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医正骨与“骨圣”双桥老太太罗有明的故事

 南京栖霞百仁 2023-08-03 发布于江苏

山东

{  双桥老太太罗有明 }

先有罗老太太,再有新医正骨

  提起“双桥老太太”罗有明,在偌大个北京城,可谓家喻户晓:行医80余年,治愈患者10万,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20多个国家派专家学者前来学习罗氏正骨术。走进这位趟过百年历史长河的世纪老人,你会从她真真切切、真真实实的人生中,感受到中国的百年沧桑。

她行医90年,邓小平为她出钱开医院

早期罗有明在医院时的行医视频

早期罗有明在医院时的行医视频

传承300年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炕头上飞出金凤凰

1900年,罗有明出生在河南省夏邑县城东南的罗楼村。罗家世代行医,其罗氏正骨术传单不传双。罗有明有兄弟姐妹5个,按家规,她属于不传之列。然而罗有明在兄弟姐妹中最善良、最聪明、最勤奋。祖母行医时,兄弟们怕苦怕累,常常是一拔腿就跑了,罗有明就帮祖母找挤带,拉胳膊拉腿,拿工具,边看边学。5岁时,祖母让她和兄弟们排队摸病人的骨头,兄弟们谁都摸不准,只有罗有明摸起来既轻又准。于是,祖母破例选择她成为罗氏骨医的第五代传人。祖母与祖父相继去世,18岁的罗有明便开始独自行医,不曾想就此投入了80余年的春秋,另其祖传绝技日臻精湛。周总理夸赞她是“炕头上飞出的金凤凰”。

心如菩萨

罗有明好像生来就是救人救难的,被人们尊称为世“活菩萨”。在请她讲治病救人的故事时,她说:“给患者治病的苦啊笑啊,八天八夜都讲不完。”那就讲讲感情投入最深的一次吧。随着思绪拉回过去,罗老太太娓娓道来:

  “那是刚刚解放时,辽宁的一位青年妇女带着她的小孩上火车,车子开动时,小孩不幸摔下去,摔成了脑震荡,胳膊和腿也摔坏了,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已是半个死人。送进附近医院,人家不能治,把他搁在楼下候诊室。我心软,见人家有苦,我的眼泪就哗哗地流。我就找个病号把他抬出来,他满身都是鲜血,而他妈妈已吓的茫然不知所错,只是一个劲苦。我用盐水把小孩身上洗干净,送到一家小旅店,那妇女又没有钱,怎么办?我只好跟店主商量,过几天后再交钱,因为我常给他家看病,他同意了。但小孩因痛昼夜大哭,那妇女也老是哭,没多长时间人家旅店就不愿意了。我把小孩带回我的小屋,搁在我的炕头上。我每天都给他推啊、捏啊、揉啊,我儿媳也帮忙。数月后,小孩渐渐好转起来。那小孩成人后,娶了媳妇,他妈妈有孙子时,还来我这儿报喜呢。”说到最后,罗老太太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此刻,满室阳光,老太太的满头银发和一身白大褂,使人感到圣洁、崇高。

两袖清风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几十年来,她救治的病人不计其数,该造了多少级浮屠啊!刚解放时,罗有明在部队医院,每天看几十号病人,黑压压一大片,挤满了门庭,而她却不拿一分钱,是全国唯一不拿工资的医疗工作者。周总理曾批示给她配一辆崭新的轿车,罗有明却说:“我不用车,也没地放。开会干啥的,来车接我就行了。”1984年,上海轿车长要送她一辆上海轿车,她又婉言拒绝了。1985年,国家卫生部要送她一辆尼桑轿车,这次她欣然接受了:“就给一辆救护车吧,接送病人方便。”罗有明的确不爱钱财,要说经济收入,80余年,看了那么多病人,她早该成为亿万“富婆”了,但她却一次次把发财的机会拒之于门外。

她说:“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要那么多钱干吗?存银行也没用,能吃饱能穿暖就行了。我是爱国爱人民的人,不是爱财的人。人家胳膊、腿断了,或有病治不了,这是人家的损失,是人家的痛苦。为人家治好病,对他们好,我就想这个。”说话间,老太太撩起白大褂给我看,她仍穿着对襟衣裳,布料低档,穿着和农村老太太没两样。

欲说还休

17岁那年,一张大红贴,罗有明嫁到县城东关王家,与王治中结婚。王家是穷苦人家,常常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对于贫穷,罗有明并不感到害怕,她可以靠自己的医术,获得些收入来养家糊口。她感到幸运的是,丈夫心眼好,为人善良,婚后夫妻感情也不错。然而有一年豫东大旱,颗粒无收,农民们纷纷外出逃荒要饭。王治中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也为了活命,只好加入逃荒大行列。罗有明与丈夫挥泪告别。熟料,这一去,竟是20年杳无音信。

丈夫走后,罗有明以瘦小的身躯撑起家庭的重担,用尽心血尽着儿子、媳妇、嫂子三重责任。那段岁月真是比黄连还苦啊,不仅贫穷困扰着她,心里还时时牵挂着不知生死的丈夫。左等右盼,直盼到她愁苦的思绪变成几缕白发。20年后,罗有明在陕北找到丈夫王治中。丈夫不仅还活得很好,他已是红军干部了。20年生死两茫茫,夫妻终于相聚,恍如隔世。从此,夫妻二人便随部队南征北战。丈夫在前线打仗,她在后方救护伤病员,也是聚少离多。解放后,罗有明随丈夫住进北京,由于她医术高超,使她经常走访于中央领导的家里。旧中国的女子都没有名字,罗有明也不例外,结婚后,叫王门罗氏。她现在的名字还是周总理取的,那是她去给邓颖超看病时,总理说:“都新社会了,得有个名字。你不是很有名吗,我看就叫罗有明吧。”

  住进北京后,罗有明和丈夫过了一段安稳、幸福的日子。可是,王治中在战争时期脑部和腿都受了重伤,成了一等残疾,在“文革”前因病去世。“我能替代他多好啊,他可以多享点福。但我可以替他多做点好事,为国家多作贡献。”

  ”一个人活在这世上,没有一点风险,不遭遇一些困难,是不可能的。但没有过不去的事。遇到难处时,想着往前走,就行了。”

  老太太确实闲不住,但毕竟岁月不饶人。老人家已把这所医院的重担压了她的传人罗金殿教授的身上。一世纪的操劳,她该安享晚年。

  时过境迁,2008年罗有明老太太辞世,享年108岁。罗金殿教授岁月苍老,罗氏正骨的传承与发扬的重担也落到第八代传承人重孙女罗亚鑫身上。

  2016年原罗有明骨伤医院停止营业,但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骨伤患者慕名而来,罗氏正骨法的第八代传人罗亚鑫带领原医院的治疗团队来到北京四惠中医医院,继续接诊各地的骨伤患者,让罗氏正骨继续救济国民,也为了将罗氏正骨法这一国宝传承发扬下去。

 现如今罗亚鑫在四惠中医医院内出诊,已小有名气,每当患者称赞时,她总是说:“比太奶奶我还远远不够,我还要更加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