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肥市儿童福利院招募爱心“爸妈”,期待您的加入!

 沅泽2004 2023-07-27 发布于江苏

(来源:安徽省民政厅)

合肥市儿童福利院“阳光家园”有一群爱心“爸妈”,她们数十年如一日,和孤残儿童以家庭的名义生活在一起,为孩子们带来家的温暖,让孩子们在亲情的呵护中成长。

名义上,这是一份工作,实际上,这份工作没有休息日,甚至连“下班”的时间都没有。没有血缘关系,她们和孩子却情同家人。正是那一声声“妈妈”,让她们放心不下。

目前,市儿童福利院阳光家园正在招募爱心“爸妈”,组成更多的爱心家庭。如果您和爱人也有志于加入“阳光家园”,为守护孤残儿童付出一份力量,请与市儿童福利院联系咨询。 (联系方式、招募条件见文末)

“阳光家园”组建新家

“阳光家园”104室,是史德义、郑勇夫妇和5个孩子的家。

这是一套普通的三室两厅房子。餐厅的墙上挂着全家福和许多孩子们欢乐的瞬间,客厅摆放着各种玩具和书籍,一盆盆绿植也被养护得生机勃发。电视柜上,整齐地摆着5个孩子成长的档案记录册。

中午放学,孩子们一看到郑勇,就一声声“妈妈”地喊着并扑了过来。才不到半天时间,对孩子们来说,仿佛已经分别了很久。

“现在,不是孩子们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他们了。”郑勇笑着说,“孩子们都不在家的时候,我的心里也觉得空荡荡的,偶尔出趟门,心里也总是惦记着。”

让郑勇放心不下的,正是那一声声“妈妈”。

“我父亲在我9岁那年就去世了,此后,逢年过节,母亲都会在餐桌上摆放一个空碗,以此纪念父亲,所以,我一直觉得家庭和亲情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不过,当初,郑勇曾一度哭着想要放弃。

2009年2月,郑勇与丈夫一起来到福利院组建了一个“爱心家庭”,承担了养育5个孤残儿童的责任。小娜就是其中之一,患有唐氏综合症,智力发育迟缓,当时虽然已经6岁,却常常大小便都不能自理。那年4月的一个清晨,郑勇刚起床,来到洗手间,看到小娜自己坐在马桶上,洗脸毛巾放在面盆里。

刚开始,郑勇心里感觉很高兴,以为前段时间锻炼她坐马桶,终于有效果了。可是,当她的手触碰到毛巾时,一些稀稀的大便就顺着她的手指溜了出来……

一时间,郑勇不知所措,委屈地哭了起来,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

丈夫在一旁安慰她:“他们都是特殊的孩子,我们的任务就是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起居,再说,这孩子今天都知道坐马桶了,你这些天的辛苦没白费,应该高兴啊!”

心情平复后,郑勇和丈夫决定,再坚持一下试试。

这一坚持,就是14年。至今,夫妻俩已累计在这里抚养了24个孩子。

“每当有孩子被领养走,我心里既高兴又失落,高兴的是,孩子们向着回归社会的方向又进了一步。失落的是,原来朝夕相伴的孩子就要分别了。”

在夫妻俩的坚持下,孩子们的身上渐渐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不仅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增强,对“爸妈”情感依恋一天天加深,还学会了关心和帮助他人。兄弟姐妹间会彼此照顾,还会争抢着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爸爸妈妈减轻负担。

“孩子们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可他们的内心很丰富,他们的情感需求和正常孩子是一样的,他们需要一个家,需要有兄弟姐妹,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

爱心“爸妈”为爱坚守

目前,在合肥市儿童福利院“阳光家园”,像史德义、郑勇夫妇这样的爱心“爸妈”一共有13对,她们与65名孤残儿童组成了13户家庭。

作为一份工作,爱心“爸妈”们实际上没有休息日,甚至连“下班”的时间都没有。这些爱心“爸妈”的每一天都是工作日。

作为孩子们的“父母”,爱心“爸妈”们所付出的心血,其实也远超一般的家庭。

由于被抚养的孩子都患有各种残疾或疾病,“爸妈”们除了要照顾孩子的日常饮食起居,陪伴孩子的周末时光,还需要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掌握一定的护理和康复技能,并时时留心孩子疾病复发等意外状况。

2013年,郑勇一家又迎来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小荷。虽然已经三周岁了,但是由于患有脑瘫,她的右侧肢体行动有障碍,右手几乎没有抓握能力。

帮助小荷锻炼自理能力,成了郑勇夫妇的一项重要工作。夫妻俩翻阅资料,请教院内康复训练师,为小荷量身定制了一套康复训练计划。

为了提升孩子关节和肌肉的屈伸性及活动能力,他们每天都要帮助小荷按摩,并进行康复锻炼。一年多后,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小荷学会自己端杯喝水、喝奶、吃饭,自己穿鞋、穿袜子……

爱心妈妈臧丽苹曾荣获“中国好人”荣誉。她家的宝贝阿思是个重度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阿思从护理组来到臧丽萍家时只有三岁。为了照顾好阿思,臧丽萍经常与院卫生所医生沟通阿思的生活情况、护理和用药注意事项。

阿思需要长期服药,臧丽萍就在手机上设置闹钟,在备忘录里写下调换药品的时间和计量,确保用药精准和治疗效果。有一次,阿思生病住院,当儿童医院的医师看到臧丽萍给孩子准备的住院用品时不禁赞叹:“这位妈妈太细心了,准备的物品不仅一应俱全,而且全部都分类整理好,我们护士都需要跟这位妈妈学习一下。”

爱心“妈妈”王小梅家的宝贝小健,也是一位脑瘫患儿。刚开始,4岁大的小健不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还有一些自残行为,常常在家里到处乱跑、乱撞,撞疼了就嚎啕大哭。

王小梅深知孩子内心的痛苦,于是一次次尝试亲近孩子,安抚他的情绪。尽管小健会在她身上又咬又撞,但她没有放弃。“妈妈”的身体里永远都有感化孩子的魔力。终于有一天,小健开始主动且温顺地靠在妈妈的怀里。

王小梅看到了希望,开始每天读故事给小健听,播放音乐放松他的心情。突然有一天,小健喊出了一声“妈妈”,王小梅瞬间模糊了双眼……

在合肥市儿童福利院“阳光家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孤残儿童有家的呵护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为了让孤残儿童感受“家”的温暖,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2001年11月,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在全国首创机构形态下的双亲家庭养育模式——“阳光村”,2009年,又进一步发展成为“阳光家园”类家庭养育模式。

市儿童福利院招聘符合条件、有爱心的夫妻俩走入“阳光家园”,组建小家庭担当爱心“父母”。每户家庭安排3-5名残疾儿童,家庭自主安排孩子的生活。

福利院提供包括住房、房内设施、孩子的教育康复场所等硬件设施,提供孩子的生活经费,包括伙食、医疗、教育和服装等费用,同时,安排1名项目顾问,负责指导各个家庭的日常工作。

这一模式为孩子们创造了家庭养育、医疗保健、培智教育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照顾形式。2007年,该模式被民政部列为典型经验在第三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会上交流,并在全国范围推广。

“'阳光家园’给孤残儿童营造一个稳定、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孩子们不仅有了'爸爸’'妈妈’陪伴和照顾,也在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中学会了彼此关心和帮助。”市儿童福利院负责人介绍,爱心“爸妈”们的辛勤养育,显著地促进了孩子们生活自主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阳光家园”已经养育了300余名孤残儿童,其中80余名儿童顺利就读社会学校。3人接受了高等教育,顺利打开进入社会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大门。

爱心“爸妈”们的无私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鼓励。近年来,她们先后获得合肥市“五好文明家庭”“最美爸爸”“五美女性”“合肥好人”“合肥市道德模范”“安徽好人”“中国好人”等多项个人及集体荣誉称号。

爱不孤单 “童”你一起

目前,合肥市儿童福利院阳光家园正在招募爱心“爸妈”,分为两种类型, 各招募一户。

1. 双亲单家长岗位:夫妻双方,女方(爱心妈妈)为全职负责家庭孩子的各项生活照料,每月有固定的劳动报酬;男方(爱心爸爸)可在外工作,兼顾家庭孩子生活照料工作,每日晚间需回到家庭,对家庭能够起到辅助性照料,无劳动报酬。 (1户)

2. 双亲双家长岗位:夫妻双方,(爱心妈妈、爸爸)全年、全职负责家庭孩子的各项生活照料,为孩子建立完整的家庭归属感,开展孩子培情培智,增强孩子自理能力,双方每月有固定的劳动报酬。 (1户)

爱心“爸妈”岗位条件和要求都比较严格,具体为:

1. 具有本省户籍,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符合法定程序的合法夫妻,双方感情稳定,家庭关系和睦;

3.夫妻双方身体健康,符合人员录用体检标准;

4.双亲单家长岗位夫妻双方应具备初中以上学历,有一定语言表达、阅读、书写能力,能接受各项培训;双亲双家长岗位夫妻双方应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具有开展情感教育和学业辅导能力;

5.夫妻双方年龄为40至55岁以内;

6.具有养育1名或多名子女的经验,且从事本项工作时不需履行本人子女的生活、学习等照料工作;

7.夫妻双方需能够接纳孤残儿童,全年在院按照要求负责照料匹配的残疾儿童;

8.具有从事医护、教师、保育员、护理员等职业经验的优先录用。

来源:合肥民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