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捞刀河,关羽单刀赴会还把刀“掉”在了益阳

 湖湘地理 2023-07-23 发布于湖南

益阳三国地名

欧洲魔幻版的“三国演义”——“权游8”上线了,其实三国时期的湖南也有一轮“权力的游戏”上演。

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三大军团在荆州展开了一轮轮“权力的游戏”。这场“冰与火之歌”一直到公元280年晋将杜预灭吴,司马家族统一中国才宣告结束。

荆州是这场权力游戏的中心焦点。

各路英雄纷纷在荆州上场,“借荆州”“讨荆州”“失荆州”……一时间成也荆州败也荆州。属于荆州辖区的湖南,政治军事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不管是《三国演义》中关羽、鲁肃在益阳的单刀赴会,还是赤壁之战后刘备遣张飞取零陵郡、赵子龙取桂阳郡、关羽战长沙,这些著名历史事件皆在湖南发生。荆州的江南四郡也无形中成了孙权刘备讨价还价,暗自较劲之地。他们在这里结盟,也在这里撕破了脸皮……

经过激烈的政治、军事博弈,最终在刘备出局后,江南四郡划归吴国,曹魏对荆州重新划分。东吴也不甘示弱,它在原有的南郡、江夏、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六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建平郡、宜都、临贺、湘东、衡阳五郡。

益阳三国名胜地理图。

底稿摘自《益阳县志》,

由益阳市地名文化研究协会提供。

发生在湖南的这些三国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甚至1700多年过去,还保留着三国时期的地名。

尤其那场精彩的“单刀赴会”,在益阳留下一个神秘“三国”。这些地名沿着资江一线排开,青龙洲、关濑惊湍、鲁肃巷、鲁肃堤、碧津渡、茶亭街、将军庙、诸葛井、甘宁垒、马良湖等,三国的故事仍在这些地名里留存。

公元215年,刘备、孙权借讨荆州之争,各自隔江屯兵于益阳。这个不足万人的小城一时间成为历史的关口。两军对垒,军队人数最多时,双方各领兵上五万人。一下陡增的十万兵力,来势汹汹,战争一触即发……

这时,两岸对垒的主将是关羽和鲁肃。因为益阳对峙最后实现了和平解决,孙、刘平分荆州,这段历史被《三国演义》演绎成精彩的“单刀赴会”。而孙刘的荆州之争也在益阳拉开序幕,彼时作为长沙郡辖区的益阳成为孙刘之间势力的磨合点,他们在这里暗自较劲,谈判、讨价还价,戏码一个跟着一个。一千七百多年过去,这段历史并未被磨灭,它仍留在益阳大大小小的地名里。

▶益阳古城墙上的关羽雕像

以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为契机,湖南省民政厅将境域内“三国地名”作专题进行了部署。益阳对三国地名展开了深挖,全市现在能统计的三国地名约26处。清明前夕,我们在益阳市民政局及益阳市地名文化研究协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探寻这些跟三国有关的老地名,试图找出三国的蛛丝马迹。   

1
关羽的刀在益阳又“掉”了

益阳对峙的主角之一是关羽,在益阳传统文化中,益阳十景关羽占其二:关濑惊湍、碧津晓渡;相关地名,有关公路、青龙洲、茶亭街、大渡口……跟其有关的古建胜迹,有上、下武庙、春秋阁、数十处塑像……

▶青龙洲上上世纪90年代的关羽雕像

我们首先去了资江上的青龙洲,这是当年孙、刘益阳对峙,关羽驻军之地。因为关羽驻扎,又是他磨青龙偃月刀的地方,洲以刀名,后人将这个洲取名青龙洲,这个地名至今已有1800年了。关羽驻军时,这里曾是一片乡野,之后发展成繁华村落,如今因为洪水,再次回归荒野。

▶青龙洲

跟青龙洲隔江对望的就是黄泥湖,当年吕蒙驻军的地方。因为他打着曹操的旗号,所以当地老百姓至今都以为是曹操军队吃了黄泥湖的萝卜。吕蒙来的时候黄泥湖正是出萝卜的时候,那么多兵在这里驻扎,每天吃的萝卜皮、萝卜缨和菜叶堆积如山,于是旁边的两个洲就取名为萝卜洲、菜叶洲。

▶益阳资江上的青龙洲、萝卜洲、菜叶洲,

青龙洲曾是关羽屯兵之地

关羽作为益阳人崇拜的主神,祭拜他的庙宇众多。而跟他有关的地名除了青龙洲,还有诸如马迹塘、石码头等。

2
主持“单刀赴会”的是鲁肃

闻名世界的“单刀赴会”出自《三国演义》的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小说里的关羽为了荆州之事只身过江,与鲁肃会面,上演了一幕精彩的对谈。关羽在这次商谈中成了英雄,而鲁肃成了鼠目寸光、软骨胆怯的反面教材。

鲁肃巷

其实历史上主导这次商谈的是鲁肃。在孙刘两方屯兵相拒于益阳时,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的险境。当时鲁肃作为孙刘联盟的倡导者,他为了维护两军联盟不给北方的曹操可乘之机,决定首先打破两军对垒的僵局,和关羽商谈。在《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记载:“肃邀羽相见,各驻兵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单刀赴会”的故事雕塑

关羽和鲁肃“单刀会”的地点就在今天的益阳碧津渡附近。对关羽来说,碧津渡是当时的“龙潭”,但为了大局,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前去赴约。

“单刀赴会”似乎没有结果。然而事实上,经过这次会谈之后,双方局势得到缓和。随后,孙权和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也因此,孙刘联盟继续维持。

▶鲁肃堤上的关公像

现在益阳的碧津渡早已没有渡船,渡口也成了资江风光带两岸的风景点。风光带上保留了“单刀赴会”的元素,在资江北岸(对岸)的大渡口,当年关羽乘船处,如今立着关羽的雕像,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至于茶亭街,是会谈的中心地,是明朝时期为了纪念“单刀赴会”建起来的一条街,益阳的茶文化也在这里崛起,茶厂、瓷厂都办在这里。“茶亭”历朝都有修盖,如今,它坐落在龙州书院内。

3
鲁肃是个笨蛋?益阳人可不这么认为

孙、刘相峙于益阳。鲁肃是最为关键的人物。他是这场对峙的导演、监制,甚至开头、结尾亲自出演。

益阳处境微妙,对峙时,孙刘对其都有管辖。

▶位于益阳资阳区东门的鲁肃巷

鲁肃驻扎的铁铺岭,就是2013年开始发掘的兔子山遗址处,除此之外,它还有狮子山、营盘岭、棉花山等名字,它位于益阳南岸龙州书院对面。在益阳地名里这是个有趣的地方。因为走上铁铺岭的这个山坡后,那么一大片居民区,门牌号都是“滨江路79”。找到铁铺岭古城遗址碑刻,才发现,这个地方至少有12个文化层,“大概鲁肃也能占一层,它驻扎时,这里的营盘山、三里桥、团洲、茶亭街、碧津渡、甘垒夜月、诸葛井等都跟他有关。”邓亚龙说,单刀赴会茶亭谈判结束后,刘备因汉中战事吃紧,作出妥协让出三郡,关羽撤出益阳。

▶益阳铁铺岭古城遗址

这时作为汉昌郡太守的鲁肃有近四千守备军留在益阳,他将多半军队留在南岸的铁铺岭。这时益阳已经从孙刘荆州之争的军事前方变成军事后方,鲁肃在益阳的陆贾山与三里桥之间,利用桃江和安化(三国时期都叫益阳)所产的褐、赤铁矿,安化的杂木炭为原料,以孙吴人本身的冶炼技术生产战士的头盔——兜鍪。这是一种既可以防身又能当锅盆,还能作为战时密码的军备物资。鲁肃在这里生产了多少兜鍪无从得知,但这座山也因此改名为“铁铺岭”。虽然这里的地名变更无数,但到清朝晚期,这里又因得天独厚的炼铁资源生产“南锅”,当时还占据了半个中国锅市场,又恢复了“铁铺岭”的名字。

▶鲁肃巷内明清时期的鲁肃堤

关羽撤出益阳后,下半年,鲁肃就过江去鲁肃巷主政。在益阳的北城内,现在还留着鲁肃巷、鲁肃堤的地名。

4
36岁男子吃凶数的习俗是因为马良?

赤壁之战后,作为为刘备献策,先孙权夺取荆州江南四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的马良,在益阳人心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以“马良”命名的地名就有马良湖、马良村、马良南路、马良北路,连社区、卫生院、派出所、商店等都以“马良”命名。甚至,男子36岁吃凶数的习俗也跟马良有关。

▶益阳古城墙内的马良湖介绍

益阳当地民间说法,马良湖是因为三国时期蜀国名臣马良就死在这湖里,因此得名。又以马良湖为源地名,衍生了其他冠以马良的次生地名。至于马良怎么死的,史料中并未提及。但在长沙、益阳、常德一线,男子36岁要吃凶数的习俗至此流传下来。“益阳人男子36岁要吃凶数,旧时就是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越多人越好,这一天,还要为自己准备一副没有上漆的木棺材。”刘亚龙说,当地有俗语:“三十六不隔板,你呀真大胆。”36岁对当地男子来说是个劫数。此外,在益阳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每年端午划龙舟,一般地方是撒粽子,但在马良湖上进行龙舟赛,大家撒腊肉纪念马良。益阳民间对马良的钟爱,可见一斑。

现在,资江会龙大桥以北的马良大道,一直通往迎风桥,而将其分为马良南北路的长春路一带,至少有十多个以“马良”命名的地名,这曾是马良湖、马良村,现在属于马良社区。

5
军庙中的将军是谁?

答案出人意料,它是吴国折冲将军甘宁。

甘宁跟益阳的交集,史料可查的是公元215年,孙权、刘备僵持于益阳之时。那时为了增加鲁肃的后备力量,孙权派遣在巴丘的甘宁领兵2万赶赴益阳。他到达益阳后,鲁肃将其部队安排在资江南岸铁铺岭以东的三里桥,三里桥得名于来益阳驻扎的队伍很长。而甘宁垒,则是他为了跟关羽对峙,在驻扎地旁搭建的瞭望指挥台,这处人造堡垒后来成为益阳十景之一。

▶现在益阳的将军水府庙

冒雨找到将军庙,这已不仅是一座庙,而是一个地片名。它在老益阳人概念中,是韩家码头上面,接龙堤下面的整片地段。现在的将军庙已经成为“将军水府庙”,它在一处破烂的红砖房里,周边大多已经拆迁,庙里掉落地上的“有求必应”牌匾颇为惹眼。但在不远处,蓝色的“将军庙”路牌依旧醒目。将军庙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供奉的是甘宁,那时,它是益阳最豪华和最高的建筑,两层半楼。

6
《三国演义》的“陆口”是益阳陆溪口?

“陆口”地名曾频繁出现在《三国演义》的章节中。但不管是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中“吕蒙辞了孙权,回到陆口”还是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躯》中提及的“陆口”,罗贯中始终将“陆口”设定到湖北嘉鱼县。其实,并非如此。

孙权、刘备讨借荆州,关羽、鲁肃相拒于益阳这段历史中提及的“陆口”就是益阳的“陆溪口”而非湖北嘉鱼县的陆口。

▶以前的陆溪河被填平,改成现在的关公路

从《中国历史地图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荆州地图和三国吴永安五年(公元262年)《荆州(今湖南部分)》地图上看,陆水、陆口都是三国形成之后的地名。关羽、鲁肃相拒于益阳时是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那时候荆州地图中没有陆水名,更没有陆口一说。那时,鲁肃屯兵陆口,显然不是嘉鱼县的陆口。那时嘉鱼县还没陆口,它只有隽水或蒲圻口。其境内陆口得名是在吴国疆域稳固后,为了纪念功臣和历史事件而命名,嘉鱼县城内的吕蒙山以“吕蒙”命名,而隽水改名陆水河是因为陆逊驻军屯田在此,为了纪念他而改名。

▶上世纪90年代的关羽像

《三国演义》里的陆口并不是小说中说的嘉鱼陆口。古荆州走水路经过南郡、南平郡、石首、巴陵、蒲圻才到达嘉鱼陆口,全程水路一千多华里。关羽接到鲁肃的邀约回复的是第二天就去赴宴,按当时的交通出行没办法到达。而当时关羽驻军的益阳青龙洲到鲁肃驻军的陆贾山下陆溪口,只有十里路,一天则可到达。

▶去往龙州广场的指示牌,

龙州广场就是曾经的“陆溪口”

而《三国志·鲁肃传》中鲁肃追刘备讨要荆州已经到了益阳,遭到关羽的抗拒,关羽要向鲁肃索讨占据的失地。鲁肃这次讨荆州“文武并进”,吕蒙“武征”,已经相继拿下长沙、桂阳两郡,这时候鲁肃“屯陆口”就是驻扎到他任汉昌郡太守最西端的领地——益阳。

当时益阳的陆口叫陆溪口,是从陆贾山脚流下来的陆溪跟资江交汇处。如今城市发展,陆溪被填平成关公路,而当年的“陆溪口”变成现在的龙洲广场。

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