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灿烂夺目的太阳,也有日落之时——读《罗马人的故事15》(终)

 三个石头读书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罗马帝国就这样灭亡了。既没有火焰,也没有惨叫,无声无息,无人注意到她的消失。

——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15》

01

公元395年,最后一位最后一位统一罗马帝国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驾崩,将罗马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分别继承,从此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西罗马最后一位亡国之君,叫罗慕路斯·奥古斯都,竟然和1200年前罗马的创始人罗慕路斯有着相同的名字,似乎冥冥中有历史的宿命,令人唏嘘。

02

在最后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彻底摧毁了迦太基和其所代表的北非和航海文明并取而代之,亲自率军攻陷并毁灭迦太基城的小西庇阿,目睹迦太基的亡国,曾不无哲理地写下这段话:

“不仅是人,就是城市、国家乃至帝国,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特洛伊、亚述、波斯、马其顿……历史展示给人类的是盛极必衰的图景。”


《罗马人的故事15·罗马世界的终曲》

这一卷从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写起,“上帝之鞭”匈奴人对日耳曼的倾轧,导致大量日耳曼蛮族包括西哥特人、东哥特人、汪达尔人等,跨过莱茵河、多瑙河防线,并渗透到北非,在上百年的历史中,一神教统治下的罗马,已成为死而不僵的巨大机器,无力回天。

在这个悲惨的走向灭亡的世纪,也有众多的历史人物走上舞台,力挽狂澜为帝国续命的罗马最后一位名将斯提利科,久居深宫不问政事杀害功臣的昏君霍诺里乌斯、在意大利本土苦苦抵抗匈奴入侵的埃提乌斯、血洗世界之都罗马的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匈奴人之王阿提拉。。。

这些人物中,你能看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惨剧、看到骁勇善战却死于宫闱之中的岳飞们、看到曾经英明刚武的执政官们,演变成现如今碌碌无为的庸君、能看到一神教对异端的仇恨甚于对异教的仇恨。。。

读到这里,禁不住会问:罗马鼎盛时代质朴而刚毅的国家气质、自信与宽容的生活态度、竞争与开放的博大胸怀,哪里去了?

03

在这套耗时15年写就的巨著中,盐野七生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她并不急于分析“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而是致力于讲述“罗马帝国灭亡的过程”,客观而存疑,采信而不尽信,我觉得这就是本套书最出彩的地方。

现在有很多史家,只问立场,不问事实。《罗马人的故事》行文虽显啰嗦,但处处可见盐野七生严谨、客观的著述风格。

尤其是在两个核心观点,我能感觉到盐野七生引而不发,是希望读者自己去延伸和思考:

1)罗马政体对历史的影响。

后世的人们,都喜欢“共和政体的罗马”,而似乎认为恺撒和奥古斯都开创的“元首制”君主政体,反而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这种观点对不对呢?按照盐野七生的历史观,更倾向于抛开政治意识形态的,而是从“这样的统治是否是善政”的实用主义的角度去叩问。

2)一神教取代多神教对历史的影响。

自从君士坦丁确立了基督教的“国教”地位之后,古罗马的万神教所代表的包容气质,就一去不复返了。而一神教带来的“君权神授”,大大降低了罗马选出优秀执政官或皇帝的概率;同时,天主教基督教对异教(犹太教、多神教)的打压、对天主教异端阿里乌斯教派的镇压,甚至要苛于对异教的暴虐程度。

也许宗教的因素,比政体的变化对罗马灭亡的影响还要大。

04

这套书,从18年开始读起,到2020年末,历时两年,终于读完。

这沧桑的一千年,就像一天。

合上书,历时一千多年的波澜壮阔的罗马历史,像画卷一般在脑海中流淌,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金戈铁马、继承并发扬希腊文明的艺术之光、元老院里回响着人性和哲理的思辨之音、2000年前的基建狂魔在欧亚大陆大兴土木的宏伟场面,这些生动的故事,在盐野七生的笔下,就像发生在眼前。


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圆形斗兽场。

——

古罗马已成为意大利人的永远图腾,也成为欧罗巴大陆高度默契的文明血脉。甚至是现代西方共和思想的奠基、民法典的核心要义、以及普世价值观的精神继承。

古罗马就像一颗耀眼的彗星,曾经光彩夺目的最闪亮的西罗马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就像彗星那长长的慧尾,又延续了千年,才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罗马:元老院遗址。

“再灿烂夺目的太阳,也有日落之时。”

这就是历史的宿命。

三个石头    2020.12.06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