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君”还是“仁君”!是谁在背后抹黑秦始皇?其暴政是真是假?

 昵称vUWeivtn 2023-07-26 发布于陕西

如果要说谁是历史上被抹黑最厉害的人,秦始皇敢说第二,相信没有人敢认第一!

秦国自二世而亡之后,始皇帝就被西汉史官刻画成了一副“暴君”形象,其风评也被直接影响了数千年之久。

每当谈及秦始皇的“暴政”,史官们无不声泪俱下,可谓罄竹难书……

比如:废先王之法,不敬天地鬼神,让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焚书坑儒,毁先秦文化,屠杀知识分子,压榨民脂民膏,修建阿房宫,将四川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征发百万苦役,修建长城与自己的陵墓,累死的人尸骨堆积如山,严刑酷法,将整个国家变成了一座巨大的监狱和劳改场。

在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们的眼中,这个天朝上国的源代码作者(秦始皇嬴政)俨然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反面教材。

那么,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史官们对秦始皇的抨击到底是完全抹黑,还是存在一定的道理呢?

接下来,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逐条剖析秦始皇的“暴政”,看看他究竟是不是个暴君……

秦始皇第一大“暴政”:师今不师古,废先王之法

想要弄清始皇帝被攻击的根源,我们还得从他得罪儒生们的治国方略“师今不师古”说起。

后世史官们抨击秦始皇暴政的最根本源头,还是在于他“师今不师古”的废掉了先王之法。

秦始皇重法家,强调治国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法与时宜”的策略方针,毕竟时代在变,法律和政策也就得跟着做相应的调整,绝对不能生搬硬套。

儒生们对此深感不满,他们痛恨秦始皇为什么不采取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尧舜之法”以及“三代之治”,居然相信今天的一切会比古代的好,未来的一切还会比今天要好,这简直是在跟圣人唱反调。

因为在儒生们的心目中,理想国的样子就应该像孔圣人说的“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一切都必须按照奴隶社会的规矩办事。

因此,儒生们觉得:秦始皇废除夏商周的制度和礼法,纯属大逆不道!

西汉时期的贾谊、晁错与董仲舒等人,也都曾提出过类似的结论,认为秦朝的暴政就是从废除西周时期的“分封”和“五等之制”开始的,而这也是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然而,以我们今天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到底是分封好还是郡县好?是该与时俱进地采用发展观,还是该刻舟求剑地遵循祖制?一切都已经有了定论,根本不值一驳,至于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更不可能是儒生们提出的“废先王之法”。

因此,这条“暴君”的证据纯属抹黑!

秦始皇第二大“暴政”:不敬重天地,藐视神灵

后世史官们抨击秦始皇“不称天子,只称皇帝”,乃狂妄自大、藐视天地的表现。

他们认为,嬴政之所以不称自己为“天子”,是因为天子虽贵,但仍要受制于天,并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无限膨胀的他不允许“上天”来挑战自己的权威,因此故意不称天子,以示对“天”的漠视,就连去泰山封禅,始皇帝也是在歌颂自己的功德,丝毫没有感念天地的恩赐,旨在害怕后世会忘了自己的丰功伟绩。

因此,儒生们觉得:秦始皇对老天爷尚且如此,对其他的神灵也就更加地不屑一顾了!

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第二次南巡的时候(公元前219年),大队人马来到湘山脚下正准备过河,突遇狂风大作、江水汹涌,但很快就风平浪静了,人马也顺利地渡过了湘水,并未耽误行程。

此后,始皇帝叫来博士,询问他是哪路神仙敢与自己作对,博士赶忙回答秦始皇,此处的神仙叫“湘君神”,据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

听博士如此一说,始皇帝勃然大怒,立刻命令3000囚徒上山,把湘山的树全部砍掉,直到红土尽露。

上述故事只为说明两点——

①:秦始皇是“独夫民贼”,连神明都厌恶他,干扰他过江。

②:强调秦始皇暴虐成性,不允许有丝毫的侵犯,简直就是一个偏执狂。

不得不说,连“史家之绝唱”都如此刻画秦始皇,他的“暴君”形象也就更加地深入人心了。

然而,这些都是真的吗?

首先,秦始皇确实从不称自己为“天子”,秦朝的碑文中也没有提及“天”这个字,秦的文化里更加没有“天命”的概念。

史官们所说的“他到泰山封禅、铭刻碑文,是怕后世忘了自己的功绩,而不是为了感念天地”,这一点说得其实也不能算错。

因为,秦始皇封禅祭文的内容确实与后世的帝王们有很大的不同,但要说秦始皇不敬重天地,显然就不对了。

秦始皇确实是古代社会中唯一一个不称自己为“天子”的最高统治者,也确实觉得自己比三皇五帝更伟大,但他还没有膨胀到藐视“天”的地步,他虽不称“天子”,但传国玉玺上的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就足以表明了他的态度。

因此,秦始皇藐视天地一说纯属抹黑!

实际上,在秦始皇的治国方略中,确实是强调将神学和政治学分开的,这一点和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理念是一致的。

秦始皇以法家治国,而法家强调破除迷信,最看不起的就是装神弄鬼的那些人,因为鬼神之说很容易让人不务正业,而且还是煽动民变的催化剂。

至于《史记》中秦始皇砍秃湘山的事情,也随着《岳麓秦简》的发掘而被证实是谎言!

考古挖掘出的秦简中明确记载:秦始皇路过湘山时,不但没有派人上山伐木,而且还称赞此处风景优美、甚怜爱之,同时下令禁止百姓上山砍伐,并把湘山视为皇家宫苑给保护了起来。

以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专业角度来看,《岳麓秦简》的真实性明显高于《史记》。

只不过,后世王朝为了彻底否定前朝,因此才对前朝进行无中生有的丑化,而这种情况在历朝历代的正史中也经常出现。

如果说,“废先王之法”和“不敬天地神明”只是秦始皇和史官们的价值观冲突的话,那么“焚书坑儒”毁灭先秦文化,应该算是秦始皇的重大槽点之一了,不但古人批判,很多现代人也在批判。

然而,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

秦始皇第三大“暴政”: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之所以发生,还是源自于儒家和法家价值观的冲突……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设下酒宴,大宴天下群英,当时全国最有学问的70位儒生也都前来祝酒,于是就发生了一场关于“师古”还是“师今”的大辩论。

以博士淳于越为代表的儒家提出:应该恢复“分封制”,只有采取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制度才能够长治久安。

而丞相李斯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书呆子们只懂得死记教条,根本不懂得“因时制宜”的道理,简直是厚古薄今、胡说八道,自以为比别人高明,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群刻舟求剑的蠢货罢了!

不得不说,这些人对当前的政治指指点点,老百姓也就被他们欺骗跟着起哄,如此对于国家的统治一点好处也没有。

始皇帝认为李斯说的很有道理,并按照他的提议规定:民间只能保留秦国的历史、医学、法律、占卜,以及种植方面的书籍,其他书籍一律烧掉,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历史根据,凭空臆想出来的先王之言。

在始皇帝烧毁的书里,最主要的就是《尚书》、《诗经》和《道经》,其中:《尚书》主要记载的就是所谓的“圣人之法,先王之言”;《诗经》中多有歌颂历代先王的语句;《道经》并不是《道德经》,而是方士们的经典。

在这里必须要说明一点:秦始皇禁止的只是私学,烧毁的也只是民间藏书,《尚书》也好,《诗经》和《道经》也罢,在官方都存有藏书备份,并没有因为焚书而遭到灭绝。否则,那些先秦经典又怎么会重现于后世?

先秦时代的文化经典,确实有很多都已经失传了,但这个锅却不能让秦始皇来背,比如《道经》,虽说今天只留下了一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但这本书在明朝的时候,还曾有人送给了朱棣,足以说明:《道经》的遗失,其实最早应该是在明朝,而不是在秦朝。

另外,秦朝末年,反秦势力攻破咸阳之后,一把火烧毁了的东西,自然也包括数之不尽的书籍。

因此,秦始皇焚书毁灭先秦文化一说也纯属抹黑!

秦始皇的治国理念虽以法家为主,但也兼容各家,官方都有备份。

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先生在《华德焚书异同论》中就曾替秦始皇喊冤,鲁迅认为:秦始皇实在非常冤枉,他吃亏就吃在了“二世而亡”上,一班帮闲们也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说完“焚书”,我们再来看看“坑儒”……

不得不说,“坑儒”更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事实上,秦始皇并没有坑杀儒生,他坑的都是一群招摇撞骗的方士。

“坑儒”事件发生在“焚书”事件的一年之后,原本是秦始皇和一群骗人术士之间的矛盾,但在《史记》中却被刻画成了他与儒生之间的矛盾。

李开元教授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坑儒”是儒家为了抬高儒学地位,将儒生圣洁化,而抹黑秦始皇的伪史。

秦始皇第四大“暴政”:劳民伤财,严刑酷法

除了“焚书坑儒”以外,秦始皇还有一个最大的槽点,那就是劳民伤财,无休止地建造宫殿和陵墓,并且修筑万里长城,累死百姓无数,而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对秦始皇暴政的控诉。

为了让百姓们听话,秦始皇还严刑峻法,动辄就磔刑、五马分尸、去势、腰斩、弃市、定杀、剖腹、诛九族……

那么,这些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杜牧的这首《阿房宫赋》让人们对秦始皇修建的这座“天下第一建筑群”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考古学家已经验证:实际上,阿房宫根本就没有修建起来,只是打了个前殿的地基,而且也没有文学作品中刻画的那么大。

另外,西楚霸王项羽烧的也不是阿房宫,而是秦国的咸阳宫。

不得不说:劳民伤财,修建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不但把秦始皇黑了,也把“烧”它的楚霸王项羽给黑了!

至于“孟姜女哭长城”,那也根本就不是“秦长城”,而是“齐长城”,而齐长城修建的时间要比秦始皇修长城的时间早了将近二百年。

我们说秦始皇修长城只是把列国的长城给连了起来,很好地抵御了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侵扰,不然中原王朝要抵御草原游牧骑兵将会非常吃力,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虽说,秦始皇征发劳役确实付出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想要完成一件大事,历史上哪个大有作为的君主不是倾国之力而为之的呢?

试问:汉武帝打崩了匈奴,保证了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也让全国人口大幅度下降,这难道也是劳民伤财吗?

至于秦法的严苛,也算是历史上的一大误解:秦法虽严,但并不苛刻!

在秦国,腰斩、枭首、弃市、车裂,以及断手断脚这样的刑罚,其实并不多见。

《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处死的案例也只有5个,其中真实地还原了秦朝法律的原貌。

至于说一些非常残酷的刑罚,比如挖膝盖、腰斩等,其实在战国时代的列国都有,而秦朝也只是继承了这些刑罚而已,并且在汉朝前期也曾相应地继承,我们也不能把这个帐都算在秦始皇的头上。

因此,这些抹黑秦始皇的槽点,其实压根也站不住脚。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不但不是暴君,而且还算得上是一位仁君,一个靠武力征服天下的帝王,他从来没有屠过城,也从来没有杀戮过一位功臣,且都让他们得到了善终。

正是这样一位“千古一帝”,却被后世诟病为暴君,也真算得上历史中最大的一件冤案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