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懂的“圈圈”的世界

 新用户82512YXg 2023-07-24 发布于北京
时评

最近大师的几个圈圈出手不凡,在美国苏富比以4.49亿落锤,国人望其项背。这些圈圈到底有哪些魅力,竟能值此天价?
在我们的文化中是否也有如此的圈圈,能够承载历史的考验?


关于“大师几个圈卖几亿”的那件作品:

1、是艺术家有意义的作品;2、是最出人意料的材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徐唯辛。(注:并非针对老师观点,而是阐述真理)

还有人这样说,就这几个圈圈,我也会画……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懂艺术,以及艺术品?艺术是线性的方式发展推进。然而我们中国人民却以“点”状的思维看待艺术品,以及艺术的发生方式。或者说材料,或者说故事,或者说炒作,或者……各种版本。以及把西方的科学、文学、艺术说得如此这般了不起。中国文化正在被文化殖民,而且非常自以为是的认为别人是傻子。却不知道我们现在的文化是别人半道捡到中国来,奴役中国人民思维,从物质上来说中国人已经富裕,而且变成了当今世界有钱的中国人(澳洲实名制限牛奶令,可怜的澳洲妇女只能给孩子母乳,而大批量的奶粉被中国人买走),这个世纪好像跟着有钱人走,这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价值观,然我们面对文化时,面对好的资源时想方设法的去占有与抢夺,在艺术面前却是一种无知或者无知的猜想,或者是盲目的崇拜。

47年前,汤伯利画了黑板圈圈,他的方式是从绘画转向与书写打破界限,同时提升了绘画的表现性,他是一步步从油画布走向黑板,可以看出他当时受,五六十年代的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学说的影响,提纯了绘画的表现性。杜尚当时也是从架上走向了现成物,绝大多数的艺术家受这个影响。然而我们都知道杜尚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人,从画到物的表现,汤伯利也只能算是一个延续者。


A绿1


A绿2


A绿3


A绿5


A绿6


绿7

44年后,生活在中国陈顺林,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心灵的“圈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书,“书画是同源的”。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具有强烈的表现性。汤恩利的突破“书画界限”,落后至少两千两百多年。


荷01


荷03


荷030


蓝1,60-140cm


蓝2

陈顺林的作品却是来源于自己,以及汉文化的基因遗传。中国就是一个书写的民族,从古至今“书写”永远在画里。然而的圈圈“由心到画”,他这样阐述到“绿色是其父亲在医院住院时,每天的报告单上都出现了不同的细胞核呈现出的绿色”。这样的绿让内心里出现了人类情感里的“期望”,每天都期望父亲获得好的消息,以至于我感觉到“绿色”是生命延续的希望。同时把童年回忆,“圈圈”浇灌出新的生命,他带有记忆里机器的特征,同时并不是要突破书写与绘画这么低级的呈现。而是在向佛祖祈祷,“生命是否可以被绿色浇灌,是否能呈现所期盼,或者他执行“神旨”,用绿色浇灌所有的画面,让物复活为人。一种巫术式的仪式,同时也是对儿时潜意识的捕获,童年的记忆被记录到潜意识与意识之间。人类有经验类似的情节,但是不可怕。把画面与画面对照,把经历的过程呈现让时间与众人去判断……


绿圈01


绿圈02


绿圈03


绿圈04


绿圈05


绿圈06


绿圈07


绿圈08


绿圈09


绿圈10


绿圈11


圈系列05


陌生人、陌生人、陌生人1 2010年 陈顺林


陌生人、陌生人、陌生人2 2010年 陈顺林


精彩回顾


已故美国抽象艺术大师汤伯利
(Cy Twombly)的作品《黑板》

在美国纽约苏富比(Sotheby)拍卖会上

以7035万美元(约合4.49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

创下今年拍卖会的最高纪录。

汤伯利的《黑板》系列看上去就像是小孩杂乱无章的涂鸦一般,被拍卖的作品名为系列中的《无题》,创作于1968年,以帆布为基底,使用了油性漆,蜡笔以及彩铅。

这位画家曾经是军方密码破译员,他在发灰的黑板上画了六行连续的圆圈,风格非常随意,似乎打破了书写和绘画之间的界限。这幅画的出售原因是为了集资重修洛杉矶的一座神殿。

汤伯利创作的方式较为独特,他坐在友人的肩膀上,借助对方随意晃动带来的起伏,用绘笔在黑板上画出连续的线条。作为一个画家,雕塑家和摄影师,他的绘画倾向于规模较大,自由潦草,书法写意的风格。他的兴趣在于罗马古老墙壁的乱写和涂鸦这样一种大众的反精英形态。

这位抽象艺术大师擅长将油画和素描相结合,在恣意不羁的涂鸦中展现隐藏的优雅。他与大部分抽象派画家的狂野风格不同,善于用笔下的简单线条描绘日常自然的事物,虽然乍一看让人不得要领,仔细品味却能发现他已将其神韵悉数捕捉。

1957年时,被恋人抛弃的汤伯利决意搬去艺术胜地意大利居住,在欧洲历史和古典神秘主义的熏陶下,他的笔触变得率性,本能且主观。

汤伯利创作后期的风格转向“浪漫象征主义”,主题通过图形,纹理和文字进行视觉传达。许多评论家认为,他的画极富诗意,传达了爱,失落及思念等情感,展现出他对古典诗词和文化的欣赏与理解。

汤伯利和罗伯特·劳申伯格是同一时代的艺术家,两人的创作如同从同一起点出发,却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在绘画的语言表达上,汤伯利更纯粹。劳申伯格常常通过涂抹拓出具体的形象,汤伯利却将形象隐去了,只留下语言。

欧美现代画家相较东方来说,动作更加强烈,东方画家对手腕的要求较为敏感,所有的动作都以手腕为轴,在这个范围之内去描绘。而欧美现代画家则好像将整个身体都调动起来,透露出凶猛的锐气。

汤伯利早年并未受到太多关注,直到21世纪初,他的画作才开始为国际社会所接纳,在拍卖场上价格可达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美元的价格,他最珍贵的画作都创作于1960年代末期,似乎反映出大众对此使其绘画风格的偏爱。

摘自:非艺术空间


转载需注明图文作者外,请刊首载明(来源:Culture Sow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