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升发二陈汤:化痰行气,升阳散郁。 【组成】陈皮(去白)3克,半夏4.5克,茯苓3克,甘草1.5克,抚芎3克,升麻、防风、柴胡各1.5克。 【制法用法】上切细,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每日1剂。 【主治】痰郁,动则喘满或嗽,寸脉沉而滑。《医学正传》引丹溪方。 38*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组成】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9克,苏叶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苔白腻,脉弦缓或弦滑。《金匮要略》。 【方义】本方证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津聚为痰,与气相搏,结于咽喉所致。方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以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湿,助半夏以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助半夏化痰降逆;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理气。气舒痰化,肺胃和调,则门户自宁。 39*瓜蒌仁汤:宣降气机.解郁化痰.润肠通腑。 【组成】桔梗60克,枳壳30克,瓜蒌仁120克(另研),半夏15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以姜汁糊为丸。每次50~70丸,用蜜糖汤送下,1日3次。 【主治】七情气郁成痰,气噎痞痛,喘闷。《杏苑生春》。 【方义解读】法宜和气豁痰为要,故用桔梗、枳壳利气,瓜蒌、半夏豁痰。 40*瓜蒌枳壳汤:宣肺化痰,行气和胃。 【组成】瓜蒌(去壳)、枳壳(麸炒)、桔梗、抚芎、苍术(米泔浸)、香附、杏仁(去皮尖)、片芩(去朽)、贝母(去心)各3克,砂仁1.5克,陈皮3克,木香(另研)1~5克。【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人竹沥、姜汁少许,磨木香调服。【主治】痰郁。《万病回春》。 41*瓜蒌枳实汤:化痰解郁,行气止痛。 【组成】瓜蒌(去壳)、枳实(麸炒)、桔梗(去芦)、茯苓(去皮)、贝母(去心)、陈皮、片芩(去朽)、山栀各3克,当归1.8克,砂仁、木香各1.5克,甘草0.9克。 【用法】水煎,人竹沥、姜汁少许,同服。外用姜渣揉擦痛处。 【主治】痰结咯吐不出,胸膈作痛、不能转侧,或痰结胸膈满闷作寒热气急,并痰迷心窍不能言语者。《万病回春》。【辩证加减】痰迷心窍,不能言语,加石菖蒲,去木香;气喘,加桑白皮、苏子。 42*加味七气汤*行气化痰,和胃降逆。 【组成】木香9克,厚朴6克,半夏6克,青皮9克,苍术6克,枳壳9克,陈皮9克,茯苓9克,甘草3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 【主治】气郁,胃口结聚痰涎,呕吐,胸膈痞闷,不思饮食。《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43*加味四七汤:疏郁化痰。 【组成】紫苏叶6克,厚朴9克,茯苓12克,半夏9克,白芷、木香各6克,建菖蒲2.1克。 【制法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气郁痰阻,白带稠黏,时多时少,中脘痞闷,平日痰多,或有气喘,呕逆恶心。《中医妇科治疗学》。 44*导痰汤:燥湿豁痰,行气开郁。 【组成】半夏(汤泡7次)120克,天南星(炮,去皮)、橘红、枳实(去瓤,麸炒)、赤茯苓(去皮)各30克,甘草(炙)15克。 【制法用法】上药切碎。每次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痰涎壅盛,头目旋运;或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黏,坐卧不安,不思饮食。《传信适用方》。 【方义】本方所治乃痰湿壅盛,阻于胸膈之证。方中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散结,枳实下气行痰,共为君药;半夏功专燥湿祛痰,橘红下气消痰,均为臣药,辅助君药以加强豁痰顺气之力;茯苓渗湿健脾,甘草和中调药,同为佐使药。 45*清痰养志宽气丸:化痰清热,行气舒郁。【组成】胆星、川连各15克,茯苓、贝母(炒)、半夏(炮)、枳实(炒)、远志(去心)各30克,橘红21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生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白汤送下。 【主治】男子郁气,痰涎壅滞,情志不快。《活人心统》 46*痰郁润下丸:豁痰清火。 【组成】胆星60克,黄连45克,半夏45克(制),黄芩45克,橘红45克,白矾60克。【用法】上为末,姜汁、竹沥糊为丸,水飞朱砂为衣。每次9克,银铺金箔汤化下。 【主治】痰郁变生怪症,脉滑沉数者。 【方义解读】痰郁心包,膻中之气不化,而堵塞神明,故变生诸般奇怪之证。胆星化热痰以清肝胆;半夏化湿痰以醒脾胃;黄连清热燥湿,以熄心包之火;橘红利膈除痰,以快膻中之气;黄芩清热于上,白矾消痰于中。丸以姜汁、竹沥,善搜经络之痰;衣以水飞朱砂,乃为镇心安神之助。夫肝藏魂,肺藏魄,金箔汤化,俾金能制木,则木火自平,而痰郁自解,魂魄俱安,怪证自痊。《医略六书》。 47*解郁利咽汤:疏肝解郁,化痰利咽。 【组成】香附12克,郁金15克,云苓15克,寸冬15克,柴胡12克,半夏10克,川朴10克,桔梗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主治】咽异症。《中国乡村医生杂志》。【加减】胸膈满闷,嗳气频频酌加瓜蒌皮、青皮、旋覆花以宽胸理气、平肝必逆;食滞腹胀呕恶者酌加竹茹、焦三仙、佛手、莱菔子以消食化滞,除胀止呕;胁肋窜痛甚者加元胡、川芎以理气止痛;口苦咽干,痰多而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加菊花,川贝母、黄芩、海浮石以清肝泻火,化痰而利气机。【方义】方用郁金、香附、柴胡疏肝解郁;麦冬养阴生津润燥;半夏、云苓、川朴、桔梗化痰利咽。又桔梗主升,半夏主降,一升一降,有助于气机升降调理,气机调畅则肝郁痰结消除,咽感异常自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