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当年高考中榜时的难忘情景/汤润芝文

 鲁西文苑 2023-08-02 发布于山东

  

 

回忆当年高考中榜时的难忘情景

汤润芝
    

       2023年的高考已经胜利结束了!今年又有一千多万名莘莘学子陸续收到了大后学通知书!激动、庆贺、兴奋、期望,充滿了各个校园和千万个家庭!对我来讲,可喜可贺的是今年我的侄孙和长孙女又都以高分分别被西工大航空航天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录取!看着他们新颖又富有内涵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充滿喜悦自信的笑脸,作为一个年近八旬的长辈,我无比激动和自豪!这又自然引起对59年前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情景的点滴回忆!

        1964年,我艰难且圆满地完成了聊城三中高中三年的学习,并顺利参加了全国大学的统考。年长的同志都知道,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异常艰苦,尤其是从56年到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含人为因素)期间,能够吃饱一顿饭是每个人最大的期盼和奢望!可以想象,正在长身体增知识的万千年轻学子们,天天面临忍饥挨饿、冬冻暑热和学习压力的严峻考驗和煎熬!特别是1961年全国高中大幅度精简压缩,象聊城一中、三中这类重点高中当年仅招收两个班,计92名新生,其他县的一中只有一个班的名额。即使这样,还有部分学生因家庭生活极度困难而被迫退学!有如此艰难经历的高中毕业生,若能升上大学是万般侥幸喜悦和值得嘉贺!

       我作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经过政审和体检,面临参军丶考军校和升地方大学的多种选择。当时我是多么渴望能考上军校呵!其次是当个技术兵,也是良好的期待和结果!这和父母的愿望完全吻合,如出一辙。我和父母几乎都没有做上地方大学的任何思想准备。其原因一是对军人的尊敬和热爱,二是生活实在困难,无能力再为我上大学而筹资。于是我和全家都漾溢在对军校和征兵的热切期盼和憧憬中。

       1964年是7月下旬结束高考的。至八月中旬我也未收到录取的信息。实在按捺不住,于是我约着家住北陶的同班同学杜增昌,二人骑着借来的自行车,途经120多里来到母校聊城三中。赶到时天已傍晚,一进校门就遇到教代数的高文秀老师。高老师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俩:“汤润芝,你考上哈工大;杜增昌考入山大。通知书都在你们班主任赵道林老师那里”。我得知后心里也算踏实,但不兴奋,更多的是忐忑。于是我们到了赵老师处,考入同济的孙林安也在场。赵老师对我们班的录取成绩和我与杜增昌等同学考入名校都十分滿意!我们拿着入取通知书并且互相传換翻阅着,相互问候和祝贺!听老师们说,考入哈军工、空军工程和空军气象的祝士春、李学志、汪保明等7名同学仅提着个塑料兜就轻装入校了!我內心充滿了极大的羡慕和神往!

       第二天,我揣着哈工大入学通知书和杜增昌一起从母校聊城三中骑着自行车朝老家奔去。120余里的路途中,我忧虑的是如何面对父母,他们怎么能凑得起几十元的上学费?一进家门,看见老母亲正坐在堂屋外面纺线。她看见我立即露出期盼和喜悦的面容。当我告诉她因我红綠色弱没有军校和技术征兵的资格,考上地方院校第一志愿哈尔滨工业大学了,她立刻愁容满面,唉叹声不断。因为要凑齐几十元上学费用而犯难!待父亲和兄长回家后,全家也都为此一愁不展!咋办?不上,太遗憾!上,钱怎么弄呵?不一会儿消息传遍近邻,亲邻们也都到家里来了!七言八语,多数也都为我是全村历史上第一个考上大学,经我介绍,哈工大是名牌,还是国防科委名校而高兴祝贺!他们也都劝我父母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上大学。经邻居亲戚规劝,众人齐思广议,只好卖猪卖羊,并依托在农信社工作的姑夫贷款,好不容易凑集了八十元钱。

       1964年8月22日,我背着六十多斤行囊从家到40里开外的县城冠县,又乘长途汽车赶赴禹城火车站,然后坐上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的火车,历经四十多小时来到了哈工大。当办理完了一切入校手续并简约备齐生活学习用品后,就毅然决然将剩余的30元寄回老家,以偿还家中的贷款。我深知父母为培养我的艰辛付出,六年的大学生活,以每月18.5元的助学金勤俭为生,基本上再未从家中要钱。衣服件件补丁罗补丁,被褥自己折洗,且都由自己补缝。大学期间我刻苦学习,积极上进,一入校就当上了年级学生干部,入学第一周我那篇《一个乡村穷孩子跨入哈工大所思所想》还登载在哈工大校报上。入校次年也光荣入党,努力以自已的行动未辜负父母重托和国家的培养。

        近一个花甲过去了,现在与当年今非昔比。但往日情景恰似昨天,现在回忆起来落泪心酸,感慨万千,也励志弥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