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二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笔记

 zengying23 2023-07-27 发布于四川

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的选取
1.判断所选参照物
图片
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
(1)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2)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状态判断示意图
图片
三、v—t、s—t图像的理解
图片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时一般有v固>v液>v气,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1.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2.人耳能听得到声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①发声体振动;②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③有传声的介质;④响度足够大,可以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三、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 
1.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
图片
2.常考乐器(包含自制乐器)类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图片
四、噪声及其防治
1.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声强弱的表示: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图片
五、超声波与次声波
图片
六、声、光、电磁波的对比
图片

物态变化

一、常见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
1.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示意图
图片
注: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
2.“白气”现象的辨识:“白气”不是气态,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具体形成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如冬天口中哈出“白气”、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白气”;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如冰棒周围冒“白气”、深秋湖面出现“白气”。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如:烘干机烘干湿衣服;
2.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如:吹风机吹头发;
3.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如:晒粮食、衣服时将其摊开。
三、熔化、凝固图像的理解
图片
图片

光现象

一、常见光现象辨识
图片
二、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图片
三、平面镜成像特点
(1)等大(像与物大小相等)
(2)等距(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垂直(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对称(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5)虚像(平面镜成虚像)
四、光的色散
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偏折程度最大的是紫光,偏折程度最小的是红光。
五、实像与虚像
图片
六、红外线与紫外线
图片

透镜及其应用

一、凸透镜与凹透镜
图片
图片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示意图
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时(如下图所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v<2f),应用为照相机。
图片
2.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u=2f)时(如下图示):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v=2f),应用为测焦距。
图片
3.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2f)时(如下图所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v>2f),应用为投影仪。
图片
4.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时(如下图所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图片
成像记忆口诀:
(1)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内虚外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近大远小;
(2)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成实像);
①物近像远像变大一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变大;
②物远像近像变小——物体远离透镜,像靠近透镜,像变小;
③物像异侧——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
三、眼睛的成像原理
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及其矫正
图片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密度的理解
1.质量: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空间位置、形状、物态无关。
2.密度: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状态、温度(如水在4℃时密度最大)等因素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
图片
、测量固体的密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