾病。

节俭基因具有遗传性,在1998年《柳叶刀》的文章中得出研究结论表明:

饥荒时期在妈妈肚子里挨饿的孩子与食物供应正常时出生的孩子相比,成年后更容易发胖,伴随胰岛素抵抗和餐后血糖更容易升高的特点。

而遭遇中国大饥荒年代的孩子成年后诱发糖尿病的风险非常高,2010年的《糖尿病》医学杂志上,中国疾控中心的马冠生等人得出了这个结论。

哈佛大学教授胡丙长也有相应研究,发现胎儿时期严重的饥荒与成年后高血糖诱发的风险有密切联系,而且越是成年后饮食习惯西方化、经济条件好的人,关系就越紧密。

中国近代发展迅速,人们脱贫致富所用的时间也就在二三十年间,这样的节俭基因还在一代一代遗传,人们从饥荒立马过度到丰饶的社会,糖尿病就迅速爆发。

疾病教育和饮食教育缺乏

另外,人群受教育程度也是增加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教育程度低导致75岁以下成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提高。

很多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演变为糖尿病前期,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人们缺乏医疗教育科普,不重视体检,得过且过,导致最终诱发糖尿病。

中国家庭溺爱儿童也十分明显,尤其是祖父母辈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饮食没有节制,让现代的青少年生活出现:吃得多、吃得精、吃得撑。

在青少年的饮食教育上严重缺乏,导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青年,甚至儿童诱发二型糖尿病的几率显著提升,糖尿病越来越趋向年轻化。

生活习惯恶劣

中国科技发展迅猛,但科技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好的。生活的便利化让我们在家躺着就能买到菜,看好病;出行方式普遍开始享受家庭小汽车、打的的便捷方式,很少看到有徒步、骑行的方式。

体力劳动转接到大量的脑力劳动,导致中产阶级、白领阶层体力劳动大幅减少,全都成了“久坐久躺”一族,缺乏运动导致肥胖、心脑血管慢性疾病,这些因素都更容易诱发糖尿病。

久坐久躺和糖尿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比如看电视,每天坐着看不动电视两小时,可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14%。

中国人在饮食上还会“显摆”,比如招待客人一定要满桌子菜,要敬酒,要大口吃肉,不然就显得“怠慢”了客人,最后一桌子菜剩了不少,还有人强撑着在吃,吃完了还有传统的果盘和点心盘,更是让餐后本来就快速升高的血糖“飞流直上”。

客观来说,欧美、日韩的饮食习惯可都比我国要好,比如至少他们懂得吃多少点多少,吃多少拿多少,招待客人食物很丰富,但尽可能都在合理范围。餐后有喝茶习惯,少有人有吃水果和吃甜点的习惯。

其实除了中国,世界糖尿病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中国尤甚。

主要原因就是时代进步、机械化取代人工、生活更便捷,从而导致体力劳动大幅下降;工作的繁忙又导致运动量严重不足,人们更倾向于久坐久躺的生活方式。

饮食上,物质条件提高的原因,食物越来越精细、加工程度越来越高,油脂、热量、反式脂肪酸越来越多,人们的胃口越开越大。

再这样下去,糖尿病只会越来越多,现在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千万不要到20年后,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

摄影|肥猫猫
摄影|肥猫猫
作者:只有营养师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