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3日,古老的北平城内锣鼓喧天,百姓们穿红戴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紧接着,解放军举行庄严的入城仪式,这也代表北平和平解放。 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傅作义和女儿傅冬菊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要知道在此之前,两人身处不同的阵营。他们的选择虽然不一样,但却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 傅作义之所以同意起义,傅冬菊起了不小的作用。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后,她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和共产党女儿傅冬菊1924年出生在山西太原,是傅作义第一个孩子。由于她从小就长得非常漂亮,再加上很有主见,因此深受傅作义的喜爱。 抗战期间,傅作义率部坚守绥远,傅冬菊则跟着母亲来到比较安全的重庆。大家都知道傅作义有个“布衣将军”的外号,所以傅冬菊和家人们的生活并不奢侈,反而住在一个破旧的寺庙里。 为了让父亲将所有心思放在前线战事上,不操心家里,傅冬菊写信只报喜不报忧,也不向父亲要生活费。她会在空闲时间给报社投稿,以此补贴家用。 在这一过程中,傅冬菊接受了先进思想,再加上亲眼目睹国民党的不作为,她渐渐明白只有共产党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傅冬菊在重庆读书期间,参加了中共南方局领导的进步组织“号角社”,并受到周恩来的亲自接见。 当周恩来得知傅冬菊是傅作义女儿的时候,笑着对她说:
1941年,傅冬菊顺利从高中毕业,随后考入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主攻英语。1945年大学毕业后,她成为《大公报》的一名记者,后来又当上了副刊编辑。 由于《大公报》副刊经常刊登一些进步文章,傅作义担心女儿会受到这些文章的影响,所以第一时间联系北大的校长胡适,让他给女儿办理护照,准备送女儿出国深造。 殊不知,此时傅冬菊的思想早已发生改变。面对父亲的决定,傅冬菊说:“爸爸,我不出国,在国内的话,我可以为国家做更多事情!”最终,傅冬菊说服了父亲。 1947年11月15日,傅冬菊在父亲不知道的情况下加入共产党,也为接下来劝父亲和平解放北平作出突出贡献。 傅冬菊劝父亲起义,和平解放北平1948年11月初的一天,傅作义的官邸在沉闷的氛围中,增添了一点热闹。原来是傅作义的长女傅冬菊来了,父女俩久别重逢,他内心十分高兴。 而傅冬菊这次来北平也是带着重要任务的,那便是劝父亲率兵起义,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 随着国民党频频在战场上失利,傅作义知道他们的结局早已注定,想法也从最初的“消灭毛主席”变成“如何不被毛主席消灭”。 傅作义的苦恼被傅冬菊看在眼中,为了调节父亲的心理,稳定他的情绪,傅冬菊经常做一些家乡菜。 这天,傅作义将内心的苦恼倾吐给女儿,傅冬菊趁机说:“爸爸,既然国民党已经失去了民心,蒋介石也不再相信您,您为何不投靠共产党呢?” 傅作义没想到女儿会说这种话,他大惊失色:“你说什么?投靠共产党?不行,不行,这是不行的。” 傅冬菊说:
傅作义认为傅冬菊说的很有道理,但也引起他的疑虑:“冬菊,你和我说实话,你是不是共产党?”傅冬菊摇摇头,说:“我是'华北剿共’总司令的女儿,谁敢收我呢?” 其实傅作义此时也是纠结的,之前他积极“反共”,如果现在讲和的话,如何向部下交代呢? 就在傅作义还在纠结的时候,1948年12月13日,解放军攻下通县;14日,接连攻下廊坊、丰台。一时间,身处北平的傅作义成为笼中之鸟。 此时的傅作义不再纠结,急忙让女儿向共产党传递消息,说自己愿意求和。不久后,傅作义派出邓宝珊和周北峰前去谈判,并达成和谈协议。 1949年1月21日上午,傅作义召集高级将领开会,正式宣布《北平和平解放实施办法》,让大家做好准备,随时欢迎解放军入城。 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傅冬菊结局如何?北平解放后,毛主席多次接见傅作义,和他亲切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毛主席还称赞道:“和平解放北平,宣生你的功劳很大啊!”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被任命为水利电力部长。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从不搞什么特殊,而是始终保持“布衣将军”的朴素作风。 他对全家生活开支制定限额,不允许多用一分;对国家分配给他的汽车,他规定只能公用,不能私用,更被说家人使用了。 外出视察期间,傅作义总是精简身边的工作人员,避免开支过大。他还经常和随从人员翻山越岭,查看水利工地。 而傅冬菊在北平解放后,被党组织安排到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当战地记者,随军南下。她经历了南京解放,在战场上看到出生入死的战士们。紧接着,她又来到昆明参与《云南日报》的创建。 1951年7月,傅冬菊担任《人民日报》的记者,报道一个又一个新闻。1982年,她被借调到新华社香港分设从事统战工作,担任编辑部的副主任。 1995年,傅冬菊离休,离休前为行政13级。尽管离开工作岗位,但她还是时刻关心群众,甚至捐助希望小学。 2007年7月2日,傅冬菊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