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关键词,不仅聚焦了中国在现代化转型中遇到的历史问题,也聚焦了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面对的未来问题,因而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质,已经成为观察现实问题的重要视角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立足点。 事实上,人类的发展具有共性,民族的发展具有个性,中华民族的发展就是由其文化特色和思维特色共同决定的,深刻体现了外在的历史与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问题聚焦和理论问题聚焦,是由主体的历史性和逻辑性决定的,具有鲜明的主体品质。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撑、道德基础、主体保证、伦理原则、发展范围,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现实根基、协调纽带、运行机制、必要条件。 从哲学范畴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的精神支撑、道德基础、主体保证、伦理原则、发展范型,都属于实体范畴;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物质基础、现实根基、协调纽带、运行机制、必要条件,都属于实践范畴。 从哲学发展史看,本体范畴与现象范畴的关系,是古典哲学的论题;而实体范畴与实践范畴的关系,是现代哲学的论题。那么,实体范畴和实践范畴是怎样的关系呢? 实践离不开实践的主体,从黑格尔开始的现代哲学,提出了哲学上关于现代性的重要命题“实体即主体”。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调的是文化实体,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文化主体,两者的关系就是文化实体与文化主体的内在统一关系。进一步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是: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等等,都是实体的属性;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等,都是实践的属性。 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深刻反映了黑格尔哲学“实体即主体”的思想,也符合中国哲学中“体用不二”的传统。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