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相传是秦代书家程邈所作。程邈,字元岑,秦代下杜人,初为县之狱吏,他对文字很有研究,后因得罪了秦始皇,被囚在云阳(今陕西省淳化西北)狱中,覃思10年。他感到当时官狱公牍繁多,篆书结构复杂,书写不便,因此就动脑筋把它改革,在原来大小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削繁就简,变圆为方,拟定了一批日常应用的标准隶书,成隶书3000字奏之。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而且起用为御史,并以其所造的隶书发交官狱应用佐书,故曰“隶书”。唐代虞世南《书旨述》谓其书朴略微奥。所以世称程邈为“隶书之祖”。 01 隶书起源 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汉代。隶书的历史遗存主要有二大类:简帛书(书写在竹木简牍和丝绸);石刻文字(包括碑刻和摩崖)。 1、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一些帛书和简牍已可窥见篆书向隶书演变的迹象(如《长沙子弹库楚帛书》《青川木犊》等等),并在字形和笔画上呈现早期隶书的特征。 2、秦代 秦代《云梦睡虎地简》突破篆书圆转均衡的形态,结体趋于方正,笔画多作方折,波浪笔势明显,可视为隶书的雏形。 3、汉代 汉代隶书可分为西汉简帛和东汉碑刻两类。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西汉《武威汉简》、《甘谷汉简》、《居延汉简》,点画跃动,波挑夸张,书风质朴粗犷,率真自然,已有鲜明的隶书形态。 4、东汉 东汉时期,是隶书高度成熟的阶段,大量隶书碑刻或方正雄伟,或秀丽典雅,或凝重朴茂,或浑穆古拙,绚丽多姿,法度谨严,达到了隶书艺术的颠峰,成为倍受尊崇的学习和借鉴的典范。除碑刻外的摩崖石刻依山书写和凿刻而成,大气磅薄,恣意天然,是东汉隶书的另一个典型。 5、汉末至明代 汉末至明代,隶书显露颓势,以蔡邕所书《熹平石经》而论,虽有以隶书正体规范文字的作用,但笔画刻板,形态僵化,成为隶书的“馆阁体”,对隶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唐代以后的书家以楷书笔法人隶,古意全失,隶书更趋衰微。 6、清代 清代因碑学蔚成风气,汉代碑刻得到空前推崇,书家直取汉隶法度,促进了隶书的中兴。这一时期有邓石如、伊秉绶、西泠诸家、赵之谦等人,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匠心独运,写出了极具个性的隶书,使隶书得到了发展和创新,并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园地中形态独具的奇葩。 7、民国至当代 民国至当代虽有大量擅写隶书的书法家,且技法精熟,但总体是清代隶书的延续,无创新之举。 概括讲,隶书起源于战国,盛行于东汉,复兴于清代。 02 汉隶碑石刻 下面介绍几种汉隶碑石刻: (1)《石门颂》,东汉摩崖石刻。汉桓帝二年(148年)汉中太守王升为歌颂杨孟文开通陕西褒斜谷石门的功绩,在石壁上刻此颂文。《石门颂》书法隶势瘦劲,笔意恣肆,挺拔有姿,雄健舒畅,别具风格,为汉隶极盛时期的作品。 (2)《乙瑛碑》,东汉桓帝永兴二年(154年)立。此碑立在今山东曲阜孔庙中。乙瑛为鲁相,他在汉元嘉时(151——152年),奏请在孔子庙中设置守庙的百石卒史,所以取名。碑中刻有公牍和乙瑛的赞辞。《乙瑛碑》书法雄秀工整,传为钟繇所书,属于飘逸秀丽一路字体。 (3)《礼器碑》,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立。碑文中多用隐语,大抵为赞颂韩敕修饰孔庙建造礼器的事。《礼器碑》书体扁平丰茂,瘦劲挺秀,属于工整一路作品。 (4)《华山庙碑》,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立。徐浩《古迹记》以为蔡邕书。《华山庙碑》书体工整精致,实为佳作,惜因地震损毁。 (5)《史晨碑》,也称《史晨前后碑》。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立。《史晨碑》书法工整,有神韵超逸之致。习隶书的人喜其结构谨严,便于临摹,多取以为范本。原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 (6)《西狭颂》,汉灵帝建宁四年(171年)刻。碑文为歌颂武都太守李翕功德而作。《西狭颂》为摩崖石刻,字体方正,气势雄浑,属于方劲高古一路作品。 (7)《熹平石经》,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刻石,蔡邕书。《熹平石经》字体方正,结构谨严,确为汉隶标准字体,对后来隶书的发展变化以及演变到楷书,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8)《曹全碑》,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立。碑文中记载曹全简历,说他任郃阳令时,收集流亡,能使乡里安定,令人感激。他的部下属官王敞等,刻石功记。《曹全碑》书体平扁匀整,用笔方圆兼备,流利婉畅,美妙多姿。此碑现在西安碑林。 (9)《张迁碑》,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立。碑文记载张迁的政绩,他的故吏韦萌等,为了表彰他,因此制表刻石。《张迁碑》书法端正朴茂,严密方整,而多变化。用笔以方为主,于朴厚中见劲媚。碑阴题名,亦流畅自然,为人所称道。 以上九种,都是汉隶中最知名的。此外属于工整精细一路的还有《尹庙碑》、《武荣碑》、《孔褒碑》、《李孟初神祠碑》等;属于飘逸秀丽一路的还有《孔彪碑》、《沈府君阙》、《韩仁铭》等;属于奇纵恣肆一路的还有《杨淮表记》、《刘平国颂》等。 03 隶书特点 刘熙载《书概》云:“篆书取力命气长,隶书取势险节短。”隶书是在篆书圆笔的基础上产生了方笔,字形取势扁平,笔画一波三折,出现“蚕头”、“燕尾”。要讲隶书的特点,就要与篆、楷相比较。因为隶书承篆、启楷,相互联系,继往开来,一脉相承。下面试举图例说明: 篆、隶、楷对照表 看字一目了然:篆字修长,楷字正方,隶字扁平。但又不能一概而论。隶书的体势多取横势,波磔向左右两边舒展。当然,隶书也并不要求将每个字都写成扁方形,横画较多的字也可以写得长些,要顺乎自然。如《张迁碑》中的“尚”、“如”字均是扁平,“书”、“爵”字则写成长方。要因字立形。 从上面所举的九种隶书刻石看,字形扁平的居多。但《熹平石经》却是字字方正,书体结构和笔法特征,接近楷书。 04 隶书笔画 隶书的笔画,比较有代表性,最易记忆的特点是“蚕头燕尾”。“蚕头”因其形酷似蚕头而得名。也有人说似鹅头的。不管是蚕头还是鹅头,都是说隶书的起笔一般都是藏锋,把笔锋裹起来,通过运笔的转动,起笔部分出现了蚕头或鹅头状。“燕尾”者,横画的末端象燕子的半片尾巴。但对这半片燕尾,历代书家则大作文章,各施其技,有的刚劲古拙,若“奔雷坠石”;有的含蓄飘逸,如“龙腾虎卧”,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的风格。以下简述几种笔画特点: 1. 平画:要平直,不要象楷书那样左低右高,起笔不要有斜角,收笔不要有顿头。如“二”字; 在书写过程中,平画有时会有俯仰的变化,如“亡”字: 平画用笔也有方圆之分。《张迁碑》的笔画以方笔为主,正锋直入,取势短险,笔短而意长。而《曹全碑》多用圆笔,笔画凝重,笔长而势足。 2.竖画:写法与平画同,要求从头到尾用笔力匀,收笔不应有楷书那样垂露的锋势。如: 3.波画:落笔取逆势,然后略提锋转向,中锋行笔,收笔顿挫后,逐渐向右上方提锋收住。 4.捺画:写法与波画同。要送锋入笔,,顿挫后提笔收住。《礼器碑》的捺画落笔轻,行笔逆而带侧,顿挫重,波尾大而成方角。 5.撇画:撇画也是隶书的特征之一,比较难写。起笔同竖画,行笔顺势弯弧适度,笔锋逆行,驻笔后向上提锋回收。书写熟练后则可顺势提笔收锋。 6.钩:钩法与撇画写法相似。有的在竖画渐向左转,收笔自然上提(如“孔”字)有的顺势出锋(如“守”字)。 7.折:横画到转折处略提锋转向,再向下按写竖画。注意转折处不能出现楷书的斜角。有的将横画、竖画分开来写,但不应明显分离,是若即若离。 8.点:落笔与收笔取上下之势。出锋的方向因势而异。如“京”字,上面一点取上下势,下面两点向左右分开,类似撇和捺的写法,只是稍短而已。 05 怎么写好隶书 有人说,学隶可先摹《乙瑛碑》,取其结体方整,波磔分明,骨肉均适,方圆兼备之美;再学《曹全碑》,取其结体严谨,以圆取势,秀丽、飘逸,中锋写隶之妙。也有人主张首先临摹《史晨碑》,取其结构严谨,字体端正,波磔分明,以真正领会汉隶的特点。这些或为经验之谈,可作参考。但每个人都必须按自己的爱好、习性来安排临摹。要学隶书,必须端正态度。从当前一些学习隶书的人所反映的情况看,有两点很值得注意: 一是怕苦取巧。有些人因为学正楷对基本功要求严格,转而向学隶书,认为隶书易学,能速成,基本功差些无所谓,笔画长点、短点不要紧,甚至败笔涂抹也可蒙混……,这些想法是错误的。其实,隶书与楷书要求是一样的,首先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如执笔、运笔、间架结构、章法等等。就连学好“横平竖直”等要求也一样没有捷径可走。至于临摹碑帖,同样不能偷闲。希望初学者,准备下一番苦功夫,真正打好坚实的基础,要认准从一字一帖练起,坚持数年,不能急于求成,怕苦取巧是无济于事的。 二是急于创新。诚然,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改革、开放、搞活的时代,书法艺术也要改革、创新,应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创作出具有当代精神风貌的书法艺术。但是,创新先要继承。初学者,要从规矩入手,重在打好基础,不能以出奇制胜为高。有的人,隶字还写不象,就过早地追求“大家风度”,恣意挥洒,急于开创新风格、新面貌,恐怕不是新风而是歪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