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天湿气重,胃胀腰痛、神疲乏力,食疗和中成药来帮你祛湿

 凡凡人人人 2023-08-03 发布于广东

为家人建起第一道健康屏障

图片

《伤寒论》入门班公益课招生

古中医基础知识

《伤寒论》辨证基本理论

六天课程,7 月 7 日正式开课

扫描二维码申请入群

夏天到了,雨水比较丰沛,南方有梅雨季节,连续下雨超过一个月,甚至洪水,涝灾频发,即使北京在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也变得湿润多雨,夏天下冰雹的天气也越来越常见。湿气明显加大。

夏季最容易产生湿气,也是最容易自己我检查出来的一个中医症状,比如容易头脑昏昏沉沉,神疲乏力,胃口不好,喝水少,小便不利等等情况。如何认识我们身体中的湿气,并通过中药、食疗解决我们的湿气问题呢?

一、什么是湿气?

先说结论,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不能排出体外的,就是湿气,也叫水湿、水饮。一块湿毛巾,用最大的力气拧干,还是潮湿的,拧出的水分就是可以代谢排掉的水分,而剩下潮湿的水分,就是湿气,在干燥的空气中久了,可以通过蒸发干燥,但如果是南方的潮湿天气,就几天都干不了,时间久了,还会发霉,有臭味,人体内的湿气也是一样的道理,吸收不了,排不掉的多余水分久了会影响人体,会生病。

二、人体怎样吸收水分?

我们喝的水,吃的蔬菜水果主食等等,通过胃的研磨和腐蚀后进入肠道,由小肠绒毛吸收进血液中开始循环,水分只有变成小分子才能进入循环,而吸收小分子的前提是肠胃都足够热,吸收功能良好,所以中医认为热量是把水变成水分子的关键因素,也就慢慢演变成了水蒸气才能用,水就不能用,才形成了水湿、湿气的概念,再进一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要喝热水,不能吃冷饮,少吹空调,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要放段时间,或者热一热再吃,都是为了不伤脾胃,不占用、浪费脾胃中的热量,这样才能保证水分子的吸收。

三、什么人容易生湿?

  1. 久坐的人容易生湿湿气重的人会觉得身体困乏,不爱动,反过来说,不爱动的人,也容易产生湿气,《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中记载:“脾主身之肌肉。”中医所说的脾,狭义地讲就是指小肠绒毛,广义地讲就是肠胃中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并进行循环的功能。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的速度,提高呼吸的频率,呼出水汽,出汗也有所增加,首先增加了循环的效率,出汗后喝水,完成了新老水分的出入和交换,这就提高了脾的运化能力,用中医的话说就是提升了阳气,运化了水湿。

  2. 用脑过度的人容易生湿,用脑和和运动一样需要消耗能量,有的时候脑力劳动消耗的能量可能还会更多,而人体的能量是有限的,用脑过度就会抢夺身体肌肉运动的能量,或者可以说,抢夺肠胃蠕动和吸收营养物质需要的能量,《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思伤脾”也是表达这个意思。

  3. 吃得多的人容易生湿,这个也比较好理解,中医讲究吃饭要吃八分饱,就是要给脾胃留些余量,不要给脾胃过多的压力,吃得过饱会造成胃肠蠕动困难,消化困难,吸收自然也困难。第二,中医讲究要吃好消化的食物,我们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基本以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为主,淀粉通过唾液淀粉酶等蛋白酶转化成糖吸收,蛋白质和脂肪是变成小分子吸收,同时在排出的时候,淀粉和糖最先被排出,蛋白质其次,最后最难排出的是脂肪,所以中医讲究一个正常人养生,首先就要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现代绝大部分城市人口饮食比较精细,营养基本也都足够,首先不需要刻意的补营养,更不需要大鱼大肉,餐餐吃饱。保健品营养品绝大部分都是不需要的,吃进去,也是给肠胃增加负担。

四、如何判断水湿?

  1. 喝水来看,一天不喝水也不渴,喝水不解渴,渴了不想喝水,有这三种情况的任意一种,我们都会怀疑为有水湿。

  2. 面相看,脸色发黄、发黑的可能有水湿,舌头比较胖,舌两侧有牙齿压出的齿痕,舌苔比较水滑的,也可以怀疑有水湿。

  3. 小便看,饮一溲一,即喝了没多久就要小便,或者尿频;小便困难,每次的量很少,这两种情况出现,我们也会怀疑是水湿。

  4. 从大便看,如果大便粘马桶,不成形,可以怀疑有水湿。

  5. 身体感受来看,四肢沉重乏力,不是累的乏力,就是有劲但使不出,严重的全身沉重也有可能;头脑不清醒,总觉得像有个湿毛巾裹在头上一样,容易困倦,一天都昏昏沉沉的,这些也可以怀疑为水湿。

《伤寒论》的原则是单一证不可断,以上五点的证,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时,就可以判断为水湿无疑。水湿的人容易胖,特别是容易虚胖,如果平举手臂时,大臂内侧的肌肉比较松弛的坠下,基本可以断定为水湿的肥胖,这种人如果要减肥,就要从祛湿开始,先排水,再减肥。

五、水湿会导致哪些不适的结果?

  1. 头晕、耳鸣

  2. 呕吐、腹泻、小便不利

  3. 肢体水肿,皮肤干燥、发黄发黑

  4. 失眠

  5. 肥胖

六、水湿相关医案

姜春华医案:眩晕(耳源性眩晕)
魏某,女,55岁,1973 年 10 月 22 日初诊。患耳源性眩晕病已 7 年,发作时
视物转动,如坐凌空,素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白沫,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滑大。证属痰饮上泛,宜温化痰饮,用苓桂朮甘汤加味:

茯苓 15克,桂枝 9克,白术 9克,甘草 6克,五味子 9克。

连服 14 剂而愈,随访两年未发。

【广西中医药1986;(6):12】

这就是所说的梅尼埃病,又称美尼尔综合征。典型的证就是眩晕,形容为如坐舟车,这里说的就是“视物转动,如坐凌空”,咳嗽痰多白沫我们在讲小青龙汤时讲过,咳嗽痰中如果白沫多,说明还是水湿,大便溏薄也是说明有水湿。

杨培生医案:

高某某,男,44 岁。患者周身起大小不等的水疱已 4 个多月,虽经治愈,但外出见风即发。全身水疱大小不等,透明,疱破后流水清稀,微痒,上半身较多。身体健壮,食欲正常,脉大有力,舌红润苔少。此乃外风里水,风水相搏,壅于皮肤而发为水疱。治以散风清热,宣肺行水,用越婢加术汤。服 1 剂夜尿增多,又服 6 剂而愈,未再复发。

【河南中医 1984,(4):25) 

水疱和水肿类似,水肿是毛孔闭合后又有水湿,所以会肿,当某几处闭合又有水湿要发,就会变成水疱,见风即发,说明身体要对抗风邪时,本来应该发汗,但是病人因为津液虚(久病且未除根),发汗时把体内的湿气也引动到了体表,变成了水疱。用越婢加术汤,一个是要打开体表毛孔,第二就要去除体内的湿气。

吕大用医案:水肿

赵某某,女,40岁,于1984年4月3日初诊。

初患病时,因头面四肢肿,恶寒发热,服西药治疗周余,未见疗效而用中药治疗三周仍未见效,病日加重而来就诊。察颜面苍白,舌质淡胖,苔薄白而滑润,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胸闷气短,腰冷痛酸重,四肢不温,畏寒神疲,溺清白而少,口渴不欲饮,脉沉细无力。此乃真阳衰极、土不制水所致。 

药用:附子 25 克,白朮 25 克,茯苓 25 克,白芍 20 克,干姜 20 克,肉桂 7.5 克,水煎 300 毫升,100 毫升日 3 次服。

上药连服 3 剂,浮肿消退大半,查其舌体渐小,四肢微温,溺量增多,脉虽沉较前有力。此乃虚焰渐退,正气渐复之佳象。按上方去附子、肉桂,加干姜 15 克,连服 6 剂而愈。

【中医函授通讯 1987,(3):42】

水肿也是真武汤常见的一个现象,中医术语称之为“阳虚水泛”。水肿本身就已经是水湿的证了,这里加上其他的水湿证如:口渴不欲饮,舌质淡胖,说明水湿即在表又在里。脉相是沉细无力说明气血能量虚弱,加上四肢不温,是四逆之相,我们在讲三阴病时会介绍到,也是气血能量虚弱的证,合起来判断就可以用真武汤了。这里的变化是因为病人有四肢比较凉,生姜变干姜,加了肉桂,加强了热量的提供。

三剂后浮肿消退,舌体也小了,说明舌体胖大也是水肿导致的。四肢开始变温暖,说明附子的热量、能量已经达到了四肢,小便量增多,说明水湿正在排出,脉也变得有力了,这是附子提供热量、能量的结果,有了能量,接下来就不需要再用附子了,去了附子和肉桂,只加了干姜,继续祛湿,6 剂后水肿消失痊愈。

七、食疗方:长寿粥

绿豆 50g、薏米 50g、白扁豆 50g、莲子 50g、大枣 12 枚、枸杞 10g、黄芪 50g

烹饪方法:先用黄芪煮水半小时,滤渣,留下黄芪汤煮其他六味,煮到米熟粥成即可食用。如果湿气重,还可以用白术薏米、白扁豆、莲子一起炒至微黄后再煮。

我们看其中用到的药材只有黄芪一味,其他基本都是食材,《伤寒论》中用黄芪治疗出汗过多,或出黄汗,可以补体力,夏季出汗多的人非常适合。有的人吃黄芪会上火,粥中用绿豆、莲子这些偏凉的种子来平衡,薏米大家都知道可以祛湿,《伤寒论》中则用它去肠道里的痈脓,白扁豆也有类似功效,所以大便通而不畅,屁臭,大便粘马桶的也非常适合这个粥,最后两味大枣和枸杞相信不用讲大家也知道它们的功效,这个粥温凉同用,补而不滞,泻而不伤,祛湿补体力的效果非常好。

八、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让肠胃热起来,能气化体内水的重要中药材是白术,白术经常和茯苓搭配出现,是祛湿的常见药对,参苓白术丸的组成和长寿粥非常相似,为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生产参苓白术丸的药厂很多,选择和购买的渠道也很多,如果是胃口不好,小便不利,大便粘马桶,总觉得累,乏力的感觉,都可以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