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点原因,让宋高宗赵构五十六岁的时候,就要主动让出了皇位

 沧海一粟1951 2023-08-04 发布于江苏


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突然提出要将皇位让位给赵昚,这个举动让很多人感到费解,当时朝中的右丞相朱倬还以宋徽宗退位造成朝政混乱,让北边的金国趁机侵入为例子,劝说宋高宗赵构,在退位这件事情上要慎重考虑。但是赵构并没有听取朝臣的劝说,他向众人说自己退位的理由是:“老且病,久欲闲退”。说完便下诏传位太子赵昚,自己则成为了太上皇,移居德寿宫,颐养天年。

其实按照当时的形式来看,南宋在赵构的统治下还算是平稳,赵构退位那年刚刚五十六岁,身体也很健康,由于南宋在采石战役中大败金兵,直接导致了完颜亮死于完颜元宜之手,金国的朝政出现重大的变动,其政局动荡不稳,金宋边境短时间内没有战事,整个南宋在这个时期民心稳定,朝中的文臣武将对赵构都很拥护。所以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赵构的主动退位应该不只是他说的“老且病”那么简单,根据后世学者的研究,赵构之所以会主动退位,主要有以下这五方面原因:

首先,赵构虽然表面上成为了太上皇,躲在后宫不理朝政,可实际上很多的大事还都需要由赵构来最终定夺,比如说与金国签订议和的协议,朝中主要官员的任免,宋孝宗都不敢直接作出决定,都需要到后宫去请示赵构,只有得到了赵构的同意之后,宋孝宗才敢去执行,所以说当时南宋的大权还是掌握在赵构的手中,他虽然退位,却并未退权。

其次,赵构一直对自己接班人的问题比较头疼,他这一辈子只生养了一个儿子,名叫赵旉,但是这个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夭折了,此后尽管赵构尝试了各种办法,却始终没有再生出儿子。眼看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加上朝中大臣也劝说他早立继承人,他只能是将宋太祖一脉的后人赵昚立为了太子。

赵昚在太子的位置上坐了三十年,赵构已经感觉到了赵昚的焦急,同时他也知道将来自己的皇位只能是传给赵昚,如果真的等到自己快要入土之前再传位给赵昚,那时恐怕赵昚也要年近半百了,与其那样,还不如现在就选择退位,一方面自己可以继续掌控大权,另一方面还可以让赵昚感受到自己的恩情,同时也向天下人展示出了自己的气量。

再次,赵构当初选择册立宋太祖一脉的后人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实际上是有私心的。自从赵构登上皇位以来,一直有很多忠臣义士要求他对金国出兵,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被金人掠走的那些皇室人员和朝臣。在这个问题上,赵构的态度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积极,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并不给予支持。

赵构清楚,他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引起很多宋徽宗和宋钦宗后人的不满,所以他认为自己不能再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一脉的后人中寻找继承人,如果在他们两人的后人中寻找继承人,那将来一旦此人登上皇位,必然会对自己不利,即使那时自己已经不再人世了,但古人对去世后的供奉也是比较看重的,所以他必须在生前就确定,自己的接班人不能是宋徽宗和宋钦宗一脉。

另外,赵构这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面对金人确实有非常热血的表现,但是年纪大了一些以后,他也开始怕死了,之前在与金国对抗的时候,赵构就曾从南京跑到杭州。金国南征的时候,赵构还设定了从海上逃跑的计划。尽管目前来看金国短时间内不可能发动大规模战争,但赵构也是在为将来打算,毕竟成为了太上皇之后,更方便出逃。他的父亲宋徽宗就曾用过这一招,他对此应该也是有所借鉴。

最后,还有些学者曾提出过这样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赵构在冤杀了岳飞以后,实际上也是心存愧疚的,赵构是杀害岳飞的主谋,他自然知道岳飞是被自己冤枉的,到了老年之后,赵构即使后悔,他也不能亲自下令去给岳飞平反,毕竟当初的命令就是自己下的,所以他的退位也带着一点对岳飞的内疚。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原因是在赵眘继位之后,马上就亲自为岳飞平反,并且还说了:“太上皇帝念之不忘”、“仰承圣意”。可见为岳飞平反,也是得到了赵构的同意。以上五点就是赵构选择主动退位的主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