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判琐记:当法官下班后遇到当事人!

 红发橙子 2023-07-23 发布于天津

        下庭办案不久,我就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有时会在下班后遇到自己审理案件的当事人。仔细想想这种现象也不奇怪,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民事法官,审理案件的当事人基本都是户籍在本区或是居住在本区连续满一年以上的,我也在本区居住,况且本区面积也不大,因此下班后遇到当事人自然再正常不过。

        法官喜欢下班后遇见当事人吗?当然不喜欢。一是有点尴尬,中国法院的庭审虽不如英美法系法院庭审那样强调仪式感,但也是法庭内国徽高悬庄严肃穆,法官身着法袍手持法槌端坐法台,因此庭下遇到当事人真的和庭审时的氛围反差太大。以前看过一些文章,好多人回忆说学生时代对于老师失去敬畏之心,都是从亲眼看到老师在菜市场买菜开始的,教师如此,法官亦是如此。

         除了尴尬,还有安全上的考虑。记得刚来法院的时候,发现刑事审判庭的老法官出门大多都喜欢戴墨镜,曾经就这个现象请教过其中一位法官,他回答说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希望下班后被当事人认出来。刑事法官如此,民事法官也是如此。应当讲,这些年当事人威胁或是施暴于法官及其家人的事件并不罕见,这其中绝大多数受害者是民事法官或者执行法官,由不得法官们不小心一点。

        有一年夏天,我带着孩子去公园散步,忽然一个人走过来说:法官,你好啊。我听了一愣,赶紧把孩子领到身后,再看看打招呼的人,想起来她是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原告,那个案件我基本支持了她的诉请,这才放下心来,简单的和她聊了几句。有位兄弟法院的女法官比我更谨慎,她告诉我她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无论遇到的当事人是否胜诉,她都会立刻带着孩子离开。

        前几年审理一起离婚纠纷,开庭后才注意到被告居然和我住同一个小区,一开始被告和他的家人没有认出我,但是案情还挺复杂,审了好几个月,结果终于有一天被告和他的母亲在小区看到了我,惊喜的问您也住这个小区啊?我苦笑着点头称是。后来好几次我都在小区遇到被告的妈妈,老人不是追着我问案件的进度,就是恳求我说:您就把我的孙子判给我们抚养吧。吓得我那段时间下班回到家后连门都不敢出。最终我依法把孩子判给了女方抚养,男方和他的母亲虽然很失望,但还是接受了判决结果。后来我又好几次遇到被告的母亲,每次我都是打个招呼就赶紧开溜,唯独有一回在超市选购商品时又遇到了她,硬着头皮和她聊了一会,她大概是看到我又想起了儿子的离婚官司,忍不住和我吐槽起了前儿媳,让我好不尴尬。打那之后每次收到新案子我都会仔细看看原、被告的住址,防止再出现此类情况。事后证明我的举措非常英明,后来又收到一件离婚案件,原告不仅和我住一个小区,居然还和我住在同一个单元。我赶紧把这个案件换给了同事,尽管那件案子并不好审理,但同事还是表示了充分的理解。

        法院有这种经历的自然不止我一个人。有一回和几位同事一起去一家饭馆吃饭,没想到饭馆生意兴隆没有空桌,我指着旁边的一家饭馆说:这家瞅着也不错,要不去这家吧。同行的一位老法官看了看说:这家饭馆我知道,原来不在这,老板前些年在我那有一个房屋租赁的案子,败诉了才搬到这的。大家听罢立刻打消了在此就餐的念头。

        下班遇到当事人有时也会有戏剧性的情景,有一回因为限号,搭同事的车上班,结果路上同事突然指着前方一位晨跑的中年男子说这不是谁谁谁嘛?我奇怪的问有什么不对劲吗?同事说他昨天开庭还坐着轮椅来的呢,居然是装的,你看,跑的还挺快!看得我哭笑不得,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还有同事下班后看到正在审理的离婚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很亲昵的和异性一起逛街,而这位异性并不是本案的当事人。估计这些当事人也没想到世界如此之小,庭下还会遇到主审法官。

        我的同事们经常和当事人说这样一句话:我们穿上法袍是法官,下了班和你们一样也是老百姓。这话确实是肺腑之言,虽然中国的法官一直被要求要带着深厚的群众感情从事司法工作,绝大多数法官也确实在工作中这样身体力行着。但是法官作为普通人,也衷心的希望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因此下了班最好就不要再遇到当事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