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6年山东民警上门收枪,老人不从,说“枪是粟裕给的”,最后怎样|建国|华野|莱芜|将官|山东省|国防部|战争法

 君临天下100 2023-08-02 发布于湖北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127期。我国法律禁止公民持枪,这是人尽皆知的。但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近代曾连续经历多次战争的原因,我国民间还有一定数量的枪支,被部分百姓私藏。公安部门一直在收缴这些枪械,以维护社会治安。1996年8月,山东莱芜警方接到线索后,前往一名老汉家中“收枪”。



老人名叫滕西远,是莱芜口子镇人。两名民警上门后,开门见山地告诉他持枪违法,并让滕西远立即交出两支手枪。滕西远闻言怔了一下,随后不慌不忙地说:我家里是有两把枪,不过这枪你们不能拿走。老汉转身进了里屋,还让警察同志也一起跟着进来。滕西远慢慢打开柜子,拿出用红布包裹着的老式手枪,工工整整地摊开摆在床上,跟民警讲起一段往事。



“1938年,我在莱东参加八路军。”老人摩挲着手中的一把老枪,继续说:“刚参军时没有枪,我用刺刀捅死了第一个鬼子,上级就让我留下了这把匣子枪,这枪跟了我快六十年了。”滕西远提起当年的经历,眼中闪着光:另一把就更珍贵,解放战争打南麻的时候立了功,粟司令在表彰大会上亲自把枪挂在我脖子上。老人笑了起来,还问了民警一句:粟裕大将,你们俩知道么?他说我是孤胆英雄,提拔我当连长。



警察同志本来是上门执行公务的,却被老人说得云里雾里。粟裕威名赫赫,民警当然知道,华东野战军也确实长期在山东境内作战过,1947年的莱芜战役就是华野打的。然而仅凭滕西远的一席话,想要“不交枪”是不现实的。老人清楚这一点,于是缓缓解开上衣扣子,露出了身上的枪伤,足足有五处。他告诉民警,自己在战争年代立过8次功,仅个人一等功就有3次,每一次几乎都丢掉性命。口说无凭,滕西远又拿出了保存多年的奖状和老部队在八十年代专门开给他的批条。



批条上写得清清楚楚:准许滕西远妥善保存两把手枪,作为纪念。事情到了这一步,大大出乎警察同志意料,两人基本相信滕西远老人的革命履历,明白眼前坐着的是一位了不起的战斗英雄。民警很年轻,听完老人的事迹后眼含泪花。但公事公办,像老英雄这样的情况能否继续保存枪支,一时间他俩还做不了主。警察同志让滕西远暂时把枪收好,等到主管部门有了指示,他们再及时跟老人沟通。



应该说这两位民警的处理方式还是很妥当的,讲原则又不乏灵活。最后事情的结果如何呢?经过公安部门与部队核实,滕西远的革命履历完全属实。不仅如此,建国后滕老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带领战友击毁过美军的M26潘兴坦克。很多事情老人并没有都告诉民警,他十分谦和,只想保留那两把枪而已。枪支保管问题信息不对称,这样的事情如今一般不会发生,但九十年代却是存在的。



滕老的“宝贝”,最终如愿保住了,这两把纪念手枪至今陪伴着他。不过老人年事已高,公安部门将他的十几发子弹收走了,以防枪支走火出现意外事故。九十年代媒体还不发达,后来随着宣传力度逐步加大,滕西远老人多次登上央视和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亲口讲述革命故事。如今滕老已是98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堪称“活着的传奇”,他的红色事迹对后辈非常有教育意义。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