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知识”十种德相

 微信用户xp0bm9 2023-08-02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本文讲“所依善知识之相

这里所指的善知识,不是广义上的善知识,而是特指能够引导学人,渐次进入大乘佛道的大德高僧、具德善仕...

如《经庄严论》云:

知识调伏静近静,

德增具勤教富饶,

善达实性具巧说,

悲体离厌应依止。

就这么简明的几句偈颂,就基本包含并指出了善知识应该具备的全部条件跟德相...

1、调伏

自未调伏,

而调伏他,

无有是处..

所以这个善知识必须得是先能调伏住自己身心的人,自己都不能调伏怎么调人家啊...

如果仅仅只是稍微、随便学修了一点,就张罗着给自己塑造个大德高人的形象,实际啥也没修没证,那这个德名就是假冒的、包装出来的,这样的山寨善知识对自他其实全无益处..

所以这个善知识需是依照佛正法,调服自己身心的人..怎么调伏啊?所谓调伏,佛法叫做“尸罗”也就是戒..先能够戒住自己的身心相续,能静下心来,修止、得定...最近刚好在《圆觉》专辑也讲到这个..

链接:先修奢摩他还是先持

戒、持戒、究竟戒而无戒..以此尸罗调伏心马,要有这个能力...

图片

2、寂静

在以戒调伏的基础上,因为有那个正知正念,所以“令心发起内寂静住”这个简单说,就是能令内心寂静、能够修止入定、有那个定力功夫...

链接:“宴坐”修止的心法

3、近寂静

就是那个奢摩他修的还不错,定力都到了一定程度了,进而能够生起慧观,从而明悟真义、生起大智慧..戒定慧三学这都具备了啊..这还不够..

4、教富

什么是教富啊?就是对那个三藏经律论,成就多闻、教量比较通达、基本圆融无碍...这还不够..

图片

5、达实性

什么是达实性啊?就是得通达无我空性,这个就叫“殊胜慧学”,或者现证诸法实相、明心见性..如果还没见性,教理通达那也勉强可以给人家讲点法..

如果闻思、教量都还可以..可是跟人家学人差不多,或者还不如人家,那这个师生关系就不圆满,所以这个善知识必须至少得有一种德相比学人更增上、更强一点...

如果跟着各种德相都比自己差的人学,那就很难进步;如果跟自己齐平的人学,那就始终还那样..所以应当亲近、依止“胜自者”也就是比自己强的人...

如果人家全面都比自己超胜,包括戒、禅定、大智慧都具备,如果能够战胜我执、我慢、自负..跟这样的善知识学,那就最胜..

图片

这里还要知道那个诸佛、诸菩萨、祖师大德是怎么度众生的啊?

诸佛非以水洗罪,

非以手除众生苦,

非移自证于余者,

示法性谛令解脱。

非以水洗、非以手除、非移自证..而是通过讲正法、讲真理是吧..所以这个善知识还需要具备:

6、善巧说

怎么引导学人、怎么建立次第..怎么运用语言、文字、譬喻..说法有那个善巧方便,能将法义巧妙的送入学人心中...

7、具悲愍

那个说法之人的心,必须是清净无染的,不是为了要获取什么知名度、称赞、流量、富贵什么的..也就是用那个悟后的菩提心、慈悲心而说法的人..

链接:真正的菩萨是怎么来的

8、离厌患

数数宣说无疲倦,

能堪忍宣说苦劳..

反反复复的说也不嫌烦,能耐得住说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各种麻烦、各种苦...

图片

这么多德相里面,具备戒定慧三学、通达实性、悲愍心,这五个是最重要的..能够具备这五个德相的善知识,无论是谁,真能依止都能获益...

《三摩地王经》云:

末世诸苾刍,多是无律仪,

希欲求多闻,惟赞美尸罗,

然不求尸罗..

如果只是喜好多闻,对于戒定慧解脱等诸所学处,不乐修持,只是赞美多好多好、怎么怎么样..或着搞个寺庙道场,却发心不清净,不是为了功德就是为了混饭,这样的人就不堪任为善知识...

《菩提道次第》还有几段形象比喻这种末法时代情况的描述,为了避免初学观过失,所以此处略去...

总之,要修行、得解脱,那个善知识很重要..世间有那么多众生,哪些能解脱啊?必定是不那么自我,心能依佛、佛法、善知识的人..所以学人应当了知那个真善知识的种种德相..

具备了一些德相、欲作学人师的,也应当明白这些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努力具足如是德相...

图片

由于时代发展的缘故,尤其到了末法时代,德相完全具备的善知识实在是太难得了..遇不到怎么办啊?

《妙臂请问经》云:

诸能完其如是德,

于诤世中极稀故,

半德四分或八分,

应依如是咒师伴。

能完全具备那些德相的善知识“于诤世中极稀故”,关于“世”看现在像不像...所以具备一半、具备四分之一、具备八分之一的也行..八分之一是最低标准.....

:《菩提道次第广略论》为宗大师集结,是汉、藏几乎所有佛学院的必学教材之一,原文文辞比较晦涩难懂,一般学人都需要花很多年却只是在消文、嚼甘蔗皮上...以上专辑文章是笔者在早年学过三遍,又经过多年学禅修禅之后,重新温习取其精要核心要点,以现代通俗、简明易懂的语言半说半译出来的,相当于砸开核桃皮、取出核桃仁...因为是现读现译现写,如有重要错缪、要点遗漏,欢迎诸佛学院的高材僧、广论班的高材生纠正、补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