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光书屋絮语

 阿奇旅拍专栏 2023-07-24 发布于江西

在读书中雕刻时光,与书中的作者或主人公交流,无所顾忌,畅快淋漓。在阅读中欣赏他人,充实自己,品味人生,感悟生活,这是我退休后的一项主要生活内容了。

未退休之前的读书,大部分都会与个人的功名利禄有关,目的性很强,而读书的乐趣却是较少。

过去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置换个人的社会身份,为晋升职务和职称,为适应岗位和职场需求,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和要求内,去读书,去思考,去写作,去获取一纸文凭、去完成单位布置的各种类型的写作任务,还要去做一些课外作业,去挤占一些报刊的版面或网页,其中的苦累酸甜辣烦熬的滋味都不记得尝过N回了。

如今退休了,功名利禄皆如过眼浮云,生活转型后的读书不受任何约束了,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散淡从容了。有段时间,我按照朋友提供的书单,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文史哲及地理方面的书籍,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有了新的依托和收获。

年轻时喜欢读一些诗歌,后来又喜欢读一些古典小说或当代小说,有时是跟屁虫似的阅读。比如某某获得什么奖项的作品,一定找来翻阅一番,后来又喜欢阅读人物传记,再后来阅读有了一些定力了,侧重于阅读同时代著名作家的散文集。

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天空之下,总想看看他们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人和事,会写一些什么?

比如比我年长的周国平,由研究尼釆哲学思想到散文写作,著述颇丰,成为我们这代人的先知先觉者。他的《爱的孤独》和《生当优秀》两本散文集,成了我在南昌飘泊时的枕头书,也是我送给一些八零后文友的随手礼。

对于作者而言,散文真正的好处,是在它抓住时间,那些放在记忆里会被吹散熄灭的故事、情绪,将文字定格下来,从时间的河流中提取保存,脱离控制,对自己是一种满足和交待,对他人,更是一处别样的风景。

人与人,生活与生活,相同又不同,散文提供了这些微妙的差别,并且永无止境的持续下去。

对于类似于我这样的读者而言,读散文是一种删繁从简的享受,读过散文后会感觉从中蹭到了一份难得的轻松,平静,愉快!

最近吉林文史出版社正在全国各地发行一套批注式阅读类的精品散文集。闻讯赶往书店寻觅,择选其中的王安忆散文集。

王安忆年长我两岁,上海著名作家。与我一样,有着下乡知青的生活经历,但她笔下的生活却是缤纷多彩的世界,其中不乏理性的思考和细腻柔软的情感,其散文写作风格偏向于现实主义,不追求词采华瞻,锦贝灿然,追求的是平实的细腻和哲理的思考,尤其是遣词造句在平鋪直叙中见功夫,很少用形容词和副词。此类写作风格甚合我意,也许是五零后的人,为人为文都是不玩套路,求真务实的秉性之使然吧!

我发现,读散文,先找同年代,与自已年龄相仿,有着相同生活经历的作家所写的散文来读,读起来思想感情上更亲切,更契合一些,自然在思想收获上会更多一些。

说句实话,我一直没有读过八零后作家写的书。近日得闲,特意去时光书屋找到郭敬明所主编的《故乡,或者城市》翻阅一番。

小郭是八三年六月生人(与我儿子同年),当代新锐作家。开卷有益,这是一本集图文并重之大成的散文集,如此这般的创意,在青年读者中反响不错👌倍受青睐。

如今正处于全民摄影的读图时代,将图片与散文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从容自如地给读者讲述一个故乡,或者城市的故事,火侯老到,文好图佳,读后深受启发,值得点赞👍

时光荏苒,夕阳西下,以书为友,心田滋润,精神矍铄。能够终生保持阅读习惯的人,也许会衰老得更慢一些。

谢谢欣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