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诗选注(二)

 百城主人 2023-08-01 发布于福建

钱钟书 蘭風書社 2022-03-31 12:29

收录于合集#宋诗选注64个

王禹偁

作者简介:王禹偁(九五四——一零零一年)字元之,钜野人,有《小畜集》。北宋初年的诗歌大多是轻佻浮华,缺乏人民性,王禹偁极力要挽回这种风气。他提倡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在北宋三位师法白居易的名诗人里——其他两人是苏轼和张耒——他是最早的,也是受影响最深的。他对杜甫的评论也很值得注意。以前推崇杜甫的人都说他能够“集大成”,综合了过去作家的各种长处,例如元稹说:“小大之有所总萃”,“尽得古今之体势”;王禹注重杜甫“推陈出新”这一点,在《日长简仲咸》那首诗里,用了在当时算得很创辟的语言来歌颂杜甫开辟了诗的领域:“子美集开诗世界。”

《对雪》

帝乡1岁云暮,衡门2昼长闭。

五日免常参3,三馆4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馀,晨炊且相继。

薪刍未缺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5。

因思河朔民,输挽供边鄙6:

车重数十斛,路遥数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

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

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7。

謇谔8无一言,岂得为直士?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

多惭富人9,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10

注释:

1.指北宋京都汴梁。

2.“横木为门”;引申为简陋的住宅。

3.皇帝每五天坐一次朝,臣子上朝拜见,这是汉代传下来的规矩。“免常参”就是豁免他五天一上朝的照例礼节。

4.指昭文、国史、集贤三馆。此诗约作于宋太宗赵光义端拱一年(公元九八八年),那时候王禹偁的官职是“右拾遗直史馆”。“右拾遗”是“谏官”,有批评和劝告皇帝的责任,所以这首诗后面说:“仍尸谏官位”;“直史馆”是“史官”,应该把皇帝的言行和国家的事故作真实的、毫无掩饰的记载,所以这首诗后面说:“岂得为良史?”

5.古人称冬雪为“瑞雪”。

6.“河朔”就是黄河以北。那时候宋跟契丹(自公元一零六六年起又改称辽)正打仗,王禹偁也向宋太宗献了“御戎十策”。北宋时抽民丁运输军粮的情况,李复《兵餽行》写得最详细,可以参看:“人负五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高卑日概给二升,六斗才可供十日。……运粮恐惧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餽军。比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尽将妇妻作男子,数少更及羸老身。”

7.有了“谏官”的职位而不尽“谏官”的责任。

8.不留情面的直说。

9.等于“富民”,富国裕民的意思。

10.等于“谢知己(之)勤勤”——对不住好朋友们热忱的期望。王禹偁虽然这样批评自己,但据当时各种记载和他自己的作品看来,他是个有胆量说话的人。

《寒食1》

今年寒食在商山2,山里风光亦可怜3: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4

注释:

1.清明前二日。古代风俗,这几天不举火,只吃冷东西,就是这首诗第六句所谓“禁烟”。

2.陕西商县。淳化二年(公元九九一年),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从此就常有忆恋首都汴梁的诗。这一首大约是淳化三年的作品;“今年寒食在商山”透露出他去年的寒食节还是在汴梁过的。自唐至宋,寒食清明是游玩宴会的好日子,宋代思想家邵雍的《春游》诗第一句就说“人间佳节惟寒食”。北宋时汴梁在这几天的热闹情景,我们只要看柳永《乐章集》里咏清明的两首《木兰花慢》词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就可以想象;中国艺术史上场面最巨大的一幅人物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里有到一千六百四十三个人和二百零八头动物——正是描写北宋汴梁的这种盛况。王禹偁诗里写“今年”在商州度寒食节的清静,意思说往年在汴梁不是这样的。

3.可爱,不是可鄙(“可怜有二义”)。王禹偁有首诗,《小畜集》里没有收,是把唐人的旧诗改头换面,写他贬官在外的心情:“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亦喜欢。”“亦可怜”就是“亦喜欢”。

4.替人家作了碑记、墓志铭等文章的稿费,当时所谓“润笔”。

未完待续。本文选自《宋诗选注》,作者钱钟书。

收录于合集 #宋诗选注

 64

上一篇宋诗选注(一)下一篇宋诗选注(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