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胜|福建·建瓯文庙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8-02 发布于上海

建瓯文庙,原为“建宁府文庙”,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城内东北隅,是八闽府级孔庙之冠。其始建于宋宝元年间,历经多次毁坏重建。现存文庙重建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落成。

泮池 图片来源:建瓯市博物馆

建瓯文庙是由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两庑、拜台、大成殿组成的封闭式古建筑群落,占地4688平方米。这些建筑均仿山东曲阜孔庙建制,分三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长达110.9米的中轴线上。庙的周围筑有高墙,配以门坊,黄瓦红垣,金碧辉煌。2013年,建瓯文庙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棂星门 图片来源:建瓯市博物馆

文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门,是一座三门四柱冲天式石牌坊。棂星门后有个半月形的水池叫作泮池,周朝时礼制规定“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泮池上有座“泮水桥”,又称“步云桥”。

入戟门,一座高1.02米、长17米、宽8.3米的拜台显得特别突出,拜台平面南侧边线是一条略呈“V”形的扇形边线,其造型为一本翻开的书册,昭示着文庙作为古代学校的教化作用。

大成殿 吴震 摄

文庙中祭祀孔子的核心建筑是大成殿,该建筑雄踞于石台之上,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四进十椽抬梁式木构架,明、次间施藻井(草架)。殿高17米,面阔五间33米,进深四间21米,内檐由34根楠木组成柱群。内柱间均以横额和普柏枋作90度衔接。内檐柱础皆为宋物,其为复盆式,具有明代早期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大殿中满屋子的歪柱,34根楠木柱子都是纯天然取材,未经过任何的人工取直,按宋代营造法式,斗拱交错,虽看上去歪歪斜斜,但柱歪力不歪,支撑起大成殿,这种歪中取直的建筑风格正好体现了孔老夫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大成殿内梁架 图片来源:建瓯市博物馆

在文庙大殿的右后方还藏有一块大青石碑,是国家二级珍贵文物。全碑画面清晰,碑上的孔子像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画的布衣孔子,左下角刻着“明嘉靖丁未秋浙江黄严符验摹刻”,有着近500年的历史。

青石碑刻 图片来源:建瓯市博物馆

文庙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醒目的标志。对建瓯文庙的保护和开发,让这一宝贵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得到了有效发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