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智慧:职场中被同事排挤怎么办?

 新用户27889083 2023-07-30 发布于河南

绝大多数人在职场上都有过被排挤的情况要么是被孤立要么是冷眼相待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免让心情不佳从而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遇到这种事情,有的人选择趋炎附势,有的人选择忍气吞声,有的人选择拂袖离去。而曾国藩的做法,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曾国藩28岁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实习三年,30岁才正式进入官场。在腐败的清朝官场上,衡量一个人有没有实力的标准,是背景、银子、出身,让人遗憾的是,这几样东西,曾国藩都没有

因为这些先天性的缺失,也让曾国藩很难跨越阶层,与那些中产及贵族阶层真正玩到一起去。久而久之,慢慢就被疏远、被排挤了。

起初,经验缺乏的曾国藩很自卑,他一度觉得自己知识浅薄,读的太少了。

于是他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写到,认为自己“全无见闻”。

但是,自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曾国藩要想在翰林院里闯出一条路来,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于是,曾国藩开始努力向古人学习。

曾国藩告诉弟弟们:近年得一二良友,知有所谓经学者、经济者,有所谓躬行实践者,始知范韩可学而至也,司马迁韩愈亦可学而至也,程朱亦可学而至也。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

近年来认识了一两个良友,才知道有所谓经学、经济者,有所谓躬行实践者,也知道了知范仲淹、韩琦的政治手段和文学成就可以学到手,司马迁、韩愈的文学才华可以学到手,程朱理学也可以学到手。感慨之余,便想尽洗过去的污秽,把自己变成新人,让自己成为父母的孝子,弟弟们的先导。

曾国藩非常努力,他给自己定下的课程非常多,比如,他每天记日记、读史书十页、练书法等都是终身不间断。

在腐朽的大清王朝,很多人都在拉关系、捞银子,像曾国藩如此刻苦学习的人并不多见。一段时间后,他的本领就超过了所有的同事。

在官场上,嫉贤妒能的人大有人在,曾国藩发现,他的学识水平越高,越是遭到上司的压制和同事们的排挤。

这个时候的曾国藩才意识到,被排挤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自己学识短,而是见识短

在翰林院受到同事排挤后,曾国藩总结了一些应对方法除了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外,就是努力结交人脉。

无论在任何环境下,他都想着去结交比自己厉害的人,尤其是在官场上,这是摆脱困境的最佳途径。

曾国藩在给弟弟信中所说的“近年得一二良友”,指的是唐鉴和倭仁。这两人都是当朝有名的理学大家,职位和社会地位都非常其中,唐鉴是正三品太常寺卿,倭仁是从三品太仆寺卿,都是朝中大员。而曾国藩当时的地位,仅仅是翰林院里的一名从七品检讨。

很多人受到排挤遇到挫折时,喜欢去交一些不如自己的人,觉得这样才有共同话题,甚至是为了找到一点满足感。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还越发让自己自卑。

曾国藩通过拜师的方式,成唐鉴等名人的学生,很快,他的人脉圈子立即发生了变化,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位同事们的那些钩心斗角,在他眼中不过是芝麻绿豆的小事罢了

有了强大的人脉关系作支撑,曾国藩在仕途上也迎来了新的机会,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年都至少获得一次升迁。从30岁进入官场,到他37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名正二品礼部侍郎了。

而通过各方面的人脉,曾国藩更是结识了后来的恩师,官至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咸丰帝首席幕僚的穆彰阿。而他,也为曾国藩后来的平步青云打下了基础。

从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的一系列结交人脉的方式来看,他是在受到同事的排挤下,被迫去改变自己的,那就是让自己有真才实学,

当身边都是一群优秀人的时候,大家的眼界早不再是方寸之地,所谓的排挤,那都是水到渠的事成。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