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是一件名耀世界的艺术珍品。 正是这座雕像,使罗丹在其生的最后时刻,把他的一只脚有力地迈进了现代主义的门槛。对于欧洲雕塑史来说,它是一个重程碑, 1891年,罗丹接受了制作巴尔扎克像的任务,罗丹非常敬仰巴尔扎克,认为他的巨著《人间喜剧》是自己的"圣经",因为它教会他如何观察和描绘,可以说,罗丹仅仅是为了巴尔扎克本人,为了伟大的艺术而创作的。 罗丹先去巴尔扎克的故乡考争察了一个月,又派助手找来许多和巴尔扎克形象近似的模特,据按此他做出了17个10尺高的巴尔扎克像,但最终仍没有一个能使他感到满意。此后,罗丹又重塑了好几个巴尔扎克像,却仍无一满叫意。尽管他已经按要求的尺寸做了近20座巴尔扎克像,但当他自认为尚未达到艺术的完满时,他仍不愿交出。 罗丹的助手﹣﹣女雕塑家卡谬建议给巴尔扎克雕像穿上多明我会长袍﹣﹣因为巴尔扎克在晚上写作和睡觉时就喜欢穿着这样的长袍。罗丹接受了这个建议,凭着他过去几年对巴尔扎克从精神气质到身体状态都已谙熟的经验,凭着这双已塑过几十座巴尔扎克像的训练有素的手,凭着久经酝酿而终于洋溢的灵感,神速地塑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巴尔扎克像。他穿着多明我会长袍,扬着那个头发蓬散、雄狮般的头,两只套在长袖里的胳膊下垂着,没有手,罗丹完全摒弃了古典的完美法则。 1898年沙龙展览会上,人们争相去看罗丹的两座雕塑《吻》和《巴尔扎克》。《吻》被人们接受了,但是《巴尔扎克》这个举世闻名的大文豪的纪念像,却引起众怒。当时的文学家协会主席皮斯内当场在塑像前怒吼:"巴尔扎克连手都没有,难道他是用脚趾头写书鸣?"巴黎市政厅也决定不允许在市内任何地方放置它。罗丹把巴尔扎克像拉到巴黎附近自己别墅的花园里。他坚信这是自己所做的最好的塑像之一,他说:"我的巴尔扎克像,他的动态和他的模样,使人联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环境……"是的,这是罗丹的巴尔扎克,是艺术家心中的巴尔扎克,是真实的巴尔扎克。 罗丹创造了高层次的美,这种美不是那些习惯了传统美的眼睛所能轻易接受的。他把巴尔扎克塑成一个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的样子。雕塑手法的毫无修饰,塑像表面的坑凸粗糙,却更增加了人物的粗犷豁达之气。一个洞察幽微的头脑,一颗顽强而又充满人性的心,一双锐利的眼睛,一个灵敏的鼻子……罗丹的巴尔扎克像则把这些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派雕刻的大门。 这座雕像一直在罗丹的花园中伫立着,陪伴罗丹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后的时日。罗丹去世22年后的1939年,法国政府才解除禁令,把这尊雕像耸立在街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