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浙地》妙山妙水妙高台

 岁月凉烟 2023-07-26 发布于浙江

 《行走浙地》妙山 妙水 妙高台

奉化溪口是一个建置千余年的山乡古镇,这里群山势雄伟逶迤壮观。一脉剡水溪流横贯东西武岭与剡溪南岸的笔架山遥相对峙,形成溪流溢口,故名溪口。

素有“四明第一山”誉的雪窦山海拔六百多米,山岙灵秀,岩壑雄奇,瀑布绚丽,林泉幽深。山上乳蜂呈窦,山泉如乳从窦出,故名雪窦山。山上有:入山亭、御书亭、含珠林、锦镜池、商量岗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尤其以雪窦寺、妙高台和千丈岩瀑布引人瞩目。

千丈岩位于雪窦东西边山崇岩壁立,高千仞,故名千丈岩。千丈岩瀑布是雪窦山中峰白龙洞屏风山玉龙洞流出的两股山泉于雪窦寺前的伏龙桥相汇合,再锦镜池,穿过关山桥,冲出崖口而形成。

由于山泉流经的地势险峻,急流腾飞,气势磅礴,如玉龙凌空翻滚,直下千丈,撞击悬崖中突出的巨石,顿时水花四溅,如千万珠玉落盘,又像雪花飘舞。崖中巨石将瀑布分成上下两段;上段像玉龙飞舞,腾云驾雾;下段如珠帘垂地,又像银丝倒挂;经过阳光折射,形成五彩缤纷的彩虹,气象万千蔚为壮观王安石观千丈岩布题:“拔地万生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宋真宗赵恒观瀑布后曾赐名千丈岩“东浙瀑布”代在此建飞雪亭,供人俯览飞瀑。从御书亭经百步阶,可到达千丈岩底,水击成潭,潭水碧透,寒气袭人。下到瀑底,阵阵闷雷响声,仿佛从天边滚动而来。抬头看飞瀑,空中飘下水珠,直扑潭雄奇、壮观而名闻于世。旁边磨崖石上“烟声”两字,为一六四二年,即崇祯十五年奉化县令胡梦泰所题。崖壁上“乐不”两字,为一九一六年亭下人沈皆诚手书。诗人楼钥站在潭边看千丈岩,见水气弥漫,有如飞雪飘舞眼花缭乱,坐潭边写下“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祗向悬崖顶上看”的著名诗句。

远远望去,山岩垂直而下,岩石的右侧刻着“千丈岩瀑布”五个红色大字,在岩石上面特别醒目,山的夹凹处,一泓水从山上喷泻而下,水冲击着岩石,直入人心,顿时让人想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声清脆,水沫扬花,此情此景,直惹人醉。

经千丈岩往上不足千余台阶,到达妙高台。妙高台位于雪窦山,因有峰突起,截出万山之表,称“妙高台”,又名“妙岑岭”或曰“天柱峰”。  

妙高台,妙不可言,高耸入云,台阁生风。又称妙高峰、天柱峰。在雪窦山上因其峰突起,截出万山之表,峰顶有坪如台而名。妙高台有多高,有人写过一首诗:“一峰高出白云端,俯瞰东南千万山,试向岗头转圆石,不知何日到人间。”读诗后,知道妙高台有多高了吧。

妙高台峰顶坪台东西约十三米,南北。前为悬崖峭壁,三面峭壁凌空,云雾四合,如置仙境。台周松柏苍翠,有黄山松之美。烟雨空濛,人在云雾中。云雾初开,凭栏四眺,爽风迎面,松涛盈耳,近峦远岗,仪态万千;台下亭下湖嵌镶群峰间,光岚影,别有风情。下临深渊,站在台边向下望去,头晕目眩

登雪窦山绝顶俯视,唯见坪台不见峰;涉山下仰望,唯见山峰不见台,妙趣横生。台左有伏虎洞,台右有消凡台,曾有老虎听经的美丽传说。台海拔七百余米,周围松樟翠竹蔽日,气候凉爽堪称雪窦山胜景中的一绝。

站在妙高台,凭栏而立,台下湖水如玉,群山四合,不知是湖水染蓝了山,还是山染绿湖水,脚下的山水奇特的遮上了一层蓝莹莹、绿澄澄的纱,虽极力明白,但总是看不真切,心中不禁起疑:那山那水是真的吗?莫不是哪位山水画大师忘记收走而悬挂在天地间的一山水画作?如果说是画作,油画的彩显得太厚重了,画不出它的清灵;水墨画的墨显得太单薄了,画不出它的美艳。也许是大自然的故意卖弄,不多时一阵清风掠过山峰遮盖青山的雾纱被吹了无影踪。山水顿时还原了本色,连瑕疵都暴露在你眼里

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是梵语“须弥”之意译。 宋代楼钥《妙高峰》诗:“一峰高出白云端,俯瞰东南千万山,试向岗头转圆石,不知何日到人间”。

妙高台始建于唐代。至清初,妙高台北首,建栖云庵筑石奇禅师舍利塔。妙高称台在清代,那时妙高台建有栖云庵,高僧石奇禅师在此圆寂,筑舍利塔。

蒋氏的第二代始祖蒋宗霸是布袋和尚的嫡传弟子,跟随布袋和尚云游四方,雪窦寺自然是日常驻足之处。信奉佛教便成了蒋家传统,直蒋介石的祖父蒋玉表一代,虔敬信佛更到了专心修行、世事不问的地步,连日常维持生计的玉泰盐铺也交付儿子蒋肇聪照管。蒋介石的生母王彩玉一生茹素礼佛,记诵经书。在其前夫去世后,发愿出家三年,雪窦寺果如禅师为师,住金竹庵。三年后返俗嫁蒋家,生下蒋介石后,常带年幼的蒋介石来雪窦寺礼佛诵经。这使年幼的蒋介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在其显赫后,每一次回乡,必到雪窦寺瞻拜

《武岭蒋氏宗谱》记载,蒋介石8岁时“始上雪窦山见妙岑岭爱之”,“中华民国十六年蒋介石先生建山庄于其地”,自题门楣“妙高台”。山庄为中西合璧,大门内两旁平房各1间,平顶晒台。天井后3间2层楼房,总建筑面积436平方米。楼上走廊与晒台相连,芳草绿树环回萦绕,青山碧水拥来眼前,赏心悦目不足言其妙。据说1949年5月蒋氏逃离大陆以前曾来此登临,风光依旧,山河不再,蒋介石不由“神采黯然”。他此时想的已经不再是他的军国大事,熟的乡音和汩汩流淌的奉化江水,勾起的只能是英雄末路的惨淡和背乡离井的忧伤。

蒋介石1928年在此建别墅,自题匾额“妙高台”, 蒋宋曾来此消夏避暑。“文革”时期,建筑被毁,现建筑为1986年重建。重建复原,但原放在正门入的石塔被换了位置,放在了中间。这座石塔是清末民刚开始的时候雪窦寺的住持和尚的浮屠,因蒋介石很是敬重他,故在造妙高台时把它移了过来

现悬挂于正厅的匾额据导游说是蒋介石的真迹,此匾额是一位蒋家族人于“文革”期间偷偷拿回家中,当作家庭“案板”才得以保留下来,重建妙高台时捐出。

妙高台现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思衬着:它除了风景秀美之外,同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不无关系

风云突变,山雨欲来,我急顺原路下山。回首妙高台,面目依稀可辨。

其实,妙高台的山势并不算太高,海拔仅600多米,其名称取自“妙不可言、高不可攀”。因蒋介石曾在那里修建别墅而闻名于世,所以,溪口不能不去妙高台。

妙高台的传说妙高台,赏月佳处,当地流传着名士苏东坡曾在此赏月的轶事。

据传“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公元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用四千水兵将几万入侵的金兵围困在金山附近,梁夫人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气助阵,大破金兀术部众。这个历史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英风千载,流芳百世。

  以前,雪窦寺有个和尚,名叫知和,每日天没亮就爬到妙高台,坐在平台的大青石上做功课。其他和尚念经仿佛含核桃,念的经含混糊涂听清,知和和尚念经牙口清亮,扬顿挫,有声有色,很是好听。妙高台地声音传得远,方园十里都能听知和和尚的念经声。

对面山上一只老虎,刚生了小虎,听到念经声,心,恨得窜上高台把和尚一口吃掉,又怕小老虎受惊吓,只好每日听经。过了半个月,老虎听出味道来,越听越听。

日清早,知和和尚正念一观世音从珞伽山跳到普陀山除蛇妖经,感到耳朵背后有些痒便伸手去抓,却碰着一毛茸茸,粘乎乎的东西,回头一看,一只老虎其后颈头。心想,今天横竖是个死,索性死得爽气点,便闭上眼睛,继续念经。念了几遍,并没有觉得老虎有动静,回头去看,原来老虎象和尚一样盘坐着,竖着耳朵,闭着眼睛听。和尚心想:佛法无边,老虎也畈依。于是念经念得更加有劲。第二天一早,和尚还没到来,老虎已经坐在前一日坐过的地方,和尚索性把老虎收做徒弟,给其做一只滕笼,让老虎坐在笼里听经。直到老和尚坐化,老虎也就失踪了。          
  后来,大家把和尚坐着念经的青石叫晏坐石,老虎坐着听经的青石叫虎屯石

妙高台,僧人栖魂之地,风景秀丽,清净空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