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进入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正是多种病害容易发生的季节,如蔬菜、瓜类、葡萄等作物的霜霉病、疫病等,这些病害发生快、传播也快,一旦发生,势必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虽然市面上各种新型杀菌剂层出不穷,但多是以预防为主,治疗性的产品少之又少,大多还是依靠那些老牌的杀菌剂产品,比如今天我们将要分享的这个杀菌剂——烯酰吗啉。
 烯酰吗啉是一种肉桂酸类化合物的衍生物,也是吗啉类杀菌剂的第一大产品,最早于1988年首次报道在法国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和马铃薯、番茄晚疫病等,1992年由壳牌公司(现巴斯夫)开发,作为一种防治霜霉属病菌的高效杀菌剂正式上市,后被逐步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类、瓜类、果树类上的霜霉病、晚疫病及烟草、马铃薯黑胫病等卵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 烯酰吗啉对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病原菌特效,除游动孢子形成及孢子游动期外,对卵菌的其它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作用,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破坏病菌细胞壁膜的形成,引起病菌孢子囊壁的分解,从而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尤其对孢子囊梗和卵孢子的形成阶段更敏感,若在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前用药,则可完全抑制孢子的产生。简单来说,烯酰吗啉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对病菌起作用:①阻止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起到预防作用;②渗入植物组织中,杀灭被侵侵染部位的真菌菌丝,实现治疗作用;③通过抗孢子作用,能阻止病菌孢子的形成,减少侵染源。 (1)适用范围广。烯酰吗啉对霜霉病、霜疫霉病、晚疫病、疫病、黑胫病等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适用于黄瓜、西瓜、甜瓜、苦瓜等瓜类作物,番茄、辣椒等茄果类作物,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葡萄、荔枝等果树以及烟草、人参、三七、牡丹、蔷薇科观赏花卉等各类作物,可防治黄瓜霜霉病、甜瓜霜霉病、芋头疫病、辣椒疫病、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等。 (2)内吸性好。烯酰吗啉具有强内吸性,用于叶面喷雾,药液可迅速进入叶片内部;用于喷淋苗床或灌根,药液可通过根部吸收后,迅速疏导至植株的各个部位,既能够阻止孢子萌发,又能避免孢子再次侵染,发病前后均可使用,耐雨水冲刷,喷药后1小时遇雨,药效几乎不受影响。(3)混配性好。烯酰吗啉可与多种不同机制杀菌剂复配使用,如代森锰锌、丙森锌、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百菌清、福美双、咪鲜胺、唑嘧菌胺、中生菌素、氨基寡糖素、异菌脲、三乙膦酸铝等,既扩大杀菌谱又延缓抗性产生;虽然与甲霜灵、霜脲氰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烯酰吗啉与两者无交互抗性,也可进行复配,互相增效。 烯酰吗啉主要通过茎叶喷雾防治病害,植株茎基部受害的也可对茎基部及周围土壤喷淋,发病前后均可使用,在发病初期使用效果更好。(1)防治黄瓜、甜瓜、苦瓜等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可从初见病株时开始,每亩用80%水分散粒剂20-25克,或50%可湿性粉剂30-40克,兑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莴笋、大葱、洋葱等霜霉病,可在发病害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施药1次,注意与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重点喷洒叶片背面,连续施用3次。 (2)防治瓜类及蔬菜的苗疫病、猝倒病、茎基部疫病等,可从初见病株时开始,用80%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或50%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药液,浇灌或喷淋植株茎基部和苗床,10天左右1次,连续用药2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与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3)防治葡萄、荔枝或根部病害时,可使用80%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或50%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喷雾或喷淋。 (1)抗性问题。随着上市时间越来越久、使用次数越来越多,各种药剂都会遇到抗性的问题,烯酰吗啉也不例外,针对抗性问题,很多人觉得有抗性了换新药剂就行了,而实际上,新药剂的上市速度,远远赶不上抗性产生的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长期重复使用单一药剂,每季作物使用不要超过2次,通过混配和交替用药,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也能减缓药剂抗性的产生。(2)烯酰吗啉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与乙磷铝混用应现混现用,用于黄瓜、辣椒、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苗期时,应酌情减少药剂用量,喷施时药液应均匀,以避免出现药害。(3)烯酰吗啉在作物花期及果实膨大期使用安全,持效期在10天左右;对蜜蜂、家蚕、鸟低毒,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毒,施药时一定要远离水产养殖区。· 查农药 丨 查病虫害 丨 查农药登记 丨 查肥料登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