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贺《秋来》、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7-30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注】①络纬:名叫纺织娘的小虫。②寒素:简陋的院落,也指清贫的人。③香魂:指前代诗人的魂魄。④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⑤恨血:《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诗人以壮士自称,表达了高标自许的情怀,一个字,为全诗诗眼,奠定了感情基调。

B.纺织娘的啼叫声声入耳,衬托出秋日夜晚的荒寒冷寂,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C.诗人担心自己用竹简辛苦写成的书受人嫉妒而遭毁坏,因为像蠹虫一样粉噬贤者的坏人太多。

D.诗人的思想在这样枯寂黯然的夜里被牵扯着,他的肚肠都快要因此而愁直了,悲情溢于言表。

16.请简要概括本诗和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相同之处和手法技巧方面的不同之处。



15C

16.同:从情感上来看,都表现了作者感叹命运不济,无人赏识的悲凉和痛苦。异:手法上,鲍诗开篇以水比兴,写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着直抒胸臆和借酒与歌间接抒情相结合来抒情,而李诗通过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抒发悲秋之情,兼用肠直和香魂吊客的夸张想象以及典故来抒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语言、手法及情感的能力。

C.颔联理解有误。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意为谁会来看我苦心写就并用青简编成的书,让简书不被蠹虫蛀成粉末呢?诗人用问句表达的是自己辛苦写成的书无人看,导致竹简被蠹虫蛀成粉末,抒发的是无人赏识的悲伤。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手法技巧和意境风格的能力。

1)比较鉴赏两首诗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相同之处

李诗首句一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以自己辛苦写成的书无人看,导致竹简被蠹虫蛀成粉末,抒发的是无人赏识的悲伤。颈联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他的知音就在眼前,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尾联用典, 表面是写鬼唱鲍诗、恨血化碧,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

鲍诗首两句以水比兴,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诗的结尾,作者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见从情感上来看,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感叹命运不济,无人赏识的悲凉和痛苦。

2)比较鉴赏两首诗在手法技巧方面的不同之处

李诗寄情于物,以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抒发悲秋之情;兼用肠直和香魂吊客的夸张想象以及鲍诗、恨血的典故来抒情,感叹命运不济,报国无门,写尽了作者心中的悲凉和痛苦。

鲍诗起首两句以水比兴,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着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又借酒与歌间接抒情;尾联更是直抒胸臆,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分析,鲍诗开篇以水比兴,写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着直抒胸臆和借酒与歌间接抒情相结合来抒情,而李诗通过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抒发悲秋之情,兼用肠直和香魂吊客的夸张想象以及典故来抒情。

李诗以浪漫主义的以幻写真的独特手法,在深远的悲愤和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体现了李贺诗歌诡谲凄异的风格。

鲍诗则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两用句,悲慨激愤。

可见意境风格上,李诗诡谲凄异,鲍诗悲慨激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