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怎样写出古拙老辣的厚重感?王羲之两个用笔动作,力拔千斤!行笔速度辅助很关键!

 北京周自牧先生 2023-08-03 发布于北京

书法作品压不住纸,油滑轻飘。

问题往往出在,书法线条上——没有古拙的厚重感。

书法线条出现力感,老辣的质感,厚重感,往往需要好几个用笔动作。

而不是简单地一拖而过。

平拖线条是没有力感,没有厚重感的。

王羲之也用平拖线条,但王羲之会加用笔动作,增加线条的老辣和厚重感。

比如你一个动作平拖而过,油滑轻飘。

而王羲之会增加用笔动作,三过其笔,一波三折,书法线条就会厚重老辣起来。

道理很简单,就像你刷油漆。

你刷一下(一个动作),和你刷一下回一下(两个动作),效果肯定不一样。

两个动作的肯定有厚重感。

今天讲的是王羲之挫笔笔法。

图片

如上图箭头所指处就是一个挫笔。

挫笔的效果,会让人感到用笔古拙厚重感十足,很有力量能压得住纸。

这种笔法看起来有力拔千斤的粗犷,所以古拙厚重感很强。

挫笔的动作要领。

就是一去一回两个动作。你想象一下用锉刀挫东西的情景,一去一回力量很大。

写不出挫笔的力量感,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很多人写到笔画末端直接停笔,

或者抬笔走了,没有继续按住笔锋做回挫的动作,力量感就会少很多。

少了这一个回挫的动作,线条就会没有王羲之那种厚重感,老辣感。线条显得比较轻浮。

二是,不注意这两个动作的行笔速度。

做回搓动作时,稍微慢一点。有一个驻笔回顶的动作,这是个发力过程,不能一带而过。

行笔一快一慢,节奏感很强。

王羲之说,涩劲从疾势中来。

挫笔去的动作稍微快点,回搓急刹车的顶劲的力量感就会越强,涩劲就越强。

表现在书法线条上,就是线条的厚重感,力量感。

初学者往往不注意这两个动作的行笔速度,

回搓力度就会大大减弱。线条缺少节奏感,厚重感。

另外说一点。

做回挫这个动作,除了增加用笔的力量感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倒下的笔锋回直,你写下一笔时不必再掭笔了(在砚台里整理笔锋)。

很多人有写一个字掭一下笔的习惯,这是不对的,你这样写字会没有墨色的自然变化,字就会死板。

你写挫笔时,做一个回挫的动作,笔锋调正后,直接写下一笔就行了,这样不会影响字的气韵流畅。

结束语:

书法线条的起止动作,很重要。

一定要把动作做足了,才能写出笔画的厚重感。

如果简单的敷衍,观感是能察觉出来的。

老书法家形容笔力,用力透纸背这个词。

这绝不是夸张。很多老书法家还有翻过宣纸,看笔力效果的习惯。

墨浮在纸上,和墨入纸中,甚至透过纸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墨浮纸上,书法线条油滑轻浮,压不住纸。

墨入纸中,书法线条就老辣厚重。这就是笔力强的结果。

现在很多同学的笔法问题,就是少动作,敷衍行笔。

比如该收笔的,不收。那么在这个节点上的力量感就会小很多。

而古人往往在这个节点上收一次笔,没收好,再收。

表现在这个节点上肯定厚重感强。

书法是一门严谨的艺术,笔笔到位,力量的美感才会写出来。

原创作者:墨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