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古玉—说“砣”

 玉小白 2023-07-28 发布于天津

高古玉表面上的琢磨痕迹,工具应用、工艺方式,阴线细微特征,是高古玉鉴定的基础。不管是从成形方式,造型纹饰,还是皮壳打磨,都是工艺的复合叠加。

经过总有痕迹,都是工艺,不懂看工痕,谈不上掌握真伪鉴定。其他的鉴定方法,可以做为参考辅助。真伪的鉴定,从砣痕入手,从阴线切入,是最直接有效的,也是最直观、最好的方式。

观察阴线工艺,要分清楚老锉磨、老砣痕,现代的新锉磨,新砣痕;堆砣叠砣,砣后修磨。商周玉器线条加工,主要是锉磨工艺。春秋战汉玉器,主要是砣磨工艺。

制玉工具——砣机,明清至民国参考图:

图片
图片

解玉砂、砣具示意图:

图片
图片

砣机具从高古到明清,乃至新中国建国初期,在玉器制作中一直沿用。千年来没有太大改变,砣的制作方式,加工原理没有变化,直到现代电动砣机的出现。不管是用手来回拉,还是脚踏板上下牵引,砣具都是往复转动,通过介质解玉砂琢磨玉器。

图片

砣机是半机械工具,通过装置不同组合器具,也可用于开料,出型,切割,打孔,缕空,纹饰加工,皮壳打磨。高古加工玉器的砣具,考虑到转速和性能,应该是比较薄的合金铜砣、铁砣片,有相对高的硬度,耐磨性,或在木轮上镶嵌砣刃。

看器型纹饰来定年代(掌握年份与器型、纹饰的关系。参考书籍吴棠海《中国古代玉器》。)再对应特定时期的阴线工艺特点。再复杂的纹饰阴线,也是直线曲线组成,砣磨的工艺线条,都是单独的砣痕接续形成。

图片

砣砣接续就像叠纸牌,纸牌大小宽深差不多,接续的位置高度一致,比如春秋中间接续,战汉三分之一,甚至首尾交接,砣砣相接。纹饰造型加工需要,会有堆砣叠砣,反复碾磨,阴线砣宽,砣后修磨。

同件高古玉上,同类线条的做法,具有高度一致性。一件玉器的加工,通常只有一个砣具,一个工匠师傅制作。单独砣痕的砣长,阴线的宽深比,沟边沟底的状态,是相对一致的。

图片

砣具刀口的厚度,工匠严谨的砣工,不会出现砣痕宽窄长短不一,拉砣位置很随意的情况。这是古砣的工艺和特点,真品要符合逻辑,工痕不能背离时代特征。

不同时期的砣痕,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越是早期的砣痕,阴线横截面越是宽平。从春秋U形阴线、香肠砣痕,到战国汉代,砣痕变得两头更尖的梭形,线感越来越锋利,阴线横截面呈V形。砣具材质进步了,砣的加工更加高效。

图片

高古的砣具,是往复转动做工,正反正反转动,砣具来回碾磨。电动砣具,单向一直旋转。高古的砣工,要加湿的解玉砂,作为砣碾的介质,解玉砂是流动的。

砣具的反复碾磨,带动材质硬度比玉坚硬,颗粒粗砺耐磨的解玉砂,呈现向下的作用力,不断地碾碎玉器表面,再从沟边挤出沟底,砣具的转动,会带动向后甩出解玉砂。

打个比方玉料是圆木头,砣机是手拉锯,砣具是锯条,解玉砂是锯齿。"流动"的锯齿,还是双向齿排的,向下用力锯木头。手锯条是直条,砣具是圆轮片,一个是前后来回拉动,一个是正反来回旋转。都是往复加工,有点相通的地方。

在现代电子设备放大镜显微镜的帮助下,20-30倍镜,就足够我们看清楚高古砣线细微特征。砣痕看砂痕,沟边看接续,沟底看起伏。是不是符合我们对工艺的认识,对照得上馆藏的特征,结合书本的工艺讲解。是不是都能统一得起来。

保持每天看馆藏图片的习惯,多过手实物真品学习,增加认识理解和肌肉记忆能力,工具更不能没有,看书形成更系统的认知,也都必不可少。

砣具的反复碾磨很多次,才能形成一个单独砣痕,砣砣叠加接续,工艺效率很慢,在解玉砂的作用下,沟底呈现破碎感,砣砣不断接续覆盖,不会出现密集锐利的长拉丝痕迹,老的砣痕不会直接拐弯。

图片

而电动砣性能高效,固定单方向旋转,金刚砂目数一致,即使仿出砣砣接续的特征,也不会有解玉砂的流动,沟底缺少变化,会有同方向的拉丝痕迹。手持式电动砣很锋利,是横向移动做工。高古玉的阴线,也不会有横纹,螺旋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