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吃日料的朋友可能会经常看到一种叶子,这种叶子不但适合摆盘装饰、抑菌保鲜,尝起来还有一种孜然清香,这种叶子就是紫苏。在我国一些地区也有用紫苏作蔬菜或入茶,因为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有去腥、增鲜、提味的作用。 紫苏可是药食两用的好物,新鲜的紫苏叶味道浓烈,可凉拌做沙拉,伴鱼、肉做菜做汤;而作为中药,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皆可入药,芳香性温,温运脾胃,化湿散寒,尤其擅长解鱼蟹毒。更难得的是,紫苏作为药食两用的食材,它爽口又芳香,很好吃。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容易感到胃脘胀闷不适,此时可采摘紫苏嫩叶做汤做菜食用,有行气和胃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记载紫苏叶“气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 《本草纲目》记载紫苏叶能: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随息居饮食谱》言其“下气,安胎,活血定痛,和中开胃,止嗽消痰,化食,散风寒”。 《本草正义》言“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膈胸,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 中医认为,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症。 在中药里,紫苏是有名的发散风寒药,常用于治疗风寒,如风寒犯肺证表现为发冷发热,怕风,鼻塞流清涕,咳嗽气喘,痰稀清白,兼见头身痛楚,舌苔薄白而津润,中医又称此证为风寒表证,即风寒感冒。治宜疏风宣肺,散寒邪,可用生姜、葱白、紫苏叶、香菜等配餐。 作为药用,紫苏突出的作用在于解表之功。外感风寒邪气,引起了发热、怕冷、头痛、咳嗽等外感表证时,就需要辛温解表。而紫苏能行能散,温能散寒,因此用于普通的风寒感冒非常合适。如果是不小心吹了点风或者淋了雨,煮上一杯苏叶水能起到预防的效果。 此外,目前正值长夏时节,暑湿之气比较重,我们可能会出现头晕、脑胀等情况,这时候可以用紫苏叶泡茶喝,既可解暑,还可祛除体内的湿气。 在生活实际中,能用到紫苏的地方其实很多。 比如说孕妇呕吐,胃脘不适吐得厉害的时候,就可以给孕妇弄点紫苏叶做成热菜吃。 还有吃刺身也就是生鱼片的时候,其实垫在生鱼片下的绿叶就是紫苏叶,因为紫苏叶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让刺身保持新鲜。但大部分人在吃的时候都只吃了刺身,而无视了下面的紫苏叶。其实除了保鲜,垫在刺身下的紫苏叶也可以一起吃了来预防食物中毒。 《金匮要略》中记载“治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后来人们也发现,解食鱼、蟹中毒,可用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所以下次吃螃蟹的时候,可以用紫苏与螃蟹同蒸,或在食蟹后煮紫苏水喝。 紫苏叶粥 材料:紫苏叶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紫苏叶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或将鲜紫苏叶洗净,切细,待粥熟时调入粥中,再煮沸即可,每日1~2次,连续2~3天。 功效:此粥解表散寒,行气宽中。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 姜糖苏叶饮 材料:紫苏叶5克、生姜3克、葱白2条、红糖10克。(1人份量) 做法:将生姜、苏叶、葱白洗净后放入锅中,煮沸后加入红糖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本品可发汗解表,祛寒健胃。主要用于风寒感冒见发热、恶寒、头身痛、鼻塞流清涕、无汗,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的胃肠型感冒也可适用。 紫苏砂仁鲫鱼汤 材料:紫苏叶、砂仁各10克,枸杞叶50克,鲫鱼1条,姜片、盐、香油各适量。 做法:紫苏叶、枸杞叶洗净;鲫鱼收拾干净,稍微煎一下;砂仁洗净,装入棉布袋中。将所有材料和药袋一同入锅,加水煮熟,去药袋,淋香油即可。 功效:本品具有温胃化湿、止呕安胎之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