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黄的面饦

 昵称73153101 2023-07-29 发布于河南

内黄味道—面饦

面饦是小麦面加工而成的食品,在内黄,有两样不同形状的食品都叫面饦,第一种是像煎饼一样,另一种是像油条一样。

第一种的做法是将面粉、盐加入适量清水调搅成稀糊,打入鸡蛋,再将葱花或洋葱碎放入拌匀。平底锅内下油少许,放入面糊一勺,摊成厚薄均匀的圆形薄饼,待面糊凝固后,底面煎成浅黄色时,翻过来再煎另一面,煎成浅黄色时即可出锅食用。

另一种面饦的制作方法是:第一步发面:1500克面粉5克酵母,3克泡打粉,6克盐加温水活成面糊,比平时蒸馒头面稍微稀点,用快子多搅打几下上劲,然后醒发2个小时。第二步油炸:油温5成,用筷子挑起面,卷一下,拉成合适大小的面片,下锅炸制,小火慢炸,炸到变色熟透捞出,必须小火,火大了容易外面糊了,里面不熟、炸熟捞出控油后即可食用。此款面饦虽然和油条相似,但制作工艺比油条要繁杂些,首先面饦用的是发面,然后用煎盘慢慢煎炸,直至两面焦黄方才夹出,比炸油条要耗费工时,但是慢工出细活,面饦要比油条好吃的多。

小时候,因为物质匮乏,别说用油啦,就是白面也仅仅是在春节期间吃一段,最多吃到正月下旬就换成黄面馍了,烙饼都是用高粱尖绑着的小布块先在油罐里蘸一下,然后在鏊子面上擦抹均匀……所以无论哪一种面饦平时是吃不到的,只有家里来了亲戚或客人才做一些用来待客,当然去亲戚时也同样能吃到,这也是小时候喜欢串亲戚的一个原因吧。

一天下午骑车路过东关桥,忽然听到“面饦,热面饦”的叫卖声,想想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了,便骑车来到卖面饦的三轮车前,三轮车上支着一个大煎盘,旁边是一个不锈钢盆,盆子的上面放着一个虑筛,大婶不停地把两面炸成金黄金黄的面饦夹到虑筛中,煎盘中有空缺了再放入面坯,就这样不听的忙碌着,这时我才注意到小喇叭在播放完“面饦,热面饦”的后面还有“黄瓜便宜啦,蒜苔便宜啦,茄子便宜啦”我疑惑的问大婶,光面饦摊就够你一人忙活的,怎么还有个菜摊?大婶笑着说,菜摊是邻居的,今天她的小喇叭没电了,我帮她喊喊,有时人家也帮我喊……一番话让我感受到她们之间的和谐,这样的相互帮忙,像极了我小时候的街里街坊,谁家修房盖屋,大家都去帮忙,不存在经济利益,是那种淳朴善良、温馨和谐的相互帮忙。

餐桌上家人们都夸我买的面饦好吃,夸这面饦好喧乎。其实内黄的面饦除了吃着喧乎外,当你慢慢细嚼便能感觉它的实在,那是内黄人的热情好客,诚恳善良、民风淳朴的实在。

所以面饦的饦不同于医托、房托的托。(写到这个里拜“托”大家点个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