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书、敕书 儒家著作《独断》读记 章丘老耋 上卷·十九 (原文) 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三公赦令、赎令之属是也。刺史太守相劾奏申下上迁书文亦如之,其徵为九卿,若迁京师,近臣则言官具言姓名,其免若得罪无姓。凡制书有印使符下,远近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唯赦令、赎令召三公诣朝堂受制书,司徒印封露布下州郡。 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三公赦令、赎令之属是也。刺史太守相劾奏申下上迁书文亦如之。 “制,裁也。”[《说文》]繁体的製,归于衣部。本意就是裁断、裁制、裁定。所以“制者王者之言,必有法制也。”[《秦会要》卷六]“制书”的意思就是皇帝说的话。皇帝说的话不能违反,所以叫做“制度”。皇帝下的文,就叫做“制诏”。“诏”就是告诉。“三公”是中国古代设置的官职。《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为三公下达的“敕令”和“赎令”,也属于“制书”。刺史、太守“劾奏”,就是向皇帝揭发检举表人罪状的文书,以及“申下”、“上迁”书文,也属于这一类。“申下”就是申斥下属,“上迁”就是上调升迁。 其徵为九卿,若迁京师,近臣则言官具言姓名,其免若得罪无姓。 “徵”是多音字,读音(zhǐ )是召集、验证的意思;读音(zhēng)是徵兆、特徵的意思。“九卿”是中国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与三公同为朝廷的高官。如果被征兆为九卿。如果升迁到京师,其近臣如果是言官,(就是担任监督、检查、上谏的官员)要具言姓名。 凡制书有印使符下,远近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唯赦令、赎令召三公诣朝堂受制书,司徒印封露布下州郡。 凡是“制书”都要用印。不论“制书”下发是远还是近,都要用“玺封”,就是封装之后还盖上皇上的大印。对尚书的命令用印重封。唯有“敕令”、“赎令”召集三公,到朝堂上来,接受制书。司徒位列六卿,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露布就是上报文书。历代臣民上书于君主,不缄封的都称为露布。(署名 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