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口干腹痛,一测血糖16mmol/L,竟然不是酮症酸中毒!2023-07-27张泰胜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内分泌病例 110 条内容 · 16.2 万人看过 胰源性糖尿病(T3cDM)你了解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一直都是内分泌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发生在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成人隐匿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中,而不少患者DKA多以腹痛及气促等急性症状就诊。然而这位患者,却有着一样的表现,不一样的原因。 病例速递 个人信息:男性,36岁,已婚,在职员工; 主诉:口干伴腹痛2天;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有多饮及多尿,夜尿3次/晚,伴随有腹痛,以中上腹为主,呈阵发性钝痛,期间未处理,症状逐渐加重。遂至我院门诊查血糖16.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 6.3%,血常规:白细胞16.33×109/L、红细胞7.01×1012/L、血红蛋白153g/L、血小板24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6%。以“1、腹痛查因;2、糖尿病?”收入我科。 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已治愈;有胰腺炎病史,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具体情况欠详,余无特殊;有长期吸烟及饮酒史20余年,40支/天;白酒及啤酒均有,白酒摄入偏多,基本在1斤左右;均未戒。无糖尿病家族史。 查体:血压:170/100mmHg,身高:172cm 体重 60kg,BMI 20kg/m2,中上腹压痛(+),左肾区叩击痛(+)。未闻及烂苹果味。 辅助检查: 实验室生化检查: 感染炎性指标: 影像学检查: 腹部彩超提示肝实质弥漫性增强声像,考虑均匀性脂肪肝改变,胰腺实质回声不均匀。 全腹CT示:1.右肺上叶及左肺继发性肺结核(纤维,增殖灶)并左侧胸膜增厚;2.胰腺肿大及周围渗出灶,考虑急性胰腺炎;3.盆腔平扫未见异常。 下肢血管彩超示:1.双下肢动脉轻度硬化;2.双下肢深静脉主干未见血栓。 颈部血管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考虑: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急性胰腺炎;3、糖尿病;4、高血压? 此次入院后在治疗上如下: 1) 糖尿病:予以静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Q2H监测毛糖;病情稳定后调整为四针胰岛素联合GLP-1RA强化控制血糖; 2) 急性胰腺炎:由于患者有明显腹痛症状,予以禁食、留置胃管、头孢唑肟及甲硝唑抗感染处理,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护胃、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及补液等处理,由于禁食可能导致糖尿病酮症风险,血糖控制在11.1mmol/L时予以静脉输注5%葡萄糖注射液; 3) 其他基本对症支持治疗,如吸氧、心电监护、卧床休息等。 复查结果: *定量(1)-(3)为复查,C肽及胰岛素均为空腹 患者的血糖也随着治疗后结果的转归,也趋于稳定好转: *血糖监测数值均为毛糖 也许大家看到这份病例有可能会联想到许多糖尿病类型,比如:1型糖尿病、LADA、暴发性1型糖尿病等,这些类型糖尿病与DKA、胰腺相关酶学指标有一定联系。但此时我们回顾一下这份病例特点: 1、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大多为烈酒,有胰腺炎病史,无糖尿病病史及家族史; 2、发病急骤,伴随有典型胰腺炎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有阳性表现; 3、血糖升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平行; 4、糖尿病抗体均为阴性,治疗过程中胰酶及血糖、胰岛功能等指标动态演变; 5、有DKA常见的腹痛表现,但却没有明显DKA的指标变化。 最终确定诊断:胰源性糖尿病(T3cDM)。 简介 胰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所引起的糖尿病,是一种继发性糖尿病。目前在糖尿病分型中归为3C型糖尿病: 既往研究认为T3cDM发病率较低,但随着研究的进展,T3cDM是继2型糖尿病之后发病第二高的糖尿病类型。尽管在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中,部分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胰腺损害,但糖尿病患者中胰腺受损比率很高是一个现实问题。 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因 常见病因:胰腺炎(急性、慢性或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创伤、胰腺肿瘤、胰腺囊性纤维化以及血色病等。当这些疾病对胰腺损伤到一定程度即可能造成胰B细胞损伤,进而影响糖代谢。 其中导致T3cDM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胰腺炎。而引起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在于:酒精性胰腺炎。其中慢性胰腺炎导致T3cDM的机制大致如下: 1) 胰腺慢性纤维化,逐渐破坏胰岛B细胞,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出现糖代谢异常;但这种胰岛B细胞减少是永久还是暂时还未明确,在使用GLP-1RA治疗时胰岛素分泌功能可能会恢复正常; 2) 胰腺纤维化破坏胰腺血运,可导致肠促胰素转运障碍及分泌减少,补充胰酶后可恢复部分水平; 3) 胰腺纤维化可以同时破坏胰岛A及B细胞,尤其是当机体需要胰岛素降糖时,但显然对胰岛素敏感,易出现严重的低血糖事件; 4) 胰岛素PP细胞一旦受损,其分泌胰多肽(PP)也会随之减少。PP可以抑制胃兴奋,也可以延缓胃排空,减少肝糖原生成,减轻胰岛素抵抗。一旦损伤胰岛素PP细胞,可出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胰岛素抵抗,这类表现肝脏胰岛素抵抗为主。 临床特点: 1) T3cDM患者可因上述的胰岛素A及B细胞受损,导致血糖出现较大的范围波动,即使添加胰岛素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这种现象也依旧存在,因此T3cDM也归属于「脆性糖尿病」范畴; 2) 较多患者可表现为维生素D等物质缺乏,因胰腺受损后对较多营养物质吸收有障碍,包括脂肪、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等。 3) T3cDM较一般的1型糖尿病不容易出现DKA的原因在于:①部分T3cDM存在有慢性胰腺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长期消瘦,可供消耗的脂肪也少;②胰腺内分泌及外分泌功能均明显受损, 外分泌功能严重受损后, 蛋白质、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吸收不良, 常导致显著的营养不良, 体重明显下降, 这种下降即使应用胰岛素治疗也难于纠正。体重的下降可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DKA的发生;③慢性胰腺炎在损伤胰岛B细胞的同时,也可损伤胰岛A细胞,其作用恰好与胰岛B细胞相反,胰岛A细胞的缺乏也使脂肪分解减少,因此导致DKA发生的风险也随之下降。 诊断标准 现阶段仍无规范的诊断规范,目前有文献报道建议采用以下诊断标准: (1)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通过胰腺功能检测); (2)存在胰腺组织改变的影像学表现(内镜超声、核磁共振、CT); (3)糖尿病相关性自身免疫标志物阴性。 药物选择方面 1) 二甲双胍具有降糖及抗肿瘤双重作用,而慢性胰腺炎及糖尿病均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多被推荐作为一线药物使用。慢性高胰岛素血症有可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因此应谨慎使用胰岛素促泌剂及胰岛素增敏剂; 2) α-糖苷酶抑制剂可能加重当前胰腺外分泌不足所导致的消化不良,应谨慎使用; 3) 尽管Leader等人研究提示:GLP-1RA可引起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未引起胰腺炎。但胰腺炎是GLP-1RA使用的禁忌症,因此T3cDM患者不建议使用GLP-1RA降糖; 4) 全身状况差,或者胰腺全部切除的患者,应当使用胰岛素治疗; 5) 由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对外界营养物质吸收缺乏,长期缺乏多种维生素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如长期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骨质疏松症,因此T3cDM患者应建议补充维生素D; 6) 胰腺炎症导致胰酶的缺乏,积极予以胰酶替代治疗。 诊治体会 1. 各种原因导致T3cDM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临床中遇到急性、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涉及胰腺疾患的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中若观察到其HbA1c 水平与血糖的升高不平行,或者既往有胰腺炎病史、长期大量饮酒史、胆道疾病等,应注意T3cDM; 2.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结合胰岛功能变化、胰腺影像及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及时与1型或2型糖尿病相鉴别,由于T3cDM在治疗上与一般的糖尿病类型有较大差异,因此糖尿病分型极为重要; 3. T3cDM患者因胰腺疾患与普外科、消化内科等多科相关,明确血糖升高原因准确分型,可有效预防3cDM的发生。如外科手术时应尽量保留分泌胰多肽的胰头部位,治疗中及时补充消化酶等; 4. T3cDM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患,表现为脆性糖尿病的特点,常并发多种营养吸收障碍、维生素D 缺乏等,可因长期营养吸收障碍出现多种并发症,治疗中应强调个体化; 5. 胰岛素并非降糖治疗的首选,但当胰腺全切术后或消化道症状明显时仍可为首选。 参考文献 共9篇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 付俊玲等.糖尿病分型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9):578-583. [3] 王璐等.3c型糖尿病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7):493-496. [4] 高峰等.胰源性糖尿病诊断与治疗进展[J].医药导报,2018,37(11):10-13. [5] 苏松,徐茂锦,李兆申.胰源性糖尿病最新研究进展[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6,16(3):214-216. [6] 徐文新,刘国良.胰腺炎及胰源性糖尿病的认识及处理[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7,13(05):8-10. [7] 霍桂芝,曲世家.胰源性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酮症临床发生率比较[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01):40-41. [8] 付建芳,姬秋和.加强我国胰源性糖尿病的研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8,48(08):896-901. [9]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2):120-139 仅供医学人士参考 |
|
来自: 尚振奇 > 《DM诊断分型LADA、特殊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