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响堂村的春天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7-25 发布于上海

作者:吴瑕

响堂村,是一个位于南京老山脚下的小村庄。这里一面临水,三面环山,分布着80余座村屋,迄今保存着自然淳朴的山谷村貌,宜居宜游。桃花盛开时,将响堂那份粉红热情蒸腾入天。栀子花盛开时,将响堂装扮成巨大的山水盆景。在秋日的慵懒阳光下,点一杯咖啡,阡陌间体验诗意阅读,人也成了画中景。雪花飘飘的冬天,巨大的“白被子”把响堂搂进怀里,像一幅静态的画卷。响堂,一年四季都有花、有美景和美食,是艺术家们的诗和远方,用热烈的笔挥毫遇见的感恩和艺术的灿烂芳华。

前几年的那个三月底,《今浦口》杂志主编万诚意组织了部分作家去响堂村采风。记得那天下了好大的雨,我们在村部座谈,说乡村振兴、说特色资源,打造产业一条龙、生态人文,把响堂发展的故事说得斗志昂扬。后来我们一行人在雨里看桃花、品尝响堂村特色土菜。那时候的响堂村交通不便,土路拉远了小村和城镇的距离,响堂像一个标点被遗弃在远离城市的角落。作家们在屋檐下看雨,说着闲话。关于响堂村的前世今生,从村支书的嘴里翻飞出滔滔文墨,经济发展、农耕文化、桃文化产业链……一个个愿景计划在雨声里宣告。

今年三月下旬,我和朋友相约在响堂村。今非昔比,往昔只能在记忆里回放,我和三月的风彼此友好地打着招呼,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让我忍不住深呼吸。响堂村早已经成了浦口区著名的美丽乡村,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响堂已经摊开了满目的诗情画意,等待着艺术家们采撷关于响堂的情节。据介绍,响堂村始终坚持重塑乡村魅力、吸引各类资源,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农文旅融,用产业作基石,引进人才,强化规划引领,下活了发展“一盘棋”。响堂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精心布点,串珠成线,缤纷活动串联起一些影响很大的项目。每年的栀子花节,满山谷的栀子花树里一朵朵的栀子花集体出操,用纯正的香味“秒杀”游客,响堂栀子花成为浦口一张闪亮的名片。

响堂村的春天,是大自然的乐章,看淅沥的小雨敲打餐厅的窗棂,带出记忆中雨天妈妈纳鞋底抽针的声音、小狗汪汪的叫声、老牛悠长的哞声,那是乡村孩子成长过程中习以为常的交响曲。

现在的响堂村,春天是一首水灵生动的诗,黄精、桃胶、艾草等汲取了山谷里日月精华的宝藏,带着老山的广袤、浦口人的勤劳智勇、夹杂着现代化的元素,让人想把山谷打包带走。响堂旅游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这里的消费升级和转型也加快了步伐,来响堂的游客从看花到购买商品转向了“沉浸式”体验。不同于乡村旅游千篇一律的下车拍照,发美食美图,我们在响堂村体验到时尚和文艺糅合出的特色艺术,更具交互感、亮眼的似曾熟悉的场景感,让人们找到了更潮的文旅休闲方式,似乎可以在时空隧道里激荡自己的每一段封存的寻常过往。

响堂村在我们的视野里摊开广袤的沃野,花红柳绿的小径边,无数个花仙子向路过的我们招手问好,空气中满是香甜的味道。樱花如雪,成了拍照的背景墙,绽放的油菜花,挨挨挤挤着如同乡村人家的七大姑八大姨,诠释“断了骨头连着筋”的不离不弃。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家,桃源谷、响堂水库景色比美九寨沟。漫步响堂,听导游讲响堂村的历史民俗和当下最新动态,看着美轮美奂的文创礼品,想起那些被如诗如画的乡村渲染、浸透过的童年,心里的诗意画卷就徐徐打开。响堂村的春天为什么这样美?是父老乡亲用铁犁翻耕脱贫攻坚,新村民带着老村民一起发展。旅游、餐饮、文创礼品,靠着响堂的独特自然资源,响堂桃花季、栀子花节、大马营野餐,让游客用全新的度假体验,把大美响堂传扬,延绵成铿锵的诗句,诠释生活除了工作、家庭、人际的压力之外,还有如诗如画的响堂在等你续写关于响堂的诗句、挥就响堂村的素描、弹奏响堂村的新乐章。

桃花谢了,栀子花开,暑假的响堂村,大马营的稻田边,走进稻田里,体验插秧的农耕文化,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而珍惜粮食,不挑食,实施光盘行动,还能吃到自己种植的水稻。也可以在山中一边烧烤,一边看露天电影,也可以在小书房里看一下午的书而无人打扰。在响堂,用放松为品质生活注脚,回归生活本身的纯净乐趣,在返璞归真里让心满血复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