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工程概况............... 3 二、 编制依据............... 3 三、 安全管控目标........ 4 四、安全管控的工作流程.... 5 五、安全管控的控制要点.... 6 六、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30 七、安全生产监理组织架构................ 39 八、安全生产监理工作流程图........... 40 九、安全红线管控内容................. 43 选自《监理业务指南》专栏,第03节“监理细则”专题,点击下方专栏卡片获取↓ 节选第五章:安全管控的控制要点 (一)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监控要点1 施工方案核查要点 1.1 基础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勘探和了解地下管线情况,根据土质情况和基础深度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与施工现场实际相符,能指导实际施工。其内容包括:放坡要求或支护结构设计、机械类型选择、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坡道位置、坑边荷载、车辆进出道路、降水排水措施及监测要求等。对重要的地下管线应采取想方设法措施。 1.2 施工方案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 2 临边防护核查要点 2.1 基坑施工必须进行临边防护。本基坑深度局部超过2m,必须采用密止式安全网做封闭式防护。 2.2 临边防护栏杆离基坑边口的距离不得小于50cm。 3 坑壁支护核查要点 3.1 坑槽开挖时设置的边坡符合安全要求。坑壁支护的做法以及对重要地下管线的加固措施必须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要求。 3.2 支护设施产生局部变形,应会同设计人员提出方案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加固。 4 排水措施核查要点 4.1 基坑施工应根据施工方案设置有效的排水、降水措施。 4.2 深基坑施工采用坑外降水的,必须有防止临近建筑物危险沉降的措施。 5 坑边荷载检查要点 5.1 基坑边堆土、料具堆放的数量的距基坑边距离等应符合有关规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5.2 机械设备施工与基坑(槽)边距离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根据施工方案对机械施工作业范围内的基坑壁支护、地面等采取有效措施。 6 上下通道检查要点 6.1 基坑施工必须有专用通道供作业人员上下。 6.2 设置的通道,在结构上必须牢固可靠,数量、位置满足施工要求并符合有关安全防护规定。 7 土方开挖核查要点 7.1 施工机械应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后进场作业,关有验收记录。 7.2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应规定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熟悉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3 施工作业时,应按施工方案和规程挖土,不得超挖、破坏基底土层的结构。 7.4 机械作业位置应稳定、安全,在挖土机作业半径范围内严禁人员进入。 8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核查要点 8.1 基坑支护结构应按照方案进行变形监测,并有监测记录。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道路应进行沉降观测,并有观测记录。 9 作业环境检查要点 9.1 基坑内作业人员应有稳定、安全的立足处。 9.2 垂直、交叉作业时应设置安全隔离防护措施。 9.3 夜间或光线较暗的施工应设置足够的照明,不得在一个作业场所只装设局部照明。 (二)落地式及悬挑式钢管脚手架监控要点1 落地式脚手架核查要点 1.1 施工方案 1.1.1 根据工程实际编制的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有针对性,能有效地指导施工,明确安全技术措施。 1.1.2 应绘制架体与建筑物拉结图、现场杆件立面、平面布置图外,并应说明脚手架基础做法。 1.1.3 外架专项施工方案包括计算书及卸荷方法等是否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签字盖章。 1.2 1.2 立杆 1.2.1 钢管脚手架基础平整夯实,砼硬化,落地立杆垂直稳放在金属底座、砼地坪、砼预制块上,设纵横相连扫地杆。 1.2.2 立杆基础外侧设置截面不小于20×20cm的排水沟,并在外侧设80cm宽以上砼路面。 1.2.3 外脚手架不宜支在屋面、雨棚、阳台等处,确因工程需要搭设的脚手架,要分别对外架和屋面、雨棚、阳台等部位的结构稳定进行计算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其设计计算书和安全措施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从审批签字盖章。 1.3 架手脚与建筑物拉结 1.3.1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方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1.3.2 连墙件必须采用采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采用拉筋必须配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砼圈梁、柱等构造部位。 1.3.3 外墙装饰阶段拉结点也须满足要求,确因施工需要除去原拉结点时,必须重新补设可靠、有效的临时拉结,以确保外架安全可靠。 1.3.4 拉结点或临时拉结点必须画出制作详图报审。 1.4 立杆间距与剪刀撑 1.4.1 钢管脚手架步距底部高度不大于2m,其余不大于1.8m,立杆纵距不大于1.8m,横距不大于1.5m。 1.4.2 架子转角处立杆间距应符合搭设要求。 1.4.3 脚手架外侧设置剪刀撑,由脚手架端头开始按水平距离不超过9m设置一排剪刀撑,剪刀撑杆件与地面成45°~60°角,自下而上、左右连续设置。设置时与其他杆件的交叉互相连接(绑扎),并应延伸到顶部大横杆以上。 1.4.4 严禁搭设单排脚手架。 1.5 脚手架与防护栏杆 1.5.1 25m以上建筑物的外架应层层铺设脚手片。装饰阶段必须层层满铺脚手片。 1.5.2 满铺层脚手片必须垂直墙面横向铺设,满铺到位,不留空位,不能满铺处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1.5.3 脚手片须用不细于18#铅丝双股并联绑扎不少于4点。要求绑扎牢固,交接处平整,无探头板。脚手架完好无损,破损的要及时更换。 1.5.4 脚手架处侧必须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处立杆里侧,不宜将网围在各杆件的外侧。安全网应用不小于18#铅丝张挂严密。 1.5.5 脚手架外侧自第二步起必须设1.2m高同材质的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高度分别为0.9m和1.3m。脚手架内侧形成临边的(如遇大开间门窗洞等),在脚手架内侧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 1.5.6 脚手架的高度,里立杆低于檐口50cm,平屋面外立杆高于檐口1~1.2m,坡屋面高于1.5m以上。 1.6 交底和验收 1.6.1 脚手架搭设前应对架子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1.6.2 脚手架搭设后由分组织分段验收(一般不超过3步架),办理验收手续。验收表中应写明验收的部位,内容量化,验收人员履行验收签收手续。验收不合格的,应在整改完毕后重新填写验收表。脚手架验收合格并挂合格牌后方可使用。 1.6.3 脚手架应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并按要求填写检查表,检查内容量化,履行检查签字手续。对检查出的问题应及时整改,项目部每半月至少检查一次。 1.7 小横杆设置 1.7.1 外架子按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设置小横杆,两端固定在立杆,确保安全受力。 1.7.2 小横杆应设置在大横的下方,上下左右呈交叉布设。 1.7.3 小横杆两端各伸出立杆净长度不少于10cm并应尽量保持一致。 1.8 杆件搭接 1.8.1 钢管脚手架立杆必须采用对接,大横杆可以对接和搭接,剪刀撑和其他杆件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40cm,且不少于二只扣件紧固。 1.8.2 相邻杆件搭接、对接必须错开一个档距,同一平面上的接头不得超过50%。 1.9 架体内封闭 1.9.1 脚手架的架体里立杆距墙体净距一般不大于20cm,如大于20cm的必须铺设站人片,站从片设置平整牢固。 1.9.2 脚手架施工层里立杆与建筑物之间应进行封闭。 1.9.3 施工层以下外架每隔3步及底部密目网或其他措施进行封闭。 1.10 脚手架材质 1.10.1 钢管脚手架应选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A3钢管,表面平整光滑,无锈蚀、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新用钢管有出厂合格证。搭设架子前应进行保养、除锈并统一涂色,颜色应力求环境美观。 1.10.2 扣件应符合建设部《钢管脚手扣件标准》要求,有扣件生产许可证,规格与钢管匹配,采用可锻铸铁,不得有裂纹、气孔、缩松、砂眼等锻造缺陷,帖和面应平整,活动部位灵活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钢管扣件经现场抽样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1.10.3 底排立杆及扫地杆均漆红白相间色。 1.11 通道 1.11.1 外脚手架应设置上下走人斜道,附着搭设在脚手架的外侧,不得悬挑。斜道的设置应为来回上折形,坡度不大于1:3,宽度不小于1m,转角处平台面积不小于3m²。斜道立杆应单独设置,不得借用脚手架立杆,并应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每隔一步或一个纵距设一连接。 1.11.2 斜道两侧及转角平台外围均应设1.2m高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并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1.11.3 斜道侧面及平台外侧应设置剪刀撑。 1.11.4 斜道脚手片应采用横铺,每隔20~30cm设一防滑条,防滑条宜采用40×60mm方木,并多道铅丝绑扎牢固。 1.11.5 外架与各楼层之间应设置进出通道,坡度不大于1:3,宽度不小于1m,通道宜采用木板铺设,两边设1.2 m高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并固定牢固。 1.11.6 斜道和进出通道的栏杆、踢脚杆统一漆红白相间色。 1.12 卸料平台 1.12.1 外脚手架吊物卸料平台(落地式或悬挑式)和井架卸料平台应有单独的设计计算书和搭设方案。 1.12.2 吊物卸料平台、井架卸料平台应按照设计方案搭设,应与脚手、井架断开,有单独的支撑系统。 1.12.3 卸料平台要求采用厚4cm以上木板统一铺设,并设有防滑条。外架吊物卸料平台应采用型钢做支撑,预埋在建筑物内,不得采用钢管搭设。井架卸料平台可以由钢管从基础上搭设,但基础必须采用砼,地立杆垫型钢或木板。 1.12.4 吊物卸料平台必须设置限载牌。 1.12.5 卸料平台临边防护到位,设置1.2m高防护栏杆和30cm踢脚杆,四周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2 悬挑式脚手架核查要点 2.1 施工方案核查要点 2.1.1 悬挑式脚手架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应有设计计算书(包括对架体整体稳定性、支撑杆件受力计算),有针对性较强的、较具体的搭设拆卸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画出平面、立面图以及不同节点详图。 2.1.2 专项施工方案包括设计计算书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施工。 2.2 悬挑梁及架体稳定核查要点 2.2.1 挑架外挑梁或悬挑架积极采用型钢或定型桁架。 2.2.2 悬挑型钢或悬挑架通过预埋与建筑结构固定,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2.2.3 挑架立杆与悬挑型钢连接必须固定,防止滑移。 2.2.4 架体与建筑结构进行刚性拉结,按水平方向小于7m、垂直方向等于层高设一拉结点,架体边缘及转角处1m范围内必须设拉结点。 2.3 脚手板 挑架层层满铺脚手片,脚手片须用不细于18#铅丝双股并联绑扎不少于4点,要求牢固,交接处平整,无探头板,不留空隙,脚手片应保证完好无损,破损的及时更换。 2.4 荷载 施工荷载均匀堆放,并不超过3.0KN/m²。建筑垃圾或不用的物料必须及时清除。 2.5 交底与验收 2.5.1 挑架必须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搭设。实际搭设与方案不同的,必须经原方案审批部门同意并及时做好方案的变更工作。 2.5.2 挑架搭拆前必须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技术交底,每搭一段挑架均需交底一次,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2.5.3 每段挑架搭设后,由公司组织验收,内容良化,合格后挂合格牌方可投入使用。验收人员必须在验收单上签字,资料存档。 2.6 杆件间距 挑架步距不得大于1.8m,横向立杆间距不大于1m,纵向间距不大于1.5m。 2.7 架体防护 2.7.1 挑架外侧必须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的密止式安全网封闭围护,安全网用不小于18#铅丝张挂严密。且应将安全网挂在挑架里侧,不得将网围在各杆件外侧。 2.7.2 挑架与建筑物间距不大于20cm处,铺设站人片。除挑架外侧、施工层设置1.2m高防护栏杆及18cm踢脚杆外,挑架里侧遇到临边时(如大开间窗、门洞等)时,也应进行相应的防护。 2.8 层间防护 挑架作业层和底层应用合格的安全网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分段封闭式防护。 2.9 脚手架材质 2.9.1 钢管脚手架应选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A3钢管,表面应平整光滑,无锈蚀、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新用钢管有出厂合格证。搭设架子前应进行保养、除锈统一涂色,颜色应力求环境美观。 2.9.2 本工程脚手架均超过25m且小于50m,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钢管和扣件,扣件应符合建设部《钢管脚手架标准》要求,有扣件生产许可证,规格与钢管匹配,采用可锻铸铁,不得有裂纹、气孔、缩松、砂眼等锻缺,贴和面应平整,活动部位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钢管扣件经现场抽样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2.9.3 型钢宜采用A3槽钢或工字钢。 (三)模板工程监控要点1 施工方案核查要点 1.1 模板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 1.2 施工方案内容包括模板的制作、安装及拆除等施工工序、方法及传扬砼输送方法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2 支撑系统核查要点 2.1 现浇混凝土模板的支撑系统必须进行设计计算。设计计算书应绘制细部构造的大样图,对材料规格尺寸、接头方法、间距及剪刀撑设置等均应详细注明。 2.2 支撑系统必须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3 立柱稳定核查要点 支撑模板的立柱材料、间距和剪刀撑、纵横向支撑设置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立柱底部应有垫板。其中立杆间距不大于2m,按高度不超过2m设置纵横水平支撑,支撑系统两端设置剪刀撑。 4 施工荷载检查要点 模板上材料应堆放均匀并不得超过施工方案的规定。 5 模板存放检查要点 各种模板堆放整齐、安全,高度不得超过2m,大模板存放要有防倾倒措施。 6 支拆模板检查要点 6.1 支拆模板时,2m以上高处作业必须有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6.2 拆除模板时,应设置临时警戒线并派专人监护。 6.3 不得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 7 模板验收核查要点 7.1 支拆模板前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7.2 模板搭设后应组织验收工作,认真填写验收单,内容要量化。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并做好验收记录存档工作。 7.3 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模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 8 混凝土强度核查要点 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拆模审批和模板拆除工作。 9 运输道路检查要点 在模板上运输混凝土必须有专用运输(铺设走道垫板),运输道应平稳牢固。 10 作业环境检查要点 模板作业面的预留洞和临边应进行安全防护,垂直作业采取上下隔离防护。安全防护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四)“三宝”“四口”防护监控要点1 安全帽检查要点 1.1 进入施工现场作业区者必须戴好安全帽。施工现场安全帽宜分色佩戴。 1.2 应正确使用安全帽,扣好帽带,不准使用缺衬、缺带及破损的安全帽。 1.3 安全帽符合GB2811-81标准。 2 安全网检查要点 2.1 施工现场必须使用密目式安全网,架子外侧、楼层临边、井架等处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或栏护。安全网宜放在杆件的里侧。 2.2 密目式安全网必须满足2000目/10cm×10cm,做耐贯穿透,6×1.8m的单张网重量应在3.0kg以上,并应尽量满足环境效果要求。 2.3 安全网必须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以及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准用证等。严禁使用无证不合格的产品。 2.4 安全网绷紧、扎牢,拼接严密,不得使用破损的安全网。 3 安全带检查要点 3.1 施工现场搭架、支模等高处作业均应系安全带。安全带应符合GB6095-88标准并有合格证书,生产厂家经劳动部门批准,并做好定期检验。积极推广使用可卷式安全带。 3.2 安全带高挂低用,挂在牢固可靠处,不准将绳结使用。安全带使用后有专人负责,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 4 楼梯口、电梯井口防护检查要点 4.1 楼梯口、边设置1.2m高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杆件里侧挂密目式安全网。 4.2 电梯井口设置1.2~1.5 m高防护栅门,其中底部18cm为踢脚板。 4.3 电梯井内自二层楼面起不超过二层(不大于10m)拉设一道安全平网。 4.4 电梯井口、楼梯口边的防护设施应形成定型化、工具化,牢固可靠,防护栏杆漆刷红白相间色。 5 预留洞口、坑井防护检查要点 5.1 1.5 m²以内的预留洞口、坑井用固定盖板护;1.5 m²以上的洞口,四同设18cm高踢脚杆和0.6 M、1.2 M两道水平杆,栏杆里侧用密目式安全网围护,洞口处张挂水平安全网。 5.2 洞口坑井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不得采用竹片防护。 6 通道口防护检查要点 6.1 进出建筑物主体通道口、井架或物料提升机进口处、外用升降机进口处等均应搭设防护棚。棚宽大于道口,两端各长出1m,垂直长度2m,棚顶搭设二层(采取脚手片的,铺设方向应互相垂直)间距大于30cm。 6.2 场地内、外道路中心线与建筑物(或外架)边缘距离分别小于5m和7.5m的,应搭设通道防护棚,棚顶搭设二层(采取脚手片的,铺设方向应互相垂直),间距大于30cm,并且底层上方张挂安全网。 6.3 砂浆机、拌和机和钢筋加工场地等应搭设操作简易防护棚。 6.4 各类防护棚有单独的支撑体系,固定可靠安全,严禁用毛竹搭设,且不得悬挑在外架上。 6.5 底层非进入建筑物通道口的地方应采取禁止出入(通行)措施和设置禁行标志。 7 阳台、楼板、屋面等临边防护检查要点 7.1 阳台、楼板、屋面等临边应设置1.2m和0.6m两道水平杆,并在立杆里侧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防护栏杆漆红白相间色。 7.2 防护栏杆等设施与建筑物固定拉结,确保防护设施安全可靠。 (五)高处作业监控要点1 施工单位应为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必要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2 在进行高处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所使用的安全设施是否安全可靠,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等设置应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要求。 3 高处作业危险部位应悬挂安全警示标牌。夜间施工时,应保证足够的照明并在危险部位设红灯示警。 4 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攀爬脚手架或栏杆上下,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等严禁投掷。 5 高处作业,上下应设联系信号或通信装置,并指定专人负责联络。 6 在雨雪天从事高处作业,应采取防滑措施。在六级及六级以上强风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7 攀登作业使用的梯子、高凳、脚手架和结构上的登高梯道等工具和没施,在使用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符合安全要求的方可使用。 8 现场作业人员应在规定的通道内行走,不允许在阳台问或非正规通道处进行登高、跨越,不允许在起重机臂架、脚手架杆件或其他施工设备上进行攀登上下。 9 对在高空需要固定、联结、施焊的工作,应预先搭设操作架或操作平台,作业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10 在高空安装管道时,管道上不允许人员站立和行走。 11 在进行框架、过梁、雨篷、小平台混凝土浇筑作定时,施工人员不允许站在模板上或模板支撑杆上操作。 12 作业人员不允许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要做到上部与下部作业人员的位置错开,使下部作业人员的位置处在上部落物的可能坠落半径范围以外,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安全隔离层进行防护。 13 在拆除模板、脚手架等作业时,作业点下方不得有其他作业人员,防止落物伤人。拆下的模板等堆放时,不能过于靠近楼层边沿.应与楼层边沿留出不小于1m的安全距离,码放高度也不宜超过1m。 14 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门都应搭没符合规范要求的防护棚,高度超过24 m的交叉作业,通道口应设双层防护棚进行防护。 (六)施工用电监控要点1 外电防护检查要点 1.1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最小安全操作不应小于下表所列数值:
1.2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下表所列数值:
1.3 对达不到上表中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编制外电线路防护方案,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拦、围栏或保护围,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防护屏障应采用绝缘材料搭设。 1.4 外电线路与遮拦、屏障等防护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小于下表所列数值时,必须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解决,采取迁移处电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否则不得强行施工。
1.5 脚手架年下斜道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 2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核查要点 2.1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2.2 施工现场每一处重复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不得少于3处(即总配电箱、线路的中间和末端处),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 2.3 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二根以上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作用连接。垂直接地体应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不得采用螺纹钢材。 2.4 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的零线引出。保护零线线应单独敷设,不得装设任何开关与熔断器。保护零线应接至每一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包括配电箱)。 2.5 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并使用统一标志的绿/黄双色线,任何情况下不得将绿/黄双色作负荷线。与电气设备相连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小于2.5mm的绝缘多股铜线。 2.6 保护零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应采用铜鼻子等可靠连接,不重采用铰接,电气设备接线柱应镀锌或涂防腐油脂;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在配电箱内应通过端子板连接,其中保护零线在其他地方不得有接头。 2.7 同一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不得一部分保护接零、一部分保护接地。 3 配电箱、开关箱核查要点 3.1 施工现场配电系统应设置总配电箱(屏)、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三级保护。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得超过3m。配电箱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 3.2 开关箱应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应分别设置。 3.3 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开关箱内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3.4 所有配电箱内应在电源侧装设有明显断点的隔离开关,漏电保护应装设在电源隔离开关负荷侧。分配电箱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50~75mA,开关箱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得大于30mA,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得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均应小于0.1s。 3.5 配电箱进、出线应在箱底进出,并分路成束加PVC套管保护;配电箱内的连接应采用绝缘导线,排列整齐,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箱内应设置铜质的保护零线端子板和工作零线端子板。 3.6 固定式配电箱安装高度底口距地面应大于1.3m、小于1.5m,安装牢固;移动式配电箱安装高度底口距地面应大于0.6m、小于1.5m,有固定的支架。 3.7 配电箱必须采用铁板制作,铁板厚度应大于1.5mm;配电箱应编号,表明其名称、用途、维修电工姓名,箱内应有配电系统图,标明电器元件参数及分路名称。严禁使用倒顺开关。 3.8 配电箱门应配锁,有防雨、防砸措施;箱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杂物。 3.9 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检查、维修一次。 4 现场照明核查要点 4.1 施工现场照明用电应单独设置照明配电箱,箱内设置隔离开关、熔断器和漏电保护器,熔断器的熔断电流不得大于15A,漏电保护器的漏电动作电流应小于30mA,动作时间小于0.1s。 4.2 施工现场照明器具金属需要保护接零,必须使用三芯橡皮护套电缆,严禁使用花线和护套线,导线不得随地拖拉或缠绑在脚手架等设施构架上。 4.3 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必须作保护接零。 4.4 室外灯具的安装高度应大于3m,室内灯具应大于2.4m,大功率的金属卤化灯和钠灯应大于5m。 4.5 在下列情况下应现场照明应采用36V以下安全电压: 4.5.1 室内线路和灯具安装低于2.4m的; 4.5.2 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工作场所; 4.5.3 使用手持照明灯具的。 4.5.4 在一个工作场所内,不得只装设局部照明。 5 配电线路核查要点 5.1 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上。电杆应采用混凝土或木杆,不得采用竹杆。木杆梢径应不小于130mm。 5.2 架空线路应装设横担、绝缘子并采用绝缘导线。绝缘铝线截面不小于16mm,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档距不得大于35m,线间距离不得小于0.3m,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6m。 5.3 架空线的相序排列为:和保护零线在同一横担架时: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为、PE;动力、照明线在两个横担上下分别架设时,上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侧为L1、L2、L3,下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为L1(L2、L3)、N、PE。 5.4 配线应分色(包括配电箱内连线),相线L1为黄色,L2为绿色,L3为红色,工作零线N为黑色,保护零线PE为绿/黄双色。 5.5 施工现场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随地拖拉或绑架在脚手架上。 5.6 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得小于0.6m,并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的细砂后覆盖硬质保护层,电缆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合内;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设置,并用绝缘子固定,严禁用金属裸线作绑线,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5m。 5.7 电缆穿越建筑物、道路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必须采取加设套管等进行线路过路保护。 5.8 严禁采用四芯或三芯电缆外加一根电线代替五芯或四芯电缆。 5.9 电线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禁止使用老化线,破皮的应进行包扎或更换。 6 电器装置核查要点 6.1 设备容量大于5.5KV的动力必须采用加设自动开关电器或降压启动装置,不得采用手动电器直接控制。 6.2 各种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应与其控制用电设备的额定值相适应。 6.3 熔丝应与设备容量相匹配,不得用多根熔丝绞接代替一根熔丝,每根熔丝的规格应一致,严禁用其他金属代替熔丝。 6.4 配电箱内的电器必须可靠完好,不得使用破损、不合格的电器。 7 变配电装置核查要点 7.1 配电室内配电屏的正面操作通道宽度不小于1.5m,前面及两侧通道不小于1m,配电室的高度不小于3m。 7.2 配电屏(盘)应装设有功、无功电度表,电流、电压表,短路、过负荷保护装置和漏电保住器,各配电线路应编号并标明用途标记。 7.3 配电室内应有电工值班、维修制度,禁令标志牌,停送电必须有专人负责。 7.4 应设置砂箱等绝缘灭火材料。 8 用电档案核查要点 8.1 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V及50KV以上的,必须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下或设备总容量在50KV及50KV以下的,应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8.2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用电负荷计算书、确定导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电气平面图、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负荷计算书、用电平面图和系统图,电气防火措施。 8.3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企业(公司级)技术负责审批,有关部门批准盖章后实施;变更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原编制者、审批者和批准部门同意后实施。 8.4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者必须参加临时用电的验收工作。 8.5 临时用电技术档案应有专人负责,各项验收、检查、测试、维修记录内容真实,填写详细,数据量化。 8.6 施工方建立现场用电定期检查制度,做到施工现场每月检查一次,基层公司每季度检查一次。对检查、检测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必须及时处理并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
|
来自: 雨后彩虹upbja7 > 《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