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童说新闻︱星空里有颗“张弥曼星”、别在黄山上吃泡面(2023.7.16-7.22)

 文话童心 2023-07-24 发布于北京

小童/播讲

星空里有颗“张弥曼星”

“张弥曼星”命名仪式上周在云南曲靖举行。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国际编号为347336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张弥曼星”。

张弥曼已经87岁了,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有一大串专业头衔: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和系统动物学家、古鱼类学家,也是中国古鱼类研究与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奠基人。

1936年,张弥曼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医学生物学教授。在青少年时代,她就显露了生物学方面的才华。实验课上解剖细小的蚯蚓,张弥曼的操作灵巧、精准,从来不会碰破蚯蚓的血管。

张弥曼选择古生物学这个领域,最初是响应国家号召。为了报效祖国,她报考地质学院,希望为国寻找矿产资源。在大学的时候,她被分到了古生物系。最初她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但越学越觉得有意思。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官网

张弥曼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古鱼类研究,关注包括人在内的四足动物起源过程。学术界普遍认为,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陆地脊椎动物,也就是四足动物,是由水中的脊椎动物——鱼逐步进化过来的。但哪一种鱼才是陆地四足动物的祖先呢?

在张弥曼从事这一研究的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总鳍鱼类是陆地四足动物祖先,这也是当时张弥曼在瑞典留学时的导师、一位国际知名古生物学家提出的观点。

张弥曼在瑞典留学时,经常不眠不休研究她在云南曲靖发现、带到瑞典的杨氏鱼化石,这些化石可以追溯到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

在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张弥曼辛勤地工作,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精妙地复原了杨氏鱼的结构,发现它没有内鼻孔,是一种原始的肺鱼。

杨氏鱼属于总鳍鱼类,而它没有内鼻孔,不能离开水、呼吸空气,也就不能上岸生活。张弥曼的发现,挑战了她的瑞典导师,改变了国际学术界的传统看法,奠定了中国古鱼类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

“张弥曼星”国际命名公报认为,张弥曼院士作为中国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奠基者,其可持续的工作为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如今,87岁高龄的张弥曼仍坚守在科研岗位上,在挑战新的研究领域——新生代鲤科鱼类演化。

别在黄山上吃泡面

小听众们,暑假大家都出去玩了吗?相信你们在去景区游玩的时候,一定注意到了保护自然环境,不会乱扔垃圾。但是有时候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可能还没有做到位,最近一则在黄山发生的新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起因是有网友说,在黄山游玩时想在山上吃泡面,但是景区里找不到开水,了解后得知,黄山景区有规定,不能给游客提供开水泡面。这下引发了很多不了解情况的群众的不满:景区连游客吃泡面都限制,是不是要求太苛刻了?

对此,黄山的回答是:大家吃了方便面后的残羹与汤包料,大多倾倒在游览道的两侧、松树旁、悬崖下,造成土壤盐碱化,黄山松等植被破坏现象严重。方便面的残羹还被山上的松鼠、鸟类等过量食用,导致“半饲养化”,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所以,黄山风景区早在2005年就决定在景区内停止销售方便面了。景区确实没有权利,也从来没有禁止游客自带方便面,只是不提倡食用,而且不提供开水,客观上没有泡面的条件。游客喝的温水山上休息区都是正常提供的。

图片来源:微博

现在我们知道了,泡面的残羹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其实根据无痕山林原则,别说泡面了,连香蕉皮、苹果核这类垃圾也不能留在山里。

Leave No Trace(无痕山林,简称LNT),是一种户外运动环保理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推广和普及。“无痕山林”原则提醒户外运动的参与者们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要尊重自然,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身体力行地保护环境。

无痕山林的七大原则 图片来源:网络

大家可能觉得,果皮果核本就来源于大自然,丢在野外可以降解,还能给植物增肥,不说对环境有益,起码也应该是无害的吧?但事实上,堆肥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以及微生物种群的作用下,经过数周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自然环境中,果皮果核的降解速度远没有我们想象得快,比如苹果核需要两个月时间降解,而纤维更多、水分更少的香蕉和橘子皮需要至少两年才能被分解不见。

因为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在一些热门户外路线的两侧,我们常常看到前一波游客丢下的果皮还没来得及被大自然消化,就又有游客丢下的新果皮。腐烂的果皮不仅会招来蚊虫、苍蝇、蚂蚁,还会让经常取食果皮垃圾的小动物过度依赖人类,造成捕食能力下降。长期食用种类单一的果皮,小动物们甚至会逐渐营养不良,繁殖能力和身体健康都会受到损害。

在户外活动中,我们真的要尽量做到“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因为你留下的任何东西,都可能是对自然的破坏。

像黄山这种野生动植物资源都很丰富的地区,景区对游客行为的限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黄山的风貌,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当然,管理者也可以做得更好。

比如之前要宣传到位,在山下就提醒游客,山上不提供开水,不要把泡面白白背上山了。另外山上也要有替代食品供游客购买,不能让人饿肚子或只能吃冷餐。最后作为管理方,也要充分理解游客带泡面上山的需便求。泡面分量轻,又能热食,确实是很适合携带的方便食品。景区能否安排一个专门的冲泡面地点,统一回收食物残羹,把垃圾集中处理?这样既方便了游客,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美丽的自然需要我们大家共同保护。景区要提升自己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理念,游客也要自觉遵守规定,在欣赏和享受自然的同时,留下尊重,带走垃圾,还自然以自然。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把绿水青山长长久久地保留下去。

小童新闻写作课堂

第118期 新闻特写的取材和分类

上周,咱们一起了解了新闻特写取材灵活,几乎各种类型、各种内容的新闻事实都可以写成特写,它的文体结构与表现方式也很灵活,几乎没有什么固定的写作之规。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新闻特写的分类很多,接下来两周咱们着重看看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两大类。   人物是新闻报道中的灵魂。因此人物特写在特写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人物特写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动、行为或者性格。它比人物通讯更集中与凝练,“画面感”与“动感”也更强。

1997年8月3日新华社推出一篇关于世界女子百米短跑名将奥蒂的人物特写《梦碎雅典》。它的选材角度奇佳,摄取的是在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决赛中奥蒂失败的那个瞬间。我们来看看其中的相关内容: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号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预示着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了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了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了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着……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这篇特写通过饱含激情的文字,特别是栩栩如生的现场气氛的刻画,以及丰富的背景材料的烘托,将奥蒂这位永不服输的悲剧英雄的形象在读者的心中矗立起来。这篇特写在某种意义上开拓了体育人物报道的层面,跳出了只写胜利者,不写失败者的模式,于是从一个更加动人的角度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人物特写的选材范围很广,它与人物通讯以及人物专访对人物的选择标准是一致的。但这种体裁对所要报道的人物有一个要求,即这个人物的身上最好有一个新闻“突起点”,即某一方面的特征比较鲜明、比较立体,这样才好“截取”出镜头来对其进行细笔勾勒与放大。

2002

2021

稿2018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或在“文话童心”群内说您的看法和孩子的反馈,也欢迎多给我们提改进意见。愿我们一起努力,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让孩子不急不缓地健康成长。

新浪微博/抖音:@文话童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