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导师能领导秋收起义之一

 扫地僧一一 2023-07-31 发布于江苏
一个连军校都没上过的人,会有顶尖的军事才能?在一路的披荆斩棘中主席经历了哪些故事呢?

图片

主席在师范学院遇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蔡和森。两人一见如故,对于时局和革命的看法不谋而合。从那时候双方就视对方为挚友,在革命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1917年11月,孙中山先生领导广州政府进行了护法运动。北洋军队溃不成军,为了活命一路北窜,在到达湖南长沙时,全市的人民都吓破了胆。这群人跟土匪没什么两样,虽说穿着正规的军服装,却做着烧杀抢夺的勾当。

图片

如果他们不讲道义硬要抢劫学校,那么这么多手无寸铁的学生必然会丧生在这群恶徒的手中。为了保卫学校,主席与蔡和森在老师杨昌济的支持下成立了学友会。目的就是保卫学校,保证学生的安全,主席出任学友会的总务。

主席给所有的人都发放了武器,木棍木枪,能用上的都用上了。他们守在学校大门口,如果北洋军队敢往里面闯,这些人必将拼死一战,为了确保万一,主席联络了各处的警察给予支持。还买了几箱鞭炮。安排好双方的工作,所有人就等着溃军到来。

果不其然,北洋军队看上了湖南长沙师范学院,正当要往里面进的时候,周围的枪声响起,伴随着鞭炮声,让这些人犹如惊弓之鸟一般仓皇逃窜。他们以为桂军来了,吓得只能躲闪。最终主席出面与溃军交涉,要求他们放下武器,不伤害百姓,学校可以出面担保不伤害他们的性命。

貌似主席来谈判,可谁又知道,当时他的身后只有24个人在不远处等待着他,而主席一个人面对的可是3000名枪在手随时会发难的溃兵。

仅凭着一张嘴和过人的胆识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后来的学生评价他“真的不怕死,浑身是胆”,也就是从这开始,主席的才能开始显现。

1918年夏天,主席与蔡和森等从师范学校毕业,后面到北京寻路后,蔡和森选择去法国留学,而主席决定留在国内寻找救国之法。次年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受到新式学潮的影响,主席开始转向。

得知消息的蔡和森给主席寄了一封信,信中表明,想把组织命名为共产”党派就是共产党。主席很快回了信,还对身边的人说:“和森说的每一句话,我没有不同意的”。

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主席担任了湖南地区的负责人。

图片

从成立党开始,主席的整颗心就“沉浸”到了工作里,只要组织需要,他都会无条件地服从命令。他在湖南长沙组织工人运动、传播革命思想,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候,更是出任国民党宣传部代部长,当上了报社的责任主编,主持农民运动的演说。

因为突出的功绩和先进的思想,到了1926年,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农民运动的委员会书记。也就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此生最好的战友周恩来

那时候总理刚刚留学归来,很想将自己的抱负投身革命中,两个年轻人相互碰撞,必然产生了电光石火的效果。

总理对主席的事迹钦佩不已,只不过心中仍有很多的担忧,他曾经问过主席:“共产党现在的力量非常薄弱,如果真的打仗,没有任何军事方面的指挥官,这样的话肯定是要吃亏的。”

图片

听了总理的话,主席很淡然地回了地回了他一句:“恩来,你知道吗?在我们国家农民最多,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常年的压迫生活早就激化了他们内心的矛盾,这些人是遍地的干柴,只要一点火星,就会成为熊熊大火。”也就是这个回答,让总理决定这一生都伴随着主席。

主席的军师才干

有了总理这个好上级,主席如虎添翼。随后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建立了史上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主席的眼里只有依托于人民,依托于农村,才能取得更好的胜利,“农村包围城市”这是中国特色的革命主义。

然而,在刚开始,党内的同志,除了总理谁都不理解这个做法,就连蒋校长都调侃主席是个“打不过就会跑”的“土匪”。面对众人的误解,主席没有申辩过一句,因为以后的日子他将用实际行动来打这些人的脸。

图片

1928年1月,根据地召开了联席会议,这次会议上开始形成主席后来提出的十六字的方针:“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几个字让在场的人目瞪口呆,明明没上过军校,却能说出这番话,谁都不知道这些野路子到底从哪看来的。

就是这十六个字,主席带领着部队以“游击战”的方式骗得蒋介石他们团团转,一次次躲过了国民党的反“围剿”,成功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可就因为先进的思想,超高的意识,让党内的人员开始对他产生“敌意”。苏联地区不明白为了中国的“游击战”这么有名,为了能够帮助红军,他们派了博古担任最高指挥官。

博古对主席的土方法根本看不上,不仅嘲讽,还剥夺了他的指挥权,这也就导致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湖南湘潭等地出现危机,战士们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线。从那以后,中共中央老老实实地把指挥权还给了主席,在选举时,总理第一个支持主席,他明白,只有毛泽东才能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

图片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主席指挥着战士们取得了“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夺下了关键的“泸定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主席更是证明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这些军事策略,让敌人闻风丧胆,尤其是麻雀战,把敌军耍得团团耍得团团转。

麻雀在寻找食物的时候,从来不成群结队,它们有组织有纪律地化整为零、忽聚忽散。而藏在农民区域里的民兵正是这个特点,一个人是诱饵,三五个人是打手。只要敌人追上来,大部队就会将他们包围,接下来就是关门打狗的场景。

包围了敌人,剿灭他们,夺了他们手里的武器,补给我军的缺失。那个年代要钱没钱,要兵器没兵器,要不是农村地形复杂,山脉树林纵横交错,为革命献身的前辈,死伤还会更多。地势有利,地道一个接一个,这就保障了所有人的安全。

图片

主席提出的理论,设计的战术,在后面所有的战斗中为我军的胜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时至今日都有外国学者一直在研究他,为何这一天军校都没上过,靠着看了几遍《孙子兵法》的人,能做出这么伟大的成就呢?

原因在于,导师拥有强大人格素质。
如果说主席为何会有这么多的新式“花样”展现出来,究其根本,就是他最深厚的“文化底蕴”。

毛家虽然贫穷,但导师的母亲是个知识分子,有人会很奇怪,一个妇女在当时的社会能读书,这算是稀奇事。但导师母亲确实能够识文断字,这源于湘乡唐家坨(现在已经划归湘潭(文家的家风,后面我们会发文专门讲述!

主席两岁的时候跟着母亲回了老家,外祖母疼惜他,坚决要让这孩子上学,还送给他一本《康熙字典》,他住在母亲的屋内,不远处就是外祖父的书房。

里面有《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这两本书让主席很是痴迷。小小年纪拿着书不放手,家里人都觉得主席将来长大的绝对是个有学问的人。

图片

到了上学的时候,古典文集主席机会读了个遍,《孟子》、《四书五经》、《左转》等。那些写文章出来的典故,主席都是信手拈来。后来接触到了革命思想,他的一篇《论持久战》奠定了他的哲学理论思想的地位,也为他的高瞻远瞩打下了基础。

文化给了他自信,那么胆识给了他坚强的意志,面对敌军主帅他从未低过头,而且不论成功或者失败,主席先要反思事情发生的原因。对于敌弱我强的时候,他总能制定出战略方针取胜。如果敌强我弱,我为了东山再起也会先行撤退,这不是胆小怕事,是因为主席明白,没有必要做任何的牺牲。

图片

当年蒋逆发动内战时,胡宗南25万大军压到了延安,延安防守的人只有3万。主席立即下令撤退,决不能正面出击,这无疑是以卵击石。

那时候延安是中共中央的革命根据地,为了保存实力,果断地撤离了此地。

除了文化和胆识,主席最重要的素质还有集思广益。

对于领导人来说,胜仗打了无数,解决了农民的温饱,站到了权力的“巅峰”如果独断专行,那么下面的人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然而主席从未有过这样的情况,做任何事,都会集思广益,听从别人的意见,在战争中哪怕后来建了国,主席下决定的时候总是询问总理、朱老总等人的意见,只要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他都会认真对待一起讨论。

图片

这是工作也是负责任,他把自己的眼光放到最远处,他希望看到未来的中国发展得更好,主席曾说过:

“我就是人民的公仆,新中国就应该是人民当家作主。”

回顾主席的一生,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把自己的生命全部都奉献了出来,即便没有上过军校,他的思想也远超顶尖学府的各个将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